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儒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先生對中國歷史情有獨鐘,他不僅寫了《天平之薨》《敦煌》《楊貴妃》《孔子》等中國題材的歷史小說,還多次到中國西部考察。
《孔子》是井上靖先生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中國題材的長篇歷史小說,其用時之長(先后二十年)、行程之遠(六次到中國考察)、查閱資料之多,在他所有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都是獨一無二的“之最”。
第一次聽井上靖先生談孔子是在1982年6月20日,嚴文井率領(lǐng)中國作家代表團到風景如畫的箱根小住。當晚,井上靖夫婦從東京趕來,設(shè)宴款待中國作家。他說:“十年前,日本學者貝冢茂樹在《中央公論》上發(fā)表了一篇關(guān)于孔子的文章,引發(fā)我的興趣。從那時起,我開始讀《論語》,為孔子的人生理想深深感動、傾倒,進而開始搜集資料,醞釀著寫孔子??鬃拥乃枷胧艿饺藗兊淖鹬?,流傳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
“我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民族、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人,對孔子的理解和評價是不同的,但有一點出奇一致,那就是贊成孔子關(guān)于‘仁的思想。日本人很喜歡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如滔滔的河水,滾滾而去。我認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歷史就像這河水一樣,盡管百折千回,彎彎曲曲,但最終都會流入大海,也就是人類的共同理想。也許最后寫不成,但我已經(jīng)準備十年了。小說家總愿意講自己的創(chuàng)作計劃,總是野心勃勃,總想用一本書包打天下,但成功者似乎不多……”說完,他哈哈大笑。
第二次聽井上靖先生談孔子是在1984年5月,我隨巴金先生赴日本參加國際筆會大會。5月17日下午,應日本時事通信社的邀請,巴老與井上靖先生進行對談。
井上靖先生說:“把自己沒寫的小說告訴舉世聞名的作家巴金先生,簡直是匪夷所思,班門弄斧。但機會難得,我還是想跟先生說一說我的創(chuàng)作計劃。我在國際筆會東京大會的開幕式上講了葵丘大會,那是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召集各國諸侯于祭壇前盟誓,約定黃河沿岸的各國不用黃河之水作為武器互相攻擊。春秋戰(zhàn)國,天下大亂,各國劍拔弩張,爭雄稱霸,血雨腥風,但在五百年間,大家都遵守這一盟約。這是人類的大智慧??鬃酉M煜掳捕?,并且致力于創(chuàng)建一個幸福的社會,使百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基于這個思想,他提出了‘仁。在那樣的年代,孔子就認為人類會在未來建立理想中的和平社會,這就是我現(xiàn)在要思考的,要寫的?!?/p>
巴老說:“我寫《家》的時候27歲。當時的社會與現(xiàn)在完全不同了,井上靖先生剛才講的我以前沒有考慮過,現(xiàn)在我應該冷靜地、客觀地重新研究孔子,期望從井上靖先生的小說中再認識孔子?!?/p>
第三次聽井上靖先生談孔子是在1989年5月,在他家的客廳里。井上靖先生說:“對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來說,遇到孔子是幸運、是幸福。我在青少年時代并未接觸過孔子,腦海中連一句‘子曰也沒有。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讀到《論語》,一下子著了迷,近十年來愛不釋手,我能與孔子相遇,寫《孔子》,是一種緣分、一大樂事,現(xiàn)在終于完成了,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1989年9月,新潮社出版了《孔子》的單行本,到1990年3月已再版23次。一部純文學的歷史小說,不僅榮獲“野間文藝獎”,還成為了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