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洪
(貴州省大方縣交通運輸局,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我國部分城市現(xiàn)階段所使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年限太過長久,因此路面性能大幅度下降,導致路面病害發(fā)生的概率進一步提升。要想為出行人員創(chuàng)設更為舒適的外部交通環(huán)境,改變現(xiàn)有的路容路貌,就需要在使用常規(guī)養(yǎng)護方法之余,開展公路大中修工程,進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徹底改造,通過“白改黑”技術的應用,可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白改黑”技術指的是通過使用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方式,來改變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方式。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設使用過程中,由于運營通行時間過長,因此其安全性能和質量都呈現(xiàn)出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來承擔城市日常的交通運輸職能,容易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路面病害。因此,通過必要的改造施工,使用瀝青混凝土路面代替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工程建設,成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建設的重要方向和路徑。
在具體使用“白改黑”技術的過程中,原有的灰白色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會逐步轉換成黑色的瀝青混凝土路面。相比較舊路面來說,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防塵性能要更好一些,且較為環(huán)保,一旦投入使用,能夠為出行人員提供較為舒適的交通體驗,且其與輪胎之間的附著力要更大一些,因此行車人員一旦出現(xiàn)緊急情況,在瀝青混凝土路面行駛的車輛可展現(xiàn)出更強的制動性,這能夠讓行車安全得到進一步提升,也能讓行車平穩(wěn)度得到完善。相比較水泥混凝土路面來說,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噪聲要明顯更小一些,因此使用瀝青混凝土路面能夠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車輛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行駛時極易出現(xiàn)揚塵,而瀝青混凝土路面則不然,瀝青混凝土路面具有獨特的吸塵功用,因此能夠盡可能地減少揚塵,提升車輛行駛過程中的空氣質量,從而達到保護環(huán)境的效果[1-2]。
瀝青混凝土路面是由集料以及瀝青等材料按照科學合理的配比制作而成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是一種骨架結構的路面,因此具有極強的耐高溫性能,在不斷變革的外部自然環(huán)境中,也能夠呈現(xiàn)出極強的穩(wěn)定性。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到了冬季,路面性能很可能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持續(xù)下降,因此在瀝青混凝土路面建設的過程中,施工團隊通常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來保障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低溫性能。同時,相比較水泥混凝土路面來說,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水穩(wěn)定能力要更強一些,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不容易出現(xiàn)骨料剝落現(xiàn)象,且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能較為良好,因此行車人員在行車過程中會覺得更加舒適。即便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到后期出現(xiàn)各類病害,需要進行養(yǎng)護,在最先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項原料在后期的養(yǎng)護過程中仍然可以循環(huán)使用,因此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建設是貼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的[3]。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剛性路面,因此具有極高的強度和彈性,模量相比較瀝青混凝土路面來說,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彎強度要更低一些,因此在投入使用后極易發(fā)生損毀現(xiàn)象。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外部溫度變化的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熱脹冷縮方面的特征,很容易出現(xiàn)破裂現(xiàn)象,但即便如此,水泥混凝土的材料依然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如果在道路施工建設中使用,有較為理想的耐久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構建過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水泥和水,因此會產生諸多道路接縫,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旦投入使用,就會在反復荷載車輛的過程中遭到破壞,影響最終的行車安全。
