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永 周欣 陳婉君 姜婷婷 郭志宏 王憓 何林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與性病預防控制所,杭州 310051
近年來, 我國每年新增報告學生HIV/AIDS 者達3 000 例以上,90%以上的病例為男性,該人群已成為我國艾滋病防治的重點人群[1-3]。 目前,我國針對男大學生同性性行為高危行為特征及行為干預等領域作了較多研究,但對男大學生臨時異性性行為特征及干預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2,4-6]。 統(tǒng)計顯示,全國報告的HIV/AIDS 者中約有2/3 經異性性接觸途徑傳播,異性傳播的男性病例中90%以上為經非婚異性性傳播,遏制經異性性傳播依舊是防控工作中的難點[1,7]。 據報道,高校學生群體經異性性傳播HIV 比例占18.2%, 而有異性性行為男生中發(fā)生過臨時性行為的比例達到20%[8-10]。 本文于2018 年10—11 月對浙江省13 所高校學生進行了一項基線橫斷面調查,就男大學生有無臨時異性性行為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干預措施,為對高校大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艾滋病防治對策提供依據。
2018 年10—11 月, 在浙江省11 個設區(qū)市的13 所高校大學生中開展調查,高校由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按各地高校分布數量,選取杭州市3所、其他10 個市各1 所。 對選定的每所高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抽取3 個院系,再對每個院系按年級分為1~4 層,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抽取班級,對全班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共31 674 名學生。 研究對象為最近1 年自我報告有異性性行為的男大學生。 本研究經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審批號:2018-036)。所有調查對象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調查問卷在查閱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經團隊小組討論, 在部分高校學生中開展預調查后制訂。調查問卷包括人口社會學特征、 艾滋病預防知識、性態(tài)度、宣傳干預情況、性行為特征以及性伴交往等情況。 采用橫斷面調查的方法,在校學生由老師組織集中填寫問卷星;非在校學生通過網絡發(fā)送問卷星調查,交代清楚調查須知后由其自行填寫完成。
有異性性行為男大學生指自我報告最近1 年有性行為且性伴對象為女性的男生。 臨時性行為指自我報告最近1 年除與固定女友外與其他女性有過性行為;將有異性行為男大學生分為有臨時性行為組與無臨時性行為組。
調查工作人員分別為高校屬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業(yè)人員和各高校被調查班級的輔導員組成,均事先經過統(tǒng)一培訓。 問卷調查前由調查員進行調查目的、意義、調查方法、隱私保護政策的講解,相關內容預置在調查問卷首頁的開場白中。 所有問卷均屬于匿名調查,告知研究對象本次調查結果僅為制定學生艾滋病防治策略尋找依據,問卷只分析群體數據,不分析個人數據。
采用Excel 建立數據庫, 利用SPSS 21.0、VassarStats 在線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相關知識和行為特征等情況采用構成比或率表示;有臨時性行為組與無臨時性行為組比較采用率差[RD(95%CI)][11-12]表示,以P<0.05 判斷差異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的男大學生有14 320 名,占調查總人數的45.2%(14 320/31 674)。 自我報告最近1 年有性行為且性伴為女性的有2 446 人, 占男生的17.08%(2 446/14 320); 最近1 年中有臨時性行為的有455 名, 占有異性性行為男大學生總數的18.6%(455/2 446),臨時異性性行為發(fā)生率為3.2%(455/ 14 320)。
有異性性行為男大學生年齡為18 ~28 歲(2 446 名),有臨時性行為組平均年齡為(20.09±1.38)歲,無臨時性行為組平均年齡為(20.24±1.41)歲。有臨時性行為組學生年齡≤19 歲、家鄉(xiāng)為城鎮(zhèn)/城市、 月生活費≤1 000 元和≥1 501 元比例顯著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年級為大四、月生活費1 001~1 500 元比例顯著低于無臨時行為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36、0.010、0.038、0.009、<0.001和<0.001);其他年齡段、年級組、戶籍和家庭關系等變量,兩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1。
表1 浙江省有異性性行為男生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例(%)]
“日常生活和學習接觸會傳播艾滋病” “堅持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感染和傳播艾滋病的風險”“發(fā)生高危性行為后應主動尋求艾滋病咨詢與檢測”的知曉率,“發(fā)生性行為時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測量”中沒有信心的樣本占比,有臨時性行為組低于無臨時性行為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0.006、0.019 和0.004)。行為特征方面,有臨時性行為組在最近1 年接受過學校艾滋病檢測等宣傳、最近1 年接受過學校開展的艾滋病風險自我評估、接受一夜情、接受商業(yè)性行為、對“發(fā)生性行為時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測量”非常有信心、最近1 年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等條目的樣本占比,均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2、<0.001、<0.001、<0.001、0.002 和0.002); 最近1 年與固定性伴發(fā)生過性行為比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2。
