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精偉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yī)院中醫(yī)科 廣州 510440)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腰椎疾病,也是造成下腰痛、腰腿痛的最常見原因。該病在青壯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屬于一種退行性病變綜合征,一般是由于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發(fā)生破裂,其中突出物壓迫到椎管周圍血管、脊髓以及神經所致?;颊叱3霈F(xiàn)腰部疼痛、單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癥狀,且于改變體位時癥狀加劇,導致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1]。目前,臨床上對于LDH 患者常用牽引、理療、推拿及支持療法等緩解其癥狀,但收效甚微[2~3]。近年來,也有學者采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鎮(zhèn)痛類藥物治療LDH,獲得了顯著療效,但受藥物副作用的影響,此類藥物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4~5]。近年來,隨著中醫(yī)針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溫針灸療法在LDH 治療中的應用較多,且得到臨床醫(yī)師及患者的廣泛認可[6~7]。本研究納入70 例LDH 患者,探討溫針灸對LDH 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生活質量等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廣東省工傷康復醫(yī)院2019 年11月至2022 年11 月收治的70 例LDH 患者按抽簽法進行分組。對照組35 例,男性13 例,女性22 例;年齡32~57 歲,平均(45.10±6.25)歲;病理分型:膨出型31 例,突出型4 例;病程9 個月~8 年,平均(4.25±1.70)年;突出節(jié)段:L3~L410 例,L4~L516 例,L5~S19 例。研究組35 例,男性12 例,女性23 例;年齡35~54 歲,平均(44.93±7.14)歲;病理分型:膨出型30 例,突出型5 例;病程6 個月~9 年,平均(4.28±1.45)年;突出節(jié)段:L3~L412 例,L4~L515 例,L5~S18 例。兩組一般資料(性別、病理分型、年齡、突出節(jié)段及病程等)相比,均衡性較好(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編號:201900257 號)。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滿足《實用骨科學》[8]中LDH 診斷標準,并經腰椎MRI 或是CT 等影像學檢查證實。(2)中醫(yī):滿足《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中“腰痛、腰痹”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寒濕痹阻型,腰部受風寒侵襲發(fā)病,腰部冷痛沉著,活動不便,但得溫而適、遇冷加重,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濡緩或沉緊。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LDH 中西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分型為寒濕痹阻型;病理分型為膨出型或是突出型;年齡<60 歲;治療依從性良好;對本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腰椎腫瘤、腰椎感染或腰椎結核等腰椎疾病者;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者;需采取手術治療者;嚴重骨質疏松癥者;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礎治療,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并給予腰部保暖、牽引等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溫針灸治療:協(xié)助患者保持仰臥位,將腰臀部、雙側下肢均暴露出來。使用75%醫(yī)用酒精對相關穴位進行消毒處理后,借助一次性針灸針(0.35 mm×40 mm)對雙側夾脊穴、雙側腎俞穴,患側委中穴、腰陽關穴及命門穴進行針刺,并借助一次性針灸針(0.35 mm×75 mm)對患側環(huán)跳穴、秩邊穴進行針刺。以垂直角度進針,然后應用捻轉提插手法,待患者感受到酸、麻、脹、痛時,再改用平補平瀉法。在針刺結束后,截取2 cm 艾條并點燃,再將點燃端插入一次性針灸針的針柄上,并于皮膚表面鋪上紙片避免艾條燙傷皮膚。單次使用2 壯,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10 d 作為一個療程。療程結束后休息2 d 再進入下一個療程,兩組均治療2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根據(jù)患者癥狀、體征及直腿抬高試驗結果等進行療效評估。癥狀、體征明顯緩解,且直腿抬高試驗結果≥70°為顯效;癥狀、體征有所緩解,且直腿抬高試驗結果明顯改善但<70°為有效;癥狀、體征未見明顯改變?yōu)闊o效。顯效率、有效率之和為治療總有效率。(2)疼痛程度: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評分范圍0~10 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3)腰椎功能: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用日本骨科學會腰痛評分表(JOA)評估,最高評分為29 分,評分與腰椎功能呈正相關。(4)炎癥反應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抽取兩組清晨空腹8 h 以上靜脈血并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β(IL-1β)及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5)生活質量:分別在治療前后采用生活質量問卷(GQOLI-74)評估,各維度最高評分為100 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3.