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鋒 余浪 王維
腦卒中后失語癥(post-stroke aphasis,PSA)為腦卒中常見并發(fā)癥,多為卒中后腦語言中樞及其聯(lián)系的傳導束損傷所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閱讀、言語、理解等障礙,對患者身心健康威脅極大,且顯著增加了家庭與社會經(jīng)濟負擔[1]。當前臨床多通過言語功能康復訓練對PSA患者實施干預[2]。中醫(yī)在PSA康復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其中舌三針為常用的內(nèi)病外治手段,可通經(jīng)活絡、醒腦開竅、振奮督陽,調(diào)節(jié)局部微循環(huán),提升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促進言語功能康復[3-4]。中醫(yī)認為,心主神明,開竅于舌,若神明有病,則必波及舌體;舌體有病,累及心神,二者互相影響,為點舌療法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5]。點舌開竅法即是于舌處給藥,通過對應刺激達到改善言語功能的目的。本研究擬對45例PSA患者進行分析研究,旨在明確點舌開竅法聯(lián)合舌三針的干預價值,為PSA的臨床干預提供實踐借鑒及參考依據(jù)。
選擇2021年2月至2022年10月廣東燕嶺醫(yī)院收治的90例PSA患者,依據(jù)簡單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61~79歲,平均(70.04±7.74)歲;病程2~6個月,平均(4.19±0.51)個月;卒中類型為腦出血16例、腦梗死29例。研究組男性20例,女性25例;年齡60~79歲,平均(69.51±8.38)歲;病程2~6個月,平均(4.32±0.48)個月;卒中類型為腦出血14例、腦梗死3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粵燕醫(yī)(2021)倫審YL02號]。
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6]中腦卒中診斷標準,符合《言語失用的診斷及治療進展》[7]中失語診斷標準,存在讀寫障礙、難以正常理解他人話語、言語謇澀等。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均為腦卒中后出現(xiàn)失語,且持續(xù)時長≥2周;(3)波士頓診斷性失語檢查分級≥1級;(4)知情同意本研究;(5)母語為漢語。
(1)存在癡呆、精神障礙者;(2)其他因素(如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腫瘤等)所致言語功能障礙;(3)存在抑郁、焦慮癥者;(4)暈針者;(5)過敏體質(zhì);(6)納入研究前1個月內(nèi)采取相關干預者。
(1)研究期間采取其他治療方案,可影響療效判定;(2)不明原因失訪或退出者;(3)研究期間發(fā)生不良反應或并發(fā)癥,需更改原有治療方案。
研究前對相關研究人員進行培訓與考核,保證問題解答及處理一致性;問卷填寫應由患者本人自行完成,若有不懂地方可解釋,不給予任何引導性指導;對所有收集資料進行統(tǒng)一處理,雙人錄入、核實。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功能康復訓練:(1)口腔發(fā)音器官訓練,包括伸縮及卷舌、舌頭于口腔中進行上下左右活動、咀嚼、鼓腮、吹口哨、吹蠟燭等,每次5~10分鐘,每日5~10次;(2)口型及聲音訓練,康復師向患者示范口型發(fā)音,患者學會后每日面對鏡子進行練習,并叮囑患者錄下自己的發(fā)音和正確發(fā)音,自行對比、糾正;訓練時應循序漸進,自簡單至復雜,自字、詞逐漸過渡至詞組、句子,每次5~10分鐘,每日5~10次;(3)口語表達訓練,從單音詞及簡單數(shù)字開始練習,逐漸過渡至正常語句,如康復師拿出一個物品的照片,詢問患者“這是什么”,由患者回答;或開展關聯(lián)詞、慣用詞、反義詞練習,如“男”與“女”“高”與“低”“多”與“少”“大”與“小”等;待患者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升,再練習雙音詞及短語、短句、長句,每次5~10分鐘,每日5~10次。針對嚴重失語者,應保持充足耐心,反復講解??祻陀柧殲槠?周。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點舌開竅法聯(lián)合舌三針:(1)點舌開竅法:取膽南星3 g、石菖蒲3 g、麝香0.1 g、冰片0.5 g,均由我院中藥房制作為免煎顆粒,以30 mL溫水混合均勻,每日點舌4次,分別在早上、中午、下午及晚上用棉棒沾藥繞舌邊2圈點舌,用棉棒沾藥后輕點舌尖、舌中之聚泉穴和舌下穴(海泉、玉液、金津)各15秒;(2)舌三針:穴位包括廉泉(頸前正中線,喉結(jié)上和舌骨上緣凹陷處)、左右廉泉(廉泉穴左右旁開1指),治療時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充分顯露針刺部位,消毒皮膚,采取安迪牌一次性無菌毫針(0.3 mm×40 mm),廉泉穴與左右1指部位隨舌根方向刺入1~1.5寸,捻轉(zhuǎn)施針得氣,確保舌體、下顎、舌根出現(xiàn)脹痛感或酸麻感,留針30分鐘,間隔10分鐘捻轉(zhuǎn)1次,每次20秒,出針后鼓勵其大聲說話,治療5天后休息2天為1個周期,共干預4周。
