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作者單位:341100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人民醫(yī)院
盆腔炎是育齡期女性常見生殖系統(tǒng)疾病,周圍器官炎癥、經期衛(wèi)生差及宮腔手術等均會引起發(fā)病[1]?;颊卟粌H出現(xiàn)腰腹疼痛、白帶異常、月經紊亂等癥狀,還具有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等特點[2]。對女性健康、工作生活及家庭和諧等均存在影響[3]。規(guī)范服用抗生素一直被作為疾病的常規(guī)性治療方法,但部分患者由于用藥依從性差、抗生素耐藥等問題而影響到治療效果[4]。近年來,中醫(yī)藥在盆腔炎臨床治療中普及,其中婦炎舒膠囊為此類常用藥物,不僅可有效鎮(zhèn)痛、消炎,還能發(fā)揮良好殺菌、抗粘連作用[5]。本研究觀察婦炎舒膠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療盆腔炎的效果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贛州市贛縣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74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7例。觀察組年齡21~54(36.12±7.25)歲;病程6個月~9年,平均(4.08±1.12)年。對照組年齡22~52(35.59±7.28)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4.12±1.05)年。2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核準,患者及家屬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婦產科學》中盆腔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20~60歲;(3)近30 d內未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4)月經周期28~35 d;(5)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相關藥物有過敏史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急性發(fā)病期患者;(4)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左氧氟沙星片(北京吉洛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0.1 g口服,每天3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婦炎舒膠囊(陜西東科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2 g口服,每天3次。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共3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比較2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McCormack量表評分、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應、后遺癥和疾病復發(fā)率。
1.4.1 中醫(y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評估患中醫(yī)證候積分,其中主癥包括帶下增多、帶下色黃質稠、腰骶酸脹、下腹脹痛4項,根據(jù)患者實際癥狀程度評定為無、輕度、中度與重度,依次計0分、1分、2分與4分;次證包括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經期疼痛、低熱起伏、神疲乏力、大便干燥、小便赤黃6項,依據(jù)實際癥狀程度評定為無、輕度、中度與重度,分別計0分、1分、2分與3分,總分為0~3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證候積分改善率=治療前后證候積分差/治療前積分×100%。
1.4.2 McCormack評分:采用McCormack量表評估患者癥狀程度,包括宮頸、子宮附件及腹部區(qū)域的壓痛與舉搖痛,癥狀程度評估為輕度、中度與重度,分別計1分、2分與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McCormack評分改善率=治療前后McCormack評分差值/治療前McCormack評分×100%。
1.4.3 血清炎性因子: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獲得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與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4 不良反應、后遺癥及疾病復發(fā)率: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胃痛、呼吸道感染等;后遺癥主要為盆腔痛;隨訪30 d記錄患者盆腔炎復發(fā)情況。
1.5 療效評定標準
1.5.1 中醫(yī)療效:(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完全消失,證候積分改善率≥90%;(2)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大部分緩解,證候積分改善率為70%~89%;(3)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部分緩解,證候積分改善率為50%~69%;(4)無效:治療未能有效緩解癥狀,證候積分改善率未達有效標準。中醫(yī)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2 西醫(yī)療效:(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全部消失,超聲檢查結果正常,炎性反應消失,McCormack評分改善率≥90%;(2)顯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顯著改善,超聲檢查、炎性因子指標明顯改善,McCormack評分改善率為70%~89%;(3)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有所好轉,超聲檢查、炎性因子指標有改善,McCormack評分改善率為30%~69%;(4)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檢查與檢驗結果無好轉,McCormack評分改善率<30%。西醫(yī)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醫(yī)治療總有效率為95.40%,高于對照組的81.61%(χ2=8.135,P=0.004),見表1;觀察組患者西醫(yī)治療總有效率為96.55%,高于對照組的83.91%(χ2=7.888,P=0.005),見表2。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中醫(yī)治療效果比較 [例(%)]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西醫(yī)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中醫(yī)證候積分與McCormack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與McCormack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療程后,2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與McCormack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3。
表3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與McCormack評分比較分)
2.3 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清IL-2、IL-10、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療程后,2組血清IL-2、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IL-10水平升高,且觀察組下降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4。
表4 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2.4 不良反應、后遺癥及疾病復發(fā)率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30% vs. 4.60%,χ2=0.173,P=0.678);觀察組盆腔痛后遺癥發(fā)生率為10.34%,低于對照組的56.32%(χ2=41.379,P<0.001);觀察組盆腔炎復發(fā)率為4.60%,低于對照組的48.28%(χ2=42.673,P<0.001),見表5。
表5 對照組與觀察組不良反應、后遺癥及疾病復發(fā)率比較 [例(%)]
近年來,盆腔炎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經成為影響育齡期女性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常見婦科疾病[6]。但國內外臨床治療盆腔炎仍以口服抗生素為主,存在藥物選擇不當、臨床療效不高等問題[7]。在患者連續(xù)用藥后甚至引發(fā)用藥依從性差、抗生素耐藥等情況。目前,中醫(yī)藥為盆腔炎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針對患者使用中藥制劑可增強療效、抑制復發(fā),并且中藥安全性高、方便實用,在治療盆腔炎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8]。本研究中所用婦炎舒膠囊,其藥物成分中丹參活血祛瘀;大血藤、忍冬藤通絡解毒[9];赤芍、酒大黃涼血散瘀;虎杖、蒲公英、大青葉消腫散結[10];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活血;全方共同作用下發(fā)揮清熱解毒、活血涼血、行氣散結等功效,可快速緩解患者腰腹疼痛、帶下量多等癥狀,并可有效改善機體炎性反應[11]。路遙等[12]研究中針對盆腔炎患者應用婦炎舒膠囊治療,在用藥8周后,患者McCormack評分明顯下降,臨床治療效果提升,且疾病復發(fā)率與盆腔痛后遺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邱蕓[13]的研究中應用婦炎舒膠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盆腔炎患者,在治療12周后總有效率明顯提高,且炎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證實使用藥物可在改善療效的基礎上緩解機體炎性反應。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中、西醫(yī)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2組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McCormack評分及血清IL-2、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IL-10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降低或升高的程度大于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無差異;觀察組盆腔痛后遺癥發(fā)生率與盆腔炎復發(fā)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用藥強化了治療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在促進病情全面恢復的同時降低了不良反應、后遺癥與復發(fā)發(fā)生風險,臨床獲益良好。
綜上所述,婦炎舒膠囊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片治療盆腔炎的效果較單一治療效果更佳,改善炎性表現(xiàn),可降低疾病復發(fā)與盆腔痛后遺癥的發(fā)生風險,且具備良好用藥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