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孝聽 通訊員 海歸萱
一個沉重的背包,一份地圖,一個指北針,迷路、找路、找路,幾十里濕滑的山路,幾十個疲憊的少年兩天一夜的戶外旅程,刷新了很多同學的履歷:第一次遠距離徒步,第一次自己看圖找路,第一次野外生火做飯,第一次自己搭帳篷,甚至第一次集體生活……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海歸G9和G10的近90位同學完成了自己“愛丁堡公爵獎”銅獎項目的“戶外探索”旅程。這個全新的體驗讓大家挑戰(zhàn)頗多,收獲頗多,感慨頗多。
根據(jù)“愛丁堡公爵獎”銅獎對“戶外探索”部分的要求,同學們必須完成兩天一晚的戶外旅程?!皯敉馓剿鳌惫膭畲蠹以谀吧沫h(huán)境中,通過團隊合作,進行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
在正式的資格認證旅程開始之前,同學們首先接受了嚴格的“行前培訓”及“練習旅程”。
識別地圖、戶外導航、野外扎營、戶外烹飪、背包裝填、安全須知、急救培訓……在儲備了相關(guān)知識之后,同學們還利用周末,前往陽澄湖進行了一天一夜的“練習旅程”,進行野外練習實踐,并在“熱身”旅程過后,總結(jié)反思,重新整理自己的旅程計劃。
同學們的戶外探索地點位于太湖西山縹緲峰。徒步過程中,大家需要以小組的形式,逐一途經(jīng)打卡點。
雖然事先接受了培訓,但很多小組都在陌生的山野中遭遇了同一件事——迷路。
“因為主觀的判斷失誤,我們選錯了下山的路線,導致我們竟然回到了第一天的原路,這讓我們十分焦急失措。更糟糕的是景區(qū)的保安還與我們發(fā)生了沖突,不讓我們折回原路……”
遇到困難,才是對一個團隊的真正考驗。當面前出現(xiàn)好幾條分岔路,該走哪一條?誰來做決定?選錯了怎么辦?
可貴的是,同學們的反應(yīng)都可圈可點,令人自豪。
有的同學主動承擔了探路的責任:
“我們看到了許多岔路,但是我們的組長‘身先士卒’,披荊斬棘,主動提出探路的請求,把每條能走的路都走了一遍,最終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找到了CP10-CP11途中的小黃旗?!?/p>
有的小組集體商議,共同決策:
“組員們對于路線很疑惑,我們進行了商討,就在那時,愛丁堡旅程的核心觀點被我們發(fā)掘了出來——大方向理論:我們?nèi)绻仙?,只要按大方向走,就是對的。CP11是一條藍色的消防道,大方向是在山上,我們就找了一條和正確路線完全不相干的路,直接硬上。”
即使是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同學們也沒有互相埋怨,而是專注于解決問題:
“沒有人在怪別人或者推脫責任。我們組里有余力的人都會主動去探路,以確認這條路行得通,為后面的人尋找一條更好走的路,有不好走的地方都會互相提醒,互相鼓勵?!?/p>
盡管行進路程和消耗時間有很大差異,最后所有的小組都克服阻礙,成功抵達:
“我們的一位組員尋找到了新的行進路線。雖然當時已經(jīng)耗費了大量時間,我們都明顯出現(xiàn)了體力不支的狀況,但每一個人都沒有放棄,最后都走完了全程并到達了集合地點。”
懂得合作,大概是人類能夠在各種艱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的最大秘訣。
同學們組成若干小組,共同制定計劃。組長、領(lǐng)航員、環(huán)保員、安全員,每個人都有不同職責……同時大家深深懂得,每個人都是團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開始攀登峰頂時,暴雨突襲,因為山坡陡峭,我們的行進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阻礙,為了照顧到每個組員的體力,我們按照每個人的行進速度兩兩一組前行,并每攀登一段距離就等待一下后面的組員,最后我們也成功地攀上峰頂?!?/p>
走得快的,等走得慢的;有余力的,幫隊友分擔背負的物品;先到營地的,給隊友們煮好面……
這種溫暖和團結(jié)賦予了每個人更多的勇氣和能量:
“即使多走了很多彎路,大家多多少少也都受了點傷,但在旅途中氣氛從始至終都是積極的。大家也會互相幫助,在物資不夠時,伸以援手; 在摔跤滑倒時,互相攙扶。在整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大家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p>
這次旅程無疑讓每個人都收獲了很多戶外生活技能,比如如何合理裝備,如何戶外識路:
“我使用指南針來看地圖和導航能力更加熟練。我還學會了收納帳篷,并將其捆扎在包上輕便地攜帶,同時也更加有效地收拾行李,能夠辨別出背包里的物品是否需要。”
但同學們記錄更多的,是關(guān)于行前準備、團隊合作等各方面的反思:
“我們這組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時太不謹慎而且太主觀了,如果我們在出發(fā)前再好好校準一下指北針也許就不會走錯路了?!?/p>
