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浩榮,王秋婷,熊子慧,程潔,彭建新,刁競芳,何軍明
1.廣東省中醫(yī)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肝膽外科,廣東 廣州 510120,2.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第二臨床醫(yī)學院 廣東 廣州 510405
腹腔鏡肝切除已廣泛應用于肝臟腫瘤的治療,切肝過程中肝臟出血的控制是腹腔鏡肝切除手術的關鍵之一[1-2]。Pringle阻斷是目前肝切除手術中控制肝臟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但Pringle阻斷在腹腔鏡肝切除應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3-4],因此眾多中心提出新的腹腔鏡Pringle阻斷的方法[5-7]。其中黃氏法[5]簡單易用、阻斷效果確切,得到較廣泛應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院以T管替代黃氏法的尿管進行改良,改良黃氏法是一種與黃氏法阻斷效果同樣可靠,但更簡易、更經(jīng)濟的腹腔鏡下肝門阻斷方法。本文旨在介紹“改良黃氏法”在本院腹腔鏡肝切除中的應用。
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收集2019 年4月至2021 年12 月廣東省中醫(yī)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因肝腫瘤行腹腔鏡肝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本院2019 年4 月至2020 年6 月于腹腔鏡肝切除術中主要應用黃氏法,2020 年7 月至今于腹腔鏡肝切除術中常規(guī)應用改良黃氏法。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最終205例患者納入本研究,黃氏組101例,改良黃氏組104例(表1)。
表1 腹腔鏡肝切除術患者的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1)因肝腫瘤行腹腔鏡肝部分切除手術;(2)術中行Pringle阻斷。排除標準:(1)中轉(zhuǎn)開腹;(2)合并心、肺、腎等其他器官的重大基礎疾?。唬?)術中采用多種阻斷方法;(4)數(shù)據(jù)缺失。
本研究主刀醫(yī)師均為同一位高年資醫(yī)師。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分腿位。常規(guī)采取5孔法布局Trocar,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Hg(1 mmHg=0.133 kPa),腹腔鏡超聲檢查以確認腫瘤位置和檢查有無合并轉(zhuǎn)移灶,然后定位和標記主要的肝蒂和肝靜脈,常規(guī)采用超聲刀進行離斷肝實質(zhì)完成手術。
1.3.1 改良黃氏法(1)阻斷帶制作:將一根12 Fr的T管長臂剪裁出長約15 cm作為阻斷帶(圖1A),離其中一端約1 cm的位置剪裁出對稱側(cè)孔(圖1B),側(cè)孔直徑約為腹腔鏡分離鉗尖端大小,約0.1 cm,改良黃氏阻斷帶即制作完成。為了便于描述,有側(cè)孔一端稱為頭端,無側(cè)孔一端稱為尾端。(2)預放置阻斷帶:建立氣腹后,常規(guī)預放置阻斷帶,暴露肝十二指腸韌帶,打開小網(wǎng)膜囊,腹腔鏡鉗抓持阻斷帶頭端,將頭端送入打開的小網(wǎng)膜囊(圖2A),使阻斷帶穿過肝十二指腸韌帶背側(cè)間隙,由文氏孔穿出,然后助手用腹腔鏡鉗抓持阻斷帶尾端,同時主刀用腹腔鏡分離鉗抓持頭端,再用另一腹腔鏡分離鉗穿過側(cè)孔后牽拉尾端(圖2B),使尾端穿過側(cè)孔,即完成預放置阻斷帶(圖2C)。(3)實施肝門阻斷(圖2D~E):完成預放置后,當需要進行肝門阻斷時,兩把腹腔鏡鉗分別抓持阻斷帶兩端,向反方向牽扯至合適的位置完成肝門阻斷。阻斷起效后,可以觀察到肝臟顏色逐漸變淺,肝斷面出血逐漸減少。肝門阻斷時采用每阻斷15 min,松開5 min的方法。(4)解除肝門阻斷:腹腔鏡鉗抓持阻斷帶頭端往尾端方向牽扯至合適的位置,即解除肝門阻斷(圖2F)。
圖1 改良黃氏法阻斷帶的制作
圖2 改良黃氏法的操作
1.3.2 黃氏法[5]黃氏的制作及阻斷方法見圖3。黃氏帶用14 Fr尿管制作,剪裁尿管長約15 cm作為阻斷帶,保留頭端側(cè)孔(圖3A)。阻斷操作上與改良黃氏法基本一致(圖3B),主要區(qū)別在于黃氏法實施肝門阻斷需要Hem-o-lok進行固定(圖3C),解除阻斷時需要利用超聲刀破壞Hem-o-lok(圖3D)。肝門阻斷時同樣采用每阻斷15 min,松開5 min的方法。
圖3 黃氏法阻斷帶的制作及操作
