王 滿
(廣州中德環(huán)境技術(shù)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 510700)
作為常見的砷污染土壤修復手段,土壤淋洗可分為物理法和化學法[1]。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都集中在尋找用于砷解吸的有效萃取劑或有效處理工藝,以去除土壤中的砷[2]。技術(shù)難點在于尋求高效、環(huán)保的萃取劑,降低砷毒性。本文以廣州市某砷污染場地的土壤為研究對象,對砷污染土壤進行模擬修復工程試驗,探尋一種砷污染土壤修復的新方法。其間分別探究藥劑淋洗、粒徑分離對不同程度砷污染土壤的處理效果和機理,考察藥劑、砷濃度等因子對修復效果差異的貢獻,并從修復效果和經(jīng)濟上對小試結(jié)果進行對比分析,以期為砷污染場地修復實踐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及理論指導。
供試砷污染土壤樣品分為低含量(567 mg/kg)、高含量(1 290 mg/kg),供試藥劑為草酸、磷酸。試驗設(shè)計2 個大組,具體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淋洗試驗設(shè)計方案
考慮到淋洗去除率與砷在土壤中的賦存形式相關(guān),針對土壤物性設(shè)計單獨的粒徑分離試驗,探究粒徑分離強化淋洗法的砷去除率,同時降低藥劑消耗。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取樣,現(xiàn)場污染土壤分為粗砂土、中砂土和細砂土。采集不同粒徑的污染土壤,稱取1 000 g樣品,挑揀粒徑大于50 mm 的大塊石后,取1 000 g超標土壤樣品,過10 目篩,篩上物為粒徑大于20 mm的礫石,稱重,試驗編號為3-1。按照現(xiàn)場土壤分類分別設(shè)計淋洗試驗,使用不同的淋洗策略進行對比試驗,如表2所示。
表2 粒徑分離+藥劑淋洗組合試驗方案
如圖1所示,所有土壤淋洗樣品均未達到居住用地的修復目標值(60 mg/kg)。由低含量土壤樣品處理組結(jié)果可知,隨著草酸淋洗液的濃度增加,砷去除率由39.86%提升至53.97%,由同濃度的單一淋洗液(0.2 mol/L 草酸)和復合淋洗液(0.1 mol/L 草酸+0.1 mol/L 磷酸)對比可以看出,復合淋洗液對低含量砷污染土壤的砷去除效果高出單一淋洗液5.12%。在高含量污染土壤樣品處理組中,蒸餾水對砷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明顯,去除率達到40.62%。加入單一淋洗劑草酸,隨著濃度的升高,當濃度達到0.5 mol/L時,去除率僅比蒸餾水高19.85%。加入復合藥劑時,濃度由0.1 mol/L 提升至0.2 mol/L,對去除率的影響不大,差異不顯著,當兩種成分同時提高至0.5 mol/L時,去除率可達76.51%。低濃度條件下,單一藥劑和復合藥劑的作用相差不大,淋洗液的濃度是決定砷去除率的重要因素。
圖1 土壤淋洗效果對比
粒徑分離后產(chǎn)生不同粒徑的土壤介質(zhì),分質(zhì)分離后,不同粒徑的樣本通過蒸餾水+淋洗劑組合進行淋洗,如圖2所示。蒸餾水有較好的淋洗效果,其物理分離土壤中的含砷介質(zhì)特點明顯。淋洗樣品靜置后,土壤樣品的粒徑分級比較明顯,砂占2/3,土基質(zhì)占1/3,而砷極少富集在砂中,多富集在土基質(zhì)中[3],因此淋洗后土壤砷總量的檢測多為土基質(zhì)的檢測。試驗證明,淋洗可以將污染土壤減量化,對淋洗后污染土壤進行粒徑分級,將土基質(zhì)進行固化/穩(wěn)定化,將分離的砂作為清潔砂進行利用。
粒徑分離后,粗砂土的砷含量為330.74 mg/kg,中、細砂土的砷含量為440.62 mg/kg。在粗砂土中,蒸餾水淋洗的物理分離對砷的去除率為22%~25%,草酸+磷酸組合的去除率達到75%,與濃度7%的磷酸二氫鉀相比,磷酸二氫鉀(濃度7%)的最終去除率為87%,效果更加顯著。中、細砂土同樣采用濃度7%的磷酸二氫鉀淋洗,而且處理時間降低一半,去除率也達到87%。砷含量300~450 mg/kg 的污染土壤樣品經(jīng)泥沙分離后,體積減少三分之一。高含量砷污染土壤可以采用濃度7%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淋洗,液固比分別為2∶1 和3∶1 時,淋洗4 h,處理后砷含量均可低于60 mg/kg。
淋洗藥劑選擇中,低濃度單一藥劑(草酸)和復合藥劑(草酸+磷酸)的作用相差不大,淋洗液的濃度是決定砷去除率的重要因素。高含量砷污染土壤可以采用濃度7%的磷酸二氫鉀進行淋洗,液固比分別為2∶1 和3∶1 時,處理后砷含量均可低于60 mg/kg。工程實踐中,建議將高低含量砷污染土壤混合后再進行粒徑分離+藥劑淋洗,最終實現(xiàn)土壤修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