1.8.1 語言功能及療效標準判定 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參照《漢語失語癥康復治療專家共識》測評語言功能,包括命名、朗讀、表達、復述,各維度分值范圍為1~6分,分值越高語言功能恢復越好[8];并參照積分變化情況擬定療效標準:(1)治愈,分值提升≥90%;(2)顯效,60%≤分值提升<90%;(3)有效,30%≤分值提升<60%;(4)無效,分值提升<30%??傆行?(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45×100%。
1.8.2 失語癥程度比較 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依據(jù)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量表評估閱讀理解、流利性、書寫、復述,其中閱讀理解共38分、流利性共35分、書寫共68分、復述共26分,分值越高越好。
1.8.3 P300波幅及ERP潛伏期比較 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采取肌電誘發(fā)電位儀(日本光電MEB-5310K)測定,記錄電極放于Fz及Cz,參考電極放于A1+A2,提供85 dB短音刺激,包括1 KHz占比80%與2 KHz占比20%。
1.8.4 生活質(zhì)量比較 干預前及干預4周后參照生活質(zhì)量綜合評定問卷(GQLI-74)測評,包括心理功能、物質(zhì)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各維度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干預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PSA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命名、朗讀、表達、復述分值間無顯著差異(P>0.05); 干預后,兩組命名、朗讀、表達、復述分值較干預前增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PSA患者語言功能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閱讀理解、流利性、書寫、復述分值間無顯著差異(P>0.05); 干預后,兩組閱讀理解、流利性、書寫、復述分值較干預前增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PSA患者失語癥程度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心理功能、物質(zhì)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分值間無顯著差異(P>0.05); 干預后,兩組心理功能、物質(zhì)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分值較干預前增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PSA患者生活質(zhì)量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P300波幅、P300及N2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P300波幅較干預前下降,P300及N2較干預前增高(P<0.05),且研究組P300波幅低于對照組,P300及N2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PSA患者P300波幅及ERP潛伏期比較(45例,
PSA發(fā)病主要是因腦卒中損害語言功能區(qū)所致言語分析器失調(diào)、腦內(nèi)信號通路紊亂、口語陳述、領悟能力等不協(xié)調(diào),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極大。近年來,隨著腦卒中診療技術提升,疾病病死率顯著降低,而如何對存活者的言語功能障礙實施干預以提升其生存質(zhì)量成為研究熱點。
