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琴
語文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學科之一,其內容傳統(tǒng)而又繁雜,對于學生來講學習的難度相對較大。群文閱讀是新課程標準下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新穎的教學手段,以“議題”為中心,將教材、課堂以及拓展內容有機融合起來,搭建系統(tǒng)的語文閱讀體系。群文閱讀可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提升其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一、合理選擇議題,拓寬群文閱讀思路
合理選擇議題是高效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和關鍵。以往,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議題的選擇比較單一,基本上都是以現(xiàn)有的“點”作為教學方向,缺少對單元主題或篇目主題的深入挖掘與分析。比如選擇某一作者的多篇詩詞進行綜合講解,或者選擇某一種寫作手法,然后再選擇相同寫作手法的文章進行精讀與拓展練習。這雖然也能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對于拓展學生閱讀思維、構建知識體系等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诖耍谛抡n程標準的指引下,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可以從學生知識體系的搭建以及閱讀思維的拓展入手,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解讀,選擇值得探討的議題,為后續(xù)的探究活動、拓展活動的組織提供明確的方向。
比如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以魯迅先生為中心編排了幾篇文章,不難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物刻畫,其目的是通過魯迅先生的作品以及別人眼中的魯迅先生,讓學生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感受他的高尚品格以及偉大成就。因此,議題的選擇方向上就比較明確,可以以“走近魯迅先生”為議題展開多板塊群文閱讀教學。隨后的教學活動的組織也都圍繞著魯迅先生進行不同側重的組合。系統(tǒng)的安排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魯迅先生的特點以及他不同階段的文章寫作風格。
再者,議題的選擇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很多學生都已經建立起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在群文議題的選擇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從學生興趣入手。比如學生都非常喜歡讀笑話,認為簡短的笑話能夠帶給人無限的歡樂。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結合學生所讀的笑話類別,以“笑話中的人物形象”為主題。學生通過閱讀不同的篇目,感受笑話如何進行人物形象的描寫與刻畫。
以教材和學生興趣為中心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議題的選擇,不僅能確保群文閱讀貼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而且也符合當前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構建高效群文閱讀平臺、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等產生積極影響。
二、科學組合素材,豐富群文閱讀素材
科學組合素材是高效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新課程標準下,群文閱讀教學素材的組合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第一,采用“平行類”群文閱讀素材選擇的方式。所謂“平行類”,就是議題與拓展的所有素材有著明顯的共同點,且具有共通性特征。在此類型的群文閱讀中,學生能更多接觸同類型的文本,進而把握相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方法。比如在上述“走近魯迅”為議題的單元教學活動中,可以按照同一作者、同一體裁、同一時間段以及同一人物的作品等思路安排素材。比如同一作者的作品——《少年閏土》《好的故事》《一件小事》,同一體裁的作品——《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七絕二首·紀念魯迅八十壽辰》《自題小像》等,通過平行類文本的綜合整理,搭建“同質性”的鏈接學習平臺,有效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第二,除了“平行類”文本的選擇之外,還可以采取“互補類”素材組合的方式,抓住教材中文本的缺失點,補充一些缺失的內容,借助拓展素材補充,確保議題的教學效果,不僅能豐富群文閱讀課堂內涵,還能借助補充的內容,豐富學生見聞,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綜合素養(yǎng)。比如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中心的群文閱讀素材補充中,教師選擇了《自嘲》《回憶魯迅先生》等為補充文本,其補充的內容為魯迅眼中的自己以及他人眼中的魯迅等內容,與教材內容形成了系統(tǒng)呼應。在群文閱讀中,學生搭建起更加系統(tǒng)的以“魯迅先生”為主題的知識體系。
三、多樣課堂活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多樣課堂教學是推動學生快速融入閱讀活動的助力。通過系統(tǒng)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探究閱讀的興趣。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標。
比如在以“古代笑話中的人物刻畫”議題為中心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安排了《打半死》《固執(zhí)》《燃衣》《慳吝》等幾篇文章,隨后結合學情和課標教學要求,設計了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笑話內容,感受古人的幽默,激發(fā)學生讀古代笑話的興趣;
2.初步領會笑話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方法,感悟古代笑話的魅力;
3.通過閱讀探究活動,體會笑話中寫人的方法,嘗試學以致用。
在目標設計的基礎上,教學活動的組織可以先從學生感興趣的背景知識入手,借助多媒體教學的便利性優(yōu)勢,“追根溯源”感知古代笑話的內涵?!啊缎α謴V記》是一部流傳久遠、影響深廣的通俗笑話總集。全書分12部,共收錄笑話1000余則,堪稱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曠世奇珍……”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資源等展示一些與古代笑話相關的資料內容等,用生動形象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后續(xù)活動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為學生閱讀古代笑話奠定基礎。比如在“深度閱讀,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板塊,教師通過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逐漸深入地理解課堂活動內容:
1.你能說一說三則笑話里的人物性格嗎?(通過預習中的初次閱讀,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所了解,這一問題主要考查學生提煉關鍵詞的能力。)
2.為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作者選取了哪些事件呢?
3.你認為不同的笑話笑點相同嗎?你能找出它們的笑點嗎?
……
群文閱讀教學中還可以采取“項目式”閱讀的方式。比如五年級名著單元編排了四大名著的節(jié)選內容,同時在“快樂讀書吧”推薦了《西游記》整本書閱讀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過《西游記》電視劇、電影、動畫片,也閱讀過連環(huán)畫等書籍,但是在此環(huán)節(jié)的閱讀中依然存在不小的難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電視與書籍中的孫悟空一樣嗎”設計為中心議題,引導學生閱讀時同步觀看電視劇《西游記》,尋找影視作品與整本書中人物形象的不同之處,激發(fā)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如下任務,引導學生理清閱讀思路,比如:
任務一:讀原著,梳理取經之路;
任務二:繪地圖,明確取經線路;
任務三:說特點,分析人物性格;
……
通過設計挑戰(zhàn)性議題,增加學生參與群文閱讀活動興趣,再借助不同任務設計,調動學生積極性,高效解決群文閱讀問題。
四、多維閱讀拓展,拓展學生閱讀思維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熟悉了閱讀方法、明確了閱讀思路與技巧。那么,在課后活動中,教師也要結合課堂任務,組織恰當的拓展閱讀活動,從而確保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將課堂所學知識熟練應用,從而達到拓展學生閱讀思維的目標。
雙減政策之后,學生的課后書面作業(yè)逐漸減少,可支配時間隨之增加。因此,在課后社團活動等時間段,教師可以結合課堂上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后續(xù)銜接閱讀,比如名著板塊,可以設計人物形象卡、人物擂臺、文學知識大比拼等活動項目,鼓勵學生將群文閱讀中汲取的營養(yǎng),通過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在思考、設計、制作過程中,學生有效拓展閱讀思維,其綜合素養(yǎng)也得以提升與發(fā)展。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要從以往群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入手,拓寬群文閱讀議題的選擇思路,以議題為中心,科學組合群文閱讀素材,設計清晰的群文教學任務,多樣課堂活動,通過合作探究閱讀等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高效完成課堂閱讀任務。最后,通過多維課后閱讀拓展,達到拓展學生閱讀思維,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