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芳
一、小學低年級兒童注意的特點
什么是注意呢?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智力活動的組織者和維持者。而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和思維等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注意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是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的準備狀態(tài)。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指有預定的目的,在必要時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數(shù)學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不可能自然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課時,一年級的孩子的文具盒經常會掉到地上,大家會不由自主朝向他,這就是無意注意。
在個體發(fā)展中,無意注意的發(fā)生先于有意注意。小學低年級兒童無意注意已相當成熟,一些能引起成人注意的對象也能引起低年級兒童的興趣。因此,他們的認知活動常依賴無意注意。在教學中,初入學兒童的注意狀態(tài)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刺激物只要是生動的、新異的,就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同時,無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運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而他們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覺性,表現(xiàn)為自己不會主動確立目的,需要教師或其他成人給定目的;在注意進程中不會組織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斷提醒和關照。一旦沒有外在的幫助,兒童常常會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給定的目的使注意終止或分散。
二、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xiàn)形式
一年級的小孩子特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坐不了幾分鐘。通常有以下表現(xiàn):目光游離,飄忽不定;精神不振,坐姿懶散;與身邊的人說話、吵鬧;低著頭,自己干自己的事。這就直接影響了四十分鐘課堂效率,課內預期的目標不能完成,出現(xiàn)拖堂,或走馬觀花式的知識點不落實。
注意是有效進行學習和勞動時所不可缺少的條件。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薄熬右冀?,弟子壹學,亟成?!币季褪菍R?,就是集中注意,意思是說,教師專一地教,學生專一地學,很快就能夠完成學業(y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把注意形象地比喻為通向心靈的“唯一的門戶”,知識的陽光只有通過注意這扇門才能照射進來。
注意力不集中影響了課堂效率,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力呢?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
三、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的培養(yǎng)
(一)家庭方面
1.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低年級兒童無意注意相當成熟,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他們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很難保持一份寧靜的心。
2.用夸獎代替批評。我老說:“你瞧孩子,你做得多好多專心!你越說他就越專心,因為他得到了你的肯定?!?/p>
3.以身作則。盧勤說:“孩子與你說話的時候手里千萬別拿東西,專心致志地聽他說話,尤其是小孩子,從小形成這種印象,他做事就能專心。”
(二)教師方面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yè)注意的關鍵。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wěn)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jié)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面前。
教師的服飾、發(fā)型不宜過于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fā)型后,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注意的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突發(fā)事件。如打雷下雨、停電、外面嘈雜,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平靜的心態(tài)與學生一起謹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wěn)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
比如進行聽覺注意訓練??刹捎寐爺?shù)報數(shù)法:讓孩子聽一組數(shù)字,如375985,然后立即報出來。每天訓練的數(shù)組可逐漸加長;聽數(shù)倒背:讀給孩子一組數(shù)字,讓孩子倒背出來,如426,孩子背出“624”。數(shù)組隨訓練的進程逐漸加長。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接受這些訓練時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獎勵措施,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專心的表現(xiàn),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贊。
四、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guī)律
教師要適當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guī)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jié)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wěn)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有機聯(lián)系,盡量避免造成注意渙散,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