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豪
“我們正式結為夫妻,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頭之約!特此敬告親友,亦作留念?!弊罱欢螘r間,結婚登報在一些年輕人中悄然興起,不少新婚夫妻通過在報紙上刊登結婚啟事宣布喜訊。短短幾行字,讓人們體味“紙短情長”的韻味。
在一些年輕人眼中,相較于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體,在報紙上公布喜訊顯得更加正式,這份白紙黑字的承諾更像是夫妻二人白頭偕老的宣誓。
說起“結婚登報”的原因,廣州的鄭女士說:“我們記錄的是愛情里面發(fā)生的最喜慶最重要的事情,其實很多人都希望愛情是不變的、不朽的。電子傳媒雖然很快很方便,但內容大家很快就不記得,就像刷短視頻一樣,甚至是可以被更改的。而印在紙上的東西是不會變的,這個儀式感其實很強烈?!编嵟勘硎?,這樣紀念意義與儀式感滿滿的方式,對她來說是最好的新婚禮物。
盡管字數并不多、版面很不顯眼,但是這種既復古又新穎的玩法,仍讓很多新人躍躍欲試。
有網友在“登報結婚”的評論區(qū)下方留言求攻略,隨即便有人支招,某某某電商平臺,能夠自助登報,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地方的各種報刊,“最便宜100元就能登報”。
除了電商軟件,也有相關服務的小程序。按照其給定的模板填寫信息后,選擇刊登時間、次數,還能拿到當天出版的報紙留作紀念?!柏撠煹菆蟮木庉嬤€會幫忙審核文字,甚至還能潤色內容,這比自己寫請?zhí)€要擔心寫錯字省事多了?!敝д械木W友表示。
有的報紙甚至開設了“真情告白”的啟事專欄,專門給年輕新婚夫婦留下“寶座”,刊登他們的喜事。
“結婚登報”成為熱搜話題之后,有人翻找出了一篇10年前的新聞:一位上海網友發(fā)文求助,試圖尋找外公外婆刊登在報紙上的結婚啟事。網友們轉發(fā)接力,最終在上海圖書館的幫助下,找到了這對老夫妻當年喜結連理的印證——一份刊登在1945年11月26日《和平日報》上海版頭版的結婚啟事。
事實上,95后、00后年輕人爭相登報結婚的方式,早在數十年前,就被當時的年輕人追捧。
有專門研究婚俗文證的博物館展出了一份1939年的報紙,其中一則結婚啟事登在了頭版,這樣寫道:“陸泉新、梁含英訂婚啟事:茲承高林氏、劉安生兩位先生介紹并征得雙方家長同意,謹于民國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訂婚,時值非常,一切從簡,特此敬告親友?!?/p>
畢竟當年報紙是最有力的傳播工具,在報紙上刊登結婚(或者訂婚)啟事相當于今天在微博或朋友圈里曬圖“官宣”,將自己的人生大事昭告天下,自然廣受新人喜愛。
在法律尚未健全的年代,這紙“結婚聲明”相當于今天的結婚證,既具有法律效力,同時也能防止騙婚的現(xiàn)象。
其實,不只是婚姻大事,出生、滿月、生日、升學、畢業(yè)……只要是人生旅途中有機會經歷的重要喜事,都能夠出現(xiàn)在報紙上,將喜悅向親朋好友乃至陌生人分享。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一份20年前的報紙,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她和龍鳳胎哥哥滿周歲的生日啟事,當年由爺爺代表全家人登在報紙上,向親朋好友告知喜訊。后來,兄妹二人每年生日,家里人都會將這則生日啟事拎出來重溫,盡管報紙經過歲月洗禮早已泛黃,但仍然讓人備感溫馨。
“在報紙上宣布自己和心愛之人正式結為夫妻,這比單純發(fā)條朋友圈有意思多了,也更加充滿真情實意?!庇性趫蠹埳峡墙Y婚啟事的年輕人談及感受時這樣說。
有已經結了婚的年輕人坦言,正是因為夫妻二人對復雜且趨于流水線式的婚俗儀式感到厭煩,所以才選擇不舉辦婚禮;結婚過后,很想補回“官宣”帶來的那種儀式感,但又不愿意發(fā)朋友圈,于是盤算在結婚周年的時候登一則啟事,重新“官宣”一回。
試想一下,幾十年后,再拿起那張泛黃的結婚報紙,那些關于愛情的悸動仍讓人歷久彌新。引用一位新人的話,更加讓人直呼浪漫不死:“100年后,也有人讀到我們的愛情,這段婚姻才更有意義?!?/p>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