常規(guī)言語康復訓練在PSA患者中較常用,其將語言刺激與功能訓練相結(jié)合,以此刺激受損的語言中樞,激發(fā)大腦代謝活動,調(diào)節(jié)局部血液灌注狀態(tài),達到恢復言語功能的目的[9]。中醫(yī)對PSA認知較早,雖無PSA病名記載,但根據(jù)病因病機將其歸于“語澀”“喑痱”“風懿”等范疇。中醫(y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風中腦府,能致使腦脈瘀阻、氣血不通,或腎虧精乏,髓海虧虛,風火痰瘀趁之,流竄經(jīng)絡、上阻清竅,進而導致失語。舌三針為中醫(yī)治療PSA的重要措施,可刺激舌體根部,并可達同刺合谷之效。且舌三針療法中,通過刺激舌下與下頜舌骨肌神經(jīng),能持續(xù)性提升神經(jīng)纖維激活量,加速反射重建、語言中樞的變性受損神經(jīng)細胞功能康復,以此重建語言活動神經(jīng)通路[10]。點舌療法也是中醫(yī)重要治療手段,其綜合現(xiàn)代藥理學舌下吸收原理,于舌面邊緣涂抹藥物,通過舌面和舌下血管吸收藥物,并對舌尖之心穴、舌下穴與舌中聚泉穴予以按壓刺激,可實現(xiàn)醒神健腦、開竅啟閉[11]。
當前臨床關于點舌開竅法及舌三針聯(lián)合干預療法在PSA中具體應用價值的報道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采取上述綜合療法對PSA患者實施聯(lián)合干預,結(jié)果證實其可有效緩解PSA患者失語癥程度,促使語言功能恢復,可提升疾病整體干預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1)舌三針是基于靳三針、遵循腧穴局部作用主穴的常見穴組,其位置處于舌根部,心包經(jīng)、脾經(jīng)、心經(jīng)、腎經(jīng)與任脈循行均可通過此處,針刺刺激能有效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促進血氣運行,疏通經(jīng)絡。同時,劉蘭蘭等[12]研究指出,從解剖學角度分析,舌三針處于舌根和甲狀軟骨間,分布多條神經(jīng),包括舌咽神經(jīng)、迷走神經(jīng)、舌下神經(jīng),具備支配咽部肌肉及聲帶的作用,通過舌三針針刺可刺激末梢神經(jīng)(舌根處),提升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反射,恢復語言功能。此外,舌三針針刺還可增大PSA患者腦血流量,調(diào)節(jié)腦血液循環(huán),強化舌部運動,對語言中樞產(chǎn)生興奮作用,促進言語功能康復。鮑文等[13]研究指出,針刺刺激可協(xié)助或補充受損神經(jīng)網(wǎng)絡,重建運動功能,并調(diào)節(jié)丙二醛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減少自由基生成,對海馬CA1區(qū)域神經(jīng)元凋亡予以抑制,促進腦功能重建、語言功能康復。(2)點舌開竅法采用的藥物中,膽南星能息風定驚、清熱化痰[14];麝香可通腦絡之痰、開中風之閉[15];冰片微寒清泄、辛香走竅,可清郁熱、通諸竅,并使用麝香醒腦開竅、清熱解毒之功[16];石菖蒲能通心開竅、燥濕化痰[17];全方升降共治,可清熱滌痰、開竅啟閉、調(diào)暢氣機。同時,舌尖屬心穴,將藥物涂抹于舌面邊緣,對舌尖、舌中與舌下穴予以按壓刺激,可促進藥物吸收,推動舌部血氣運行,避免首過效應,有效發(fā)揮中藥全身調(diào)節(jié)作用,實現(xiàn)清竅宣達、疏通舌部氣血,以此改善患者言語表達功能。
此外,ERP中P300等可準確、快速反映腦接受刺激、加工完成完整認知電位改變情況,且可評估智力狀況、認知過程。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點舌開竅法聯(lián)合舌三針可有效調(diào)節(jié)P300波幅、P300及N2,提升PSA患者言語功能康復效果,主要是因該聯(lián)合干預措施可增多神經(jīng)纖維激活量,恢復受損神經(jīng)功能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此改善認知與智力狀況,并促進言語相關功能的康復。同時,PSA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困擾,本研究證實,點舌開竅法及舌三針聯(lián)合治療方案還能有效改善PSA患者生活質(zhì)量,主要是因該干預方案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恢復其言語表達功能,減輕疾病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擾,故可提升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基礎上聯(lián)合采取點舌開竅法及舌三針治療PSA,可緩解失語癥程度,改善語言功能,調(diào)節(jié)P300波幅及ERP潛伏期,恢復患者語言功能,且對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