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癥反應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臨床療效等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4.29%,高于對照組的7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兩組治療前疼痛程度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20 d后,兩組疼痛程度均減輕,且研究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VA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VAS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3 兩組腰椎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前腰椎功能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20 d后,兩組JOA 評分均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JOA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JOA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4 兩組炎癥反應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炎癥反應各項指標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 d、20 d 后,兩組血清IL-6、IL-1β 及hs-CRP 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研究組各炎癥反應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至表6。
表4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IL-6 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IL-6 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表5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IL-1β 指標比較()
表5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IL-1β 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表6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hs-CRP 指標比較()
表6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0 d、20 d 后hs-CRP 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2.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GQOLI-74 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GQOLI-74 各項評分均顯著提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GQOLI-74 評分比較(分,)
表7 兩組GQOLI-74 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
LDH 是因腰椎間盤部位病變、外傷等因素引起,腰痛是大部分患者最先出現(xiàn)的癥狀,其次為下肢放射痛,直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F(xiàn)階段,臨床對年輕、初次發(fā)作、癥狀較輕或影像學檢查未見明顯椎管狹窄的LDH 患者主張采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欠佳[10]。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LDH 患者的臨床療效成為目前臨床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LDH 歸屬于中醫(yī)學“腰痛、腰痹”等范疇,發(fā)生主要是因肝腎虧虛,風寒濕邪侵襲并客于腰部,造成筋脈痹阻、脈絡阻塞,不通則痛,是一種本虛標實之癥,臨床應給予標本兼治[11~12]。本研究選取夾脊、腎俞及委中等穴位進行溫針灸,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JOA 評分均較對照組高,而VAS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溫針灸治療LDH 的效果顯著,有助于緩解患者機體疼痛,促進腰椎功能恢復。分析原因:夾脊穴屬督脈、膀胱經溝通樞紐,針刺有調控督脈、膀胱經氣血運行之功效;腎俞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之一,針刺有補腎壯陽、強腰健骨之功效;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所謂“腰背委中求”,針刺有舒經通絡之功效;腰陽關穴屬“督脈”常用穴位之一,針刺有祛寒除濕、溫經通脈之功效;命門穴歸屬督脈,是腎臟氣血匯集背部的腧穴,針刺有溫益腎陽、舒筋鎮(zhèn)痙之功效;環(huán)跳穴屬足少陽膽經,針刺有祛風濕、利腰腿、通經絡之功效;秩邊穴屬足太陽膀胱經,針刺有通經活絡、強健腰膝之功效[13~14]。研究中先用捻轉提插手法,待患者感受到酸、麻、脹、痛時,再改用平補平瀉法,有祛寒除濕、通經止痛之功效。而溫針灸結合了針法與灸法,在發(fā)揮針法作用的基礎上,灸法不僅可進一步強化針法功效,還有祛寒除濕、活血通絡之功效。
臨床發(fā)現(xiàn),細胞致炎因子參與了LDH 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患者血清IL-6 等致炎因子水平呈高表達狀態(tài)[15]。IL-6 是一種多功能的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可通過提高腰椎間盤降解酶活性、加快軟骨細胞增殖及促使基質蛋白變形等方式來加重患者病情;IL-1β 是一種促炎細胞因子,其水平升高不僅可促使諸多致炎細胞因子聚集于受壓神經根周圍,對神經根產生刺激作用,還可提高椎間盤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導致神經末梢感受器敏感度升高,促使患者感受到腰痛及下肢痛。hs-CRP 作為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發(fā)生LDH 時,患者椎間盤部位hs-CRP 會呈高表達,從而引起炎癥瀑布樣反應,誘發(fā)疼痛癥狀。本研究中,研究組治療后炎癥反應較對照組輕(P<0.05)。提示溫針灸治療LDH 有助于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這也可能是其緩解患者機體疼痛的重要機制。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治療后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溫針灸治療LDH 對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有積極作用,這主要與患者癥狀得到有效緩解、腰椎功能明顯恢復有關。
綜上所述,采用溫針灸治療LDH 患者可有效減輕患者機體疼痛程度、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質量,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