“可以改進的是,男女生之間的協(xié)作可以更多一些。不過第二天爬坡的時候比第一天的配合有很大的改善,在對方需要的時候能及時地拉一把。
其次,我們在完成‘旅程目的’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我們是植物研究方向,在前往打卡點時,我們時常忘了要去踩點。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紙、筆和卷尺都放在包里,在路上想要采集就要先從包里翻出來。我們應(yīng)該把它們放在更方便的地方。”
“我認為未來的旅程中可以改進的是小組的分工和合作,例如我們應(yīng)該最開始就討論計算所有的路程,安排領(lǐng)航員,這樣可以減少錯誤,同時保證每個人都很熟悉路線?!?/p>
唯有挑戰(zhàn),方能發(fā)現(xiàn)人生的豐富與深藏的潛力。戶外探索的魅力在于,這是一項對體能、思維、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方面的多重挑戰(zhàn),它讓大家刷新了對自己的認知,更留下豐富的體驗與美好的回憶:
“膝蓋上的淤青,手上大塊大塊的蚊子包,都是這次旅程送給我的‘禮物’,但回望全程,還是十分快樂的?!疀]有用腳走不完的路’,這次旅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p>
“盡管經(jīng)歷了一些困難和挑戰(zhàn),這次資格旅程也帶給了我們許多歡樂。在第一天晚上的星光晚會上,我們分享著笑聲、故事和歌聲,增進了團隊之間的友誼和默契。同時,在旅程過程中,我們還能欣賞美麗的西山風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和壯美。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經(jīng)歷,不僅讓我們收獲了許多難忘的回憶,也讓我們藉此成長?!?/p>
“愛獎”協(xié)調(diào)員孫翼礬老師說,學生們的表現(xiàn)“出乎所有老師意料”。盡管行程短暫,老師們卻欣喜地看到了大家多方面的特質(zhì):
“本次參與活動的主要是9、10年級的同學,極少有同學有戶外徒步經(jīng)驗,幾乎沒有同學會使用指北針,很少同學參與過集體生活。但是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適應(yīng)力、領(lǐng)導力、在團隊中的凝聚力如雨后春筍般展現(xiàn)出來。
孩子們在學校中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秀品質(zhì)被看到甚至放大,很多弱點也在旅途當中顯現(xiàn)。比如老師們眼中的‘搗蛋鬼’在旅程中能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作為核心領(lǐng)導力保護途中同學們的安全;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卻在行程中暴露了自己脆弱和抗壓能力差的一面。而這個雙向的發(fā)現(xiàn)對于孩子們的成長都是很寶貴的?!?/p>
從海歸的“無圍墻周”到“愛丁堡公爵獎”,都是對“體驗式學習”的貫徹應(yīng)用——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檢驗課堂所學,從直接的體驗中迎接挑戰(zhàn),積極反思,從而收獲學習與成長……
“愛獎”之旅還在繼續(xù),期待大家在更多的“挑戰(zhàn)不可能”中收獲更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自己。
TIPS
“愛丁堡公爵獎”由愛丁堡公爵Prince Philip和德國教育家Kurt Hann于1956年共同發(fā)起,為全世界14-25歲的青年人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zhàn)的平臺,通過持續(xù)參與體育鍛煉、技能學習、社會服務(wù)和戶外探索等活動,鼓勵青少年參與更多的課外活動和服務(wù)工作,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提升,并為社會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
目前,已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超過800萬的青少年參與過這一項目。通過考核獲得“愛丁堡公爵獎”的年輕人,被認為具備了服務(wù)社會、承擔責任、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潛能,在名校升學及工作申請上都可能會獲得“加分”。
根據(jù)參與者年齡、參與時間等差異,“愛獎”設(shè)置金獎、銀獎和銅獎。本次海歸的同學們所參與的是銅獎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