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鳳蘭
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怎樣把教育理念傳遞給學生?當面對犯錯誤的學生,或?qū)W生情緒不穩(wěn)定時,怎么讓學生接收到教師的“心靈密碼”?這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日常工作中,我從與學生的一次次對話中尋找答案,在比較、揣摩教學語言中尋找答案,在陪學生修正錯誤中尋找答案……我發(fā)現(xiàn),尊重是一切教育行為的前提,是教育最溫暖的慰藉,更是教育堅實的力量。
尊重,把握教育的語言
尊重要以生為本。在課堂上,當學生的回答與其他學生重復時,假如他聽到以下兩種評價,會有什么樣的感受?評價1:“你和XXX說的一樣,以后重復的答案就不用再說了。”評價2:“你認為這個很重要,所以再強調(diào)了一下,對嗎?”我想,第二種教師評價既緩解了學生的緊張和尷尬,又暗暗提醒學生以后要注意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期望,一定能提高學習興趣。
在講授《荷葉圓圓》時,我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他們有聲有色地讀完后,我說:“誰來評價一下他們倆誰讀得更好?好在哪里?”話音剛落,兩個孩子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局促不安。課下,其中一個學生告訴我:“老師,我不喜歡這樣的比較,當您說‘他們倆誰讀得更好時,我的心里很緊張,也很難受。”這啟示我們,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認識到關注生命才是教育的真諦?!澳阏J為這個很重要,所以再強調(diào)了一下,對嗎?”“他們的朗讀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有沒有需要注意或改進的地方?”這樣簡單而又樸實的話,卻折射出了教師對學生生命的關照、心靈的尊重,孩子們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尊重,傾聽學生的心聲
尊重要承認差異。蹲下來看孩子,教師便會覺得許多幼稚可笑的東西不幼稚、不可笑,甚至覺得孩子了不起。隊會時間,我們舉行古詩文誦讀活動,表現(xiàn)好的孩子能得到棒棒糖。一個男孩憋得滿臉通紅卻沒有背出來,當看到其他得到棒棒糖的孩子興奮地在爸爸媽媽面前炫耀時,這個男孩哭了。很多家長笑著說:“別哭了,讓媽媽給你買一個,下次好好背!”孩子哭得更傷心了。我的同事輕輕走過去,蹲在他的身邊耐心詢問原因,提出再給他一次機會,孩子眼含淚花,點了點頭。好一會兒后,他哽咽著背完了之前的兩首古詩,情緒平靜了下來。接下來,教師又讓他抽了一次簽,這次他非常流利地背完了。當教師拿出一個棒棒糖給他時,他搖了搖頭,說:“老師,我不要棒棒糖,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真的會背!”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學生感受到成人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
尊重,正視學生的錯誤
尊重要激活孩子內(nèi)在的能量。當?shù)弥≤幥昂蠡?0元錢給負責檢查背誦的明杰買零食和玩具,使其在多次纏磨后答應不把自己不會背誦的事告訴老師時,我很吃驚。我把明杰叫到辦公室,把自己的失望與關心傳遞給他。一番談話后,明杰羞愧地表示一定把小軒花掉的30元錢還給他。以后的日子里,明杰時不時來辦公室,從兜里掏出錢放在我面前。他說,這是他賣廢品攢的,那是他幫媽媽干活得到的獎勵……我把錢收起來,在本子上注明錢的來源。不久,明杰就兌現(xiàn)了諾言。這也提醒我們,孩子是成長中的生命,犯錯誤是正常的。在教育轉(zhuǎn)化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從具體抓起、在細微之處提出明確要求,更要給學生改錯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擁有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空間。
一言一行總關情。作為教師,我們要以尊重為前提,不斷錘煉教育語言,優(yōu)化工作方式,讓自己的育人工作充滿靈性、智慧,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尊重,汲取成長的力量。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