在具體的“白改黑”施工建設之前,施工團隊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實地考察和調研,根據(jù)目標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收集更為詳細的一手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分析信息資料,擬定“白改黑”技術的施工流程和方案,借此來推動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建設,爭取讓原有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得到進一步完善。在制訂可行的施工建設方案后,施工人員需要進一步完成施工前的路面清理工作,詳細清理舊水泥混凝土的面層接縫、路面標線以及裂縫部位的條狀填料。
只有如此,才能為后續(xù)的“白改黑”施工建設構建更為優(yōu)良的外部環(huán)境。為了讓“白改黑”技術的處理效果達到最優(yōu)狀態(tài),施工人員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觀察路面基層底地基部分是否處于干燥狀態(tài),如果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層狀態(tài)并不達標,就很容易影響到后續(xù)的施工質量,因此這也是施工前準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施工人員還需要對路面病害嚴重的區(qū)域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借此來完成對軟基部分的處理工作。如果路面病害較為嚴重,施工人員就需要通過換填等方式,來進一步提升施工建設質量[4]。
在具體的瀝青路面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經歷拌和、運輸、攤鋪、碾壓和養(yǎng)護等多個方面的工序。
3.2.1 拌和工序
在拌和工序開始的過程中,施工團隊需要先完成不同原料的配比設計工作,只有保證不同原料均滿足瀝青混凝土施工建設的要求,才能繼續(xù)這一工序。在具體的拌和過程中,需要進行溫度等細節(jié)方面的控制,確保材料不會由于溫度變化而產生屬性方面的變化。待所有材料拌和完成后,工作人員需要及時檢查拌和效果是否達標。如果出現(xiàn)花白或者離析等現(xiàn)象,就意味著拌和工序并未達到既定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團隊需要更進一步分析拌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方面問題,制訂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
3.2.2 運輸工序
在運輸工序開始后,施工團隊需要使用自卸車輛來完成材料運輸方面的工作,為了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集料離析方面的問題,施工人員可分多次來完成汽車位置的移動工作,爭取讓篷布覆蓋到車頂,這能夠降低集料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損失,也能夠減少污染。在自卸車輛運輸卸載的過程中,為了方便調配,施工團隊需要指派專人來完成車輛的運輸工作,只有如此才能讓運輸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確保瀝青混凝土路面建設的供料相對充足。
3.2.3 攤鋪工序
在運輸工作完成后,施工團隊還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攤鋪工作。為了保證路面的攤鋪平整度達到既定設計需求,在整個攤鋪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合理把控攤鋪機的行駛速度。不論行駛速度過快還是過慢,都會直接影響到路面攤鋪后期的效果。在路面攤鋪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讓攤鋪機勻速前進,只有如此才能將路面行駛速度控制在3~4m/min 左右,如果攤鋪速度超過了5m/min,那么攤鋪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在攤鋪工作順利推進的過程中,還需要盡可能做到連續(xù)不間斷的施工,減少攤鋪過程中的停機次數(shù),讓運料車能夠在攤鋪過程中集中等候,集中攤鋪[5]。
3.2.4 碾壓工序