觀察患者術中情況,包括手術時間、阻斷時間、阻斷次數(shù)、解除阻斷耗時、失血量、阻斷耗材費;以及術后資料: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fā)癥、術后5 d肝功能指標: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tài)分布的數(shù)值變量以()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比較;偏態(tài)分布的數(shù)值變量以M(范圍)表示,組間比較用秩和檢驗進行分析比較;分類變量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組間差異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回顧性分析手術視頻,與黃氏組比較,改良黃氏組解除肝門阻斷平均時間、阻斷耗材費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兩組手術時間、阻斷時間、阻斷次數(shù)、出血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腹腔鏡肝切除術患者的術中情況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5 d肝功能指標、術后住院時間,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腹腔鏡肝切除術患者的術后情況對比
腹腔鏡Pringle阻斷主要分為腔內(nèi)法和腔外法,兩種方法均能有效阻斷肝臟血流,但具有不同的優(yōu)點及缺點[8]。我們將腹腔鏡肝門阻斷分為3個主要步驟:(1)預放置阻斷帶;(2)實施肝門阻斷;(3)解除肝門阻斷。在實施肝門阻斷及解除肝門阻斷兩個步驟,腔外法比腔內(nèi)法更便利[8]。但腔外法存在以下一些缺點[6,8]:(1)增加額外的創(chuàng)傷及Trocar,而且穿刺點可能漏氣影響氣腹壓,額外的Trocar增加費用;(2)阻斷帶需引出體外,體內(nèi)部分可能影響手術視野及器械操作;(3)可能受患者體位或者腫瘤位置影響。
腔內(nèi)法可以很好地克服腔外法的不足,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穿刺點,減少損傷,阻斷帶幾乎不會遮擋手術視野或者影響器械操作,也不受患者體位或腫瘤位置影響[6,8]。因此眾多學者包括本院更傾向于腔內(nèi)法,腔內(nèi)阻斷方法更多[5-7],其中黃氏法[5]簡單易用、阻斷效果確切,得到較廣泛應用。但包括黃氏法在內(nèi)的腔內(nèi)阻斷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額外的阻斷夾進行固定,例如Hem-o-lok、鈦夾、可吸收生物夾等,在應用阻斷夾進行固定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1)解除阻斷時,松開阻斷夾的操作較繁瑣,延長阻斷時間;(2)可能需使用能量器械破壞阻斷夾,增加副損傷可能性;(3)常需耗費多枚阻斷夾,增加耗材費。
針對目前腹腔鏡腔內(nèi)Pringle方法的不足,我們利用T管替代黃氏法的尿管,提出改良黃氏法,不需要阻斷夾進行固定,簡化了腔內(nèi)法實施肝門阻斷及解除阻斷的操作。我們選用T管制作阻斷裝置主要有幾個原因:(1)材料便宜易得;(2)T管表面具有一定摩擦力,不會過于光滑,因此阻斷帶穿過側(cè)孔后會形成一定摩擦力,在阻斷時起到固定作用,不需要額外阻斷夾進行固定;(3)材質(zhì)柔軟,延展性好;(4)肝膽外科醫(yī)師熟悉T管的特性并其在腹腔鏡下的操作,非常有利于普及這種阻斷方法。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黃氏法進行比較,改良黃氏法血流阻斷效果同樣可靠,且簡化了實施肝門阻斷及解除肝門阻斷的步驟,操作更簡易,同時降低了耗材費。首先,在術中及術后情況,手術時間、阻斷時間、阻斷次數(shù)、失血量、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術后住院時間及術后肝功能指標,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說明改良黃氏法與黃氏法的肝臟血流阻斷效果是同樣安全可靠的。另外黃氏法解除肝門阻斷所耗費的時間約是改良黃氏法的2 倍,改良黃氏法顯著縮短了解除肝門阻斷耗費時間,一定程度縮短了肝門阻斷時間。改良黃氏法不需要阻斷夾進行固定,簡化了實施肝門阻斷及解除肝門阻斷的操作,僅需數(shù)秒即可完成肝門阻斷或解除肝門阻斷,我們認為掌握并熟悉改良黃氏法后,在實施阻斷及解除阻斷的操作便利程度不亞于腔外法。最后,對阻斷耗材費進行分析,黃氏法耗材需要1 條尿管及若干阻斷夾,本院統(tǒng)計黃氏法耗材費中位數(shù)為340元,改良黃色組耗材費僅需5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結果表明改良黃氏法顯著減少了阻斷耗材費,有助于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綜上,改良黃氏方法是一種可靠、簡易、經(jīng)濟的腹腔鏡腔內(nèi)Pringle阻斷方法。本方法主要解決了既往腹腔鏡腔內(nèi)肝門阻斷需要阻斷夾固定的問題,簡化了肝門阻斷及解除阻斷的操作,縮短了解除阻斷耗費的時間及節(jié)省了Pringle阻斷的耗材費用,非常利于各中心推廣應用。本方法仍然存在不足,對于第一肝門存在廣泛且致密粘連的患者,本方法施行同樣存在困難,這是目前腹腔鏡Pringle阻斷的主要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