表2 浙江省男大學生有臨時性異性性行為組與無臨時異性性行為組的相關知識和行為特征比較[n=2 446,例(%)]
進一步分析有固定性伴的1 649 名男生, 有臨時性行為組固定性伴為社會人員比例為21.0%(63/300),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的6.7%(89/1 32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有臨時性行為組與固定性伴發(fā)生性行為時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為35.9%(108/301),低于無臨時性行為組的58.5%(781/1 3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2。
此次調查是在浙江省范圍高校大學生開展的艾滋病防治相關的基線調查,較完整地呈現浙江省有異性性行為男大學生中臨時性行為發(fā)生情況與特征。 本研究發(fā)現,最近1 年男生自我報告有異性性行為發(fā)生率為17.08%(2 446/14 320), 與國內其他報道一致[13];有異性性行為男生中臨時性行為發(fā)生率為18.6%(455/2 446),與國內北京(19.0%)、深圳(20.2%)和云南?。?2.8%)等地區(qū)的報道接近[9-10、14];而男大學生全人群臨時異性性行為的發(fā)生率為3.2%,高于國內哨點監(jiān)測結果的1.8%[15]。 有臨時性行為組男生年齡≤19 歲、家鄉(xiāng)為城鎮(zhèn)/城市、月生活費≤1 000 元與≥1 501 元,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而月生活費1 001~1 500 元、年級為大四低于無臨時性行為組。 這與性行為低齡化、城鎮(zhèn)孩子偏多、大四學生因畢業(yè)與就業(yè)壓力而性行為發(fā)生率低等結論是一致的[5,16-17],提示隨著性觀念的進一步開放,男大學生中較高的不安全性行為發(fā)生率是造成疾病傳播的重大隱患。
相關知識及行為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臨時性行為組男生3 個知識題的知曉率,均低于無臨時性行為組。 既往研究顯示,提高人群艾滋病知曉率,促進行為改變是保護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18-19]。 因此,對高校男生需持續(xù)加強校園健康教育宣傳,減少不安全性行為發(fā)生,防范疾病感染與傳播風險。 此外,本研究發(fā)現,有臨時性行為組男生在接受一夜情和商業(yè)性行為等性態(tài)度的比例要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最近1 年接受過學校艾滋病檢測宣傳、接受過學校開展的艾滋病風險自我評估以及最近1 年接受過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比例均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可見, 有臨時性行為組男生雖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但總體接受檢測的比例不高, 僅為8.4%(38/455)。既往研究顯示,性態(tài)度開放程度高更易發(fā)生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為, 存在感染艾滋病/性病的較高風險,要提高在校大學生艾滋病的危險感知、HIV 檢測意識和比例[20-22]。
對最近1 年有固定性伴的男大學生進一步調查發(fā)現,有臨時性行為組男生與固定性伴發(fā)生性行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比例僅為35.9%(108/301),低于無臨時性行為組,與石安霞等[23]的報道較為接近,提示該省男大學生發(fā)生性行為時安全套使用率不高。 本文中有臨時性行為組男大學生固定性伴來源為社會人員占21.0%(63/300),高于無臨時性行為組。既往研究顯示,性伴來源復雜、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為,容易造成疾病傳播,而堅持使用安全套是防范艾滋病傳播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國內大學生的性教育仍有不足[6,20,24]。同時,國內報道女大學生通過異性性傳播感染HIV 的比例高達85.8%[8],對該群體的防范教育也刻不容緩。因此,要強調個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提高大學生在發(fā)生性行為時安全套使用率,既可減少對女性伴的疾病傳播和早孕的風險,也是保護自己避免疾病傷害的最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浙江省男大學生有較高的臨時性行為發(fā)生率, 臨時性行為男生存在性態(tài)度開放程度高、艾滋病防治知識不足、有一定的風險意識但HIV檢測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等現象。 研究顯示,有過同伴教育經歷是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服務的促進因素,營造促進安全套使用和檢測行為的良好氛圍,是預防艾滋病新發(fā)感染的重要策略[25-26],建議結合該人群的特點開展健康教育,營造安全套可獲得性和自愿咨詢檢測便利性等支持性環(huán)境,進而提升HIV 檢測率,促進安全性行為。 由于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 對發(fā)現的特征因素無法做出因果推論,另外調查內容均為研究對象的自我報告,可能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倚現象。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陳衛(wèi)永、周欣: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論文撰寫、修改;陳婉君、姜婷婷、郭志宏、王憓:收集資料、數據整理及分析;何林:對文章提出針對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