在攤鋪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員應及時開展碾壓工序,實際上碾壓是提升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的最重要工序之一,因此施工團隊務必要對此引起重視。如果碾壓的效果較為理想,路面的壓實度就會大幅度提升,這就意味著一旦投入使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其穩(wěn)定性能會變得更為良好。因此在具體的碾壓過程中,施工團隊不僅要完成初壓方面的工作,還要進一步完成復壓以及終壓施工等各項工序。在初次碾壓階段,施工團隊可嘗試使用振動式壓路機,借此來進行必要的靜壓施工。需注意的是,在這一階段,施工人員不宜讓碾壓速度太快,否則很難保障最終的碾壓效果。最佳碾壓遍數(shù)為2~3 遍,如果碾壓次數(shù)過多,最終的碾壓效果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在第2 次碾壓的過程中,施工團隊應優(yōu)先選擇雙鋼輪壓路機。相比較其他類別的壓路機來說,雙鋼輪壓路機在第2 次碾壓過程中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此階段,施工人員應進行3~4 遍的振動碾壓,在此之后,施工人員可使用膠輪壓路機再進行2~3 遍的碾壓。到終壓階段,為了盡可能地消除明顯的輪胎痕跡,施工團隊可在收尾階段使用鋼輪壓路機完成靜壓工作,這能夠讓瀝青混凝土路面變得更加美觀。
3.2.5 養(yǎng)護工序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碾壓工序已經完成,也并不意味著瀝青混凝土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已結束。要想讓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質量達到最為理想的狀態(tài),讓“白改黑”技術得到全面應用,就需要在碾壓工序完成后,添加養(yǎng)護工序。在養(yǎng)護工序推進的過程中,施工團隊需要仔細考察公路建設的各項指標,只有確定各項指標均達到施工要求后,才能夠開放交通,讓瀝青混凝土路面正常投入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瀝青混凝土路面投入使用初期,由于各項性能不穩(wěn)定,因此交通管制工作仍然顯得很重要。在這一過程中交通管制部門需要限制車速,車速需控制在20~30km/h 左右,且要降低交通參與車輛在新路面上急轉彎、急剎車的概率,否則新鋪路面的使用性能很可能受到負面影響,最終導致路面的平整度受到損傷。如果路邊有散落的骨料,施工團隊需要及時完成清理工作,盡可能降低其對行車安全方面的影響[6]。
在“白改黑”工程建設的具體過程中,需要順利完成路面瀝青噴灑的工作,一次性噴灑的最終質量會影響工程建設的最終效果,如果噴灑瀝青量不達標,瀝青層會非常稀薄,在這種情況下,瀝青層無法覆蓋整個水泥混凝土路面,很容易導致工程建設的失敗。如果噴灑的瀝青過多,瀝青層就會變得非常厚,在這種情況下,上表面的瀝青和下表面的瀝青很容易出現(xiàn)溫差,這會使得瀝青急劇收縮,最終導致瀝青層出現(xiàn)開裂問題。因此在具體的瀝青噴灑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進行嚴格把控,爭取讓瀝青的噴灑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這是讓“白改黑”工程建設趨于成功的重要前提。在“白改黑”工程建設開始之前,施工人員最好進行實地調研,并根據(jù)目標施工路面的實際情況來計算瀝青噴灑標準,從而順利推進瀝青噴灑工作,降低該工作完成過程中出現(xiàn)各類突發(fā)事故的概率。
在“白改黑”工程建設推進過程中,瀝青會逐漸凝固,但瀝青具體呈現(xiàn)出的凝固狀態(tài)與溫度是有密切關聯(lián)的,不同溫度下瀝青的凝固狀態(tài)會存在明顯差異。如果溫度過高,瀝青很容易出現(xiàn)膨脹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瀝青內部的空氣含量將會不斷增加,則瀝青中部會出現(xiàn)鼓起。如果溫度過低,瀝青則會開始收縮,內部的空氣含量也會進一步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瀝青中部會出現(xiàn)凹陷問題。但在瀝青噴灑的具體過程中,瀝青層本身是存在厚度的,因此不同部分的瀝青層會因不同的溫度而最終呈現(xiàn)出不同的凝固狀態(tài),這很容易導致瀝青出現(xiàn)凝固分層方面的問題,影響到瀝青的整體性能。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瀝青的抗壓性能將會逐步降低,最終影響到公路的正常使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需要使用壓密注漿技術,通過施加外力的方式來保障瀝青的凝固狀態(tài),否則瀝青很容易出現(xiàn)分層,這會直接影響到后續(xù)路面的使用。
在使用具體的壓密注漿技術之前,施工團隊需要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系統(tǒng)評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實際性能,精細確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斷裂情況。壓密注漿技術的使用是有一定條件的,唯有當路面出現(xiàn)斷層問題時,才能使用該項技術,且在使用該項技術的過程中,需要符合各類標準和規(guī)范,否則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損傷機器。在具體的壓密注漿階段需要按照施工圖紙來完成孔洞鉆取的問題,這些孔洞需要在水泥混凝土的斷裂處集中,否則漿液無法及時注入斷裂處。在具體的壓密注漿過程中,施工人員還需要及時觀察孔洞周圍的情況,如果孔洞周圍的地面出現(xiàn)隆起現(xiàn)象,就意味著應當及時終止工作,否則漿液的用量將會超出額定標準。
總而言之,公路在使用較長時間后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影響人們的出行安全,因此要進行大中修工程建設。在公路大中修工程建設過程中,使用“白改黑”技術是很有必要的,這能夠讓城市公路交通建設事業(yè)得到進一步保障,也能夠全面完善公路交通參與者的出行體驗。相比較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優(yōu)勢更為明顯,因此進行舊路面的改造建設是大勢所趨,施工團隊務必須對此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