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測
七八年前,我順路去過一次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古鎮(zhèn)。古鎮(zhèn)不大,僅有2 平方公里。但是,那幾乎完好無損的原始風貌卻讓我流連忘返。今天,當我走進四川省十大古鎮(zhèn)之一的柳江古鎮(zhèn)時,又有了同樣的感觸。
柳江古鎮(zhèn)建于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 年),歷經(jīng)了800 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仍然保持著原汁原味:清代建筑、明代建筑和中西合璧建筑等舉目可見,因此被稱為“百年建筑博物館”。
坐落在楊村河與花溪河之間的、森林覆蓋率達67%的柳江古鎮(zhèn),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遠遠望去,古鎮(zhèn)既像一彎掛在樹梢的新月,又像一塊被大自然擁抱的碧玉,還像一件未經(jīng)修飾的根雕。經(jīng)過潺潺溪流的過濾、浸潤和洗滌,柳江古鎮(zhèn)便有了山泉的靈氣,音樂的悠揚及詩畫的雋永。
步入柳江古鎮(zhèn),踏著那些用青石、丹霞石和紅砂石鑲嵌而成的石徑,猶如踏著歲月,踏著滄海。小徑或者光滑錚亮,或者苔蘚斑斑。每一步都會驚動露珠,都會沾著鄉(xiāng)情。在那里,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也沒有沙塵霧霾,更沒有透水磚和彩色步道。有的是老街老宅老巷老路、綠水青山、藍天白云和清新如洗的空氣,還有“曾家的房子,張家的丫頭子(和狗腿子),楊家的頂子,何家的票子(和谷子)”等古老傳說,以及淳樸的民風民俗。
古鎮(zhèn)中心,那棵800 歲高齡的榕樹和一些近百歲的楓楊、麻柳,用慈祥的形象、溫柔的臂膀和博大的胸懷,日夜護佑著略顯蒼老而孤單的排排吊腳樓、條條古棧道,見證著古鎮(zhèn)的往昔今朝,書寫著古鎮(zhèn)的興衰更替。
在平緩的河畔擺上竹桌竹椅,可以一邊品著竹葉茶,剝著葵花籽,擺著龍門陣,一邊東觀八面晴嵐,西眺瓦屋飛瀑,北望雪山皚皚,南瞻仙山峨嵋。雅興來了,還可以下河捉魚、摸蝦、抓螃蟹、打水仗、甩水瓢、放天燈;或以金色的芭茅、火紅的碧桃、憨厚的橋礅,以及波光粼粼的水面為背景,定格靚麗的身影。
幾位女士舞動著彩色紙扇,興致勃勃地拍著短視頻。她們那燦爛的笑容中,流淌著的全是蜜。
用柴蟲、松蛹、蠶蛹、筍蛹、黑蝎、知了、蜈蚣等制作的美食,從鎮(zhèn)頭一直香到鎮(zhèn)尾,讓我們垂涎欲滴,很想來個大快朵頤。但是,看著它們張牙舞爪的模樣,我們便心中發(fā)毛,不敢問津。最后買了竹筒烤肉、柴火苞谷和艾蒿蒸饃饃,一邊走一邊大口品嘗,暫時把斯文拋之腦后。
野萵苣、野豌豆、野旱菜、野花生、野生菌、野竹筍、野水芹等,或清炒,或涼拌,或燒湯,讓人食后回味無窮。
當年吃過的苞谷粑、螺螄肉、泡洋姜、土麻餅、熱涼粉;當年穿過的布鞋、草鞋、棕絲鞋;當年戴過的草帽、斗笠、像章;當年玩過的鐵環(huán)、陀螺、弓箭;當年見過的水煙、火鉗、鏨(zàn)子、風籠、碓(duì)窩、竹刷把、絲瓜布、逢紉機……在這里,都可以尋到它們的身影。柳江古鎮(zhèn)一下把我們拉回童年,拉回上世紀的故鄉(xiāng),我們似乎走進了一座記憶博物館,走進了一條時光隧道。
新舊物品的混搭在老街上十分惹眼:有在古老的彈弓上裝了紅外線,使射擊更精準;有在明艷的唐裝上搭配時髦的打底褲、騎士靴,也風采依舊;有在煙斗上加個銅嘴兒,插上現(xiàn)代香煙,看著別有一番趣味……
一蓬喇叭花頑強地鉆出石縫,沿著穿斗架子房的墻壁努力向上爬著,那些盛開的有點夸張的喇叭花似乎在為主人招攬著生意。一只黃白相間的大花貓肥得沒有了身段,也懶于減肥,拉長了身子,無憂無慮地趴在喇叭花下打著鼾。
我們從未見過的楠木、荔枝樹、豇豆樹、紅豆杉,也在柳江大橋下的曾家園里第一次見著了。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同時,生出了不虛此行的感嘆。
曾家院是一座形像“壽”字的民國建筑,院中有院,如罾(zēng)鑄院、罳(sī)梼(táo)院、罜(zhǔ)燾院、花廳院和珍果院等。大院里還有一個古色古香、完好如初的古戲臺,其兩側(cè)那富有哲理的楹聯(lián)——“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登臺可見,驚天動地悲歡離合轉(zhuǎn)眼皆空”,寫盡了人生,寫盡了警示。
此次游玩因修路未見到橄欖、銀杏、千丈、黃桷蘭等108 株古樹,以及正在開發(fā)的天然林、瀑布、湖泊和溶洞等13 處原始景點,讓我們多少有點遺憾。雖然留下了遺憾,但也增添了許多向往和期待。無疑,下次再光顧,柳江古鎮(zhèn)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