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麗 陳惠敏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普外科,廈門,361000)
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在消化道癌癥中排名第二,患者的預后很差。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在逐步改變,因此,我國的結直腸癌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1]。盡管隨著醫(yī)學水平的提高,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但是外科手術仍然是結直腸癌的首選和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因為病情,患者需要做結腸鏡檢查。腸造口術會改變患者的排便方式,導致患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排便方式,這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進而會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的影響,還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命質量和心理狀況,結直腸癌手術后的護理應以綜合性的護理干預為主,非常重要[2]。在此基礎上,本文以本院的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綜合性的護理,獲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收治的行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6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51.1±8.5)歲;其中直腸癌22例、結腸癌18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8~68歲,平均年齡(54.5±8.6)歲;其中直腸癌24例、結腸癌1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1)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阻塞癥狀;2)由病理學證實的結直腸癌;3)進行結直腸癌切除和瘺管切除;4)對患者進行病史調查、常規(guī)體檢和實驗室檢測,未發(fā)現有遠端或全身轉移;5)沒有其他心理或神經方面的病癥;6)沒有其他臟器嚴重病變;7)患者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接受姑息性切除術的患者;2)在過去3個月內曾服用精神類藥物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對照組 采用的是常規(guī)護理,比如在術前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宣傳教育,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關于結直腸癌疾病的知識,藥物使用后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手術中術后可能出現什么并發(fā)癥等。
1.4.2 觀察組 除常規(guī)護理外,給予綜合護理干預。1)對患者的呼吸、體溫、脈搏、血壓、尿量、血氧飽和度、意識等進行嚴密觀察,并時刻注意是否有創(chuàng)口感染。注意觀察尿液的顏色、數量,及時更換導管,以免引起感染。對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正常現象,要立即告知當班醫(yī)師,并得到相應的處理。2)綜合心理支持。腸道造口手術患者往往會出現抑郁、自卑、焦慮、依賴性等心理障礙,因此,我們要學會與患者交流,并對患者在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況做詳細的調查,并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心理輔導,積極地與患者接觸,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tài),給予他們支持、關懷、安慰。向患者解釋有關的醫(yī)學常識,告訴患者和他的家人在術后有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要積極地去面對和配合。與此同時,鼓勵患者盡快學會腸造口的護理方法,告訴患者手術后對他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讓他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到結直腸癌腸造瘺術。除此之外,還要通知患者的家人,和他們的家人一起對患者進行思想上的引導,對患者進行安撫,讓患者養(yǎng)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多出去放松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敢于面對事實,振作精神,積極參與一些有意義的社會性活動,提高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造瘺口護理干預。密切注意患者術后造口有無出血、局部皮膚紅腫、觸痛、糜爛、潰瘍等不適,在造口開啟的早期,因為患者的姿勢,創(chuàng)口極易引起感染,所以要注意保持造口周邊皮膚的清潔和干燥。對患者要及時地粘貼人工肛門袋,在排便之后,要對其周邊的皮膚進行全面的消毒,在造口開放之前,要用凡士林紗布外敷造口,手術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造口有沒有感染,造口水腫,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和加強患者造口的血液循環(huán),讓傷口盡快地愈合。要正確使用肛袋,要用透明的材料,要仔細檢查患者的造口處,要選擇一個適合的肛門袋,同時要注意對周邊的皮膚進行清潔,避免出現皮炎、皮膚潰爛、造口狹窄的情況??梢宰尭亻T周圍的肌肉處于相對放松的狀態(tài),從而有效地擴大肛門。4)造瘺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預防造瘺口狹窄,防止造瘺口狹窄的最有效的措施是術后24 h,2次/d,用手指在造口處上下活動,使造口處擴大;為了防止造瘺口出血,要對患者的造口敷料進行嚴密的觀察,看有沒有新血流出,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馬上向醫(yī)生報告,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治療。5)飲食指導。手術前要注意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癥體質,平時要多吃一些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需要提醒患者盡量不要吃含有過多纖維的食物,為了預防腹瀉,一定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要吃過期或者變質的食物,要做到營養(yǎng)搭配,要少食多餐,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6)健康教育。在出院之前,醫(yī)生應該對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方面的指導,并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康復措施,具體的內容應該包括,人工造口的位置、術后排便方式、術后活動與休息、飲食與營養(yǎng)等。建議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穿著,盡量不要穿布質粗糙或者是緊身的衣服,應該穿柔軟、舒適、寬松的衣服,這樣才能避免壓迫、摩擦造口,從而對血液循環(huán)產生影響,同時還要加強對患者家屬的教育,對造口護理進行指導,這樣可以幫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護理造口。建議患者做完手術后1周左右,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逐漸恢復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這樣對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一般情況下,6個月左右就可以恢復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但是要注意勞逸結合,盡量不要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也不要過于勞累,以免出現假體肛門的結腸黏膜脫出的情況。經治療后,患者恢復正常,可以再就業(yè)。并要求患者按時到醫(yī)院復診。
1.5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的生命質量和睡眠時間進行了對比分析。以美國醫(yī)學研究所開發(fā)的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為依據,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了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和軀體疼痛等內容,該量表得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意味著生命質量越好。觀察患者睡眠時間。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以及睡眠時間比較,在進行了護理干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生理功能、活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和軀體疼痛等生命質量評分都比對照組有了較大的提高,并且觀察組患者的睡眠時間為(8.12±1.01)h也比對照組的(6.31±0.52)h要長,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生命質量評分以及睡眠時間比較
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環(huán)境等都會對其產生影響[3]。如果患者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就會造成腸道內脂肪增多,大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延長。細菌破壞腸黏膜,引起腸疾病[4]。結直腸癌的臨床特點是初期癥狀不顯著,不易察覺,晚期患者會出現便血、腹瀉、上腹部疼痛等癥狀。病情進展到后期,患者會出現貧血、營養(yǎng)不良、局部潰爛、體質量下降等情況,還會導致急性腹膜炎、肝腹水等情況。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手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5]。
結直腸癌手術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另外,手術后使用了造瘺袋,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以上因素對他們的生活及睡眠有很大的影響[6]。我們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的認識,減輕患者對手術后的恐懼、焦慮、憂郁等心理狀態(tài)。同時,我們對患者進行了心理輔導,使患者重新樹立了對生命的信心,并對造瘺袋的使用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盡快適應手術后的生活,盡快融入社會,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做好傷口護理和疼痛護理,可以提高患者術后的舒適感,緩解傷口疼痛、感染等問題,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7]。對手術后的并發(fā)癥進行有效的護理,可減輕患者的痛苦,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要做好飲食方面的指導,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這樣才能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平衡,從而提高患者的抵抗力[8],同時也可以防止患者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到傷口。做好手術后的運動護理,能使患者的身體得到充分的鍛煉,盡快排空,使患者的腸道功能得到恢復;也可以讓人放松,適當地做一些運動,讓人更容易入睡[9]。本研究的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生命質量的各個維度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并且其睡眠時間也比對照組更長,這表明了綜合性的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命質量[10]。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直腸癌患者手術后的睡眠及生活品質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