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延
我本以為高考后迷迷糊糊填報的英語專業(yè)將貫穿我的大學四年,甚至一生,但是校園卡上的幾個大字“外國語言文學類”提醒我:大一學年還處在專業(yè)大類當中。
大一下學期臨近期末的時候,班長往班群里轉發(fā)了專業(yè)細分方向(翻譯、商務英語)的報名統(tǒng)計表,讓我們準備專業(yè)分流的相關事宜。我舉棋不定,多方打聽,一邊咨詢老師和學長學姐,一邊查閱相關資料——這兩個專業(yè)的考研、保研是否有限制?哪個專業(yè)的就業(yè)前景更光明?我還跟家人商量對策,討論這一分岔路我該怎么走。最后,我得出結論:在尊重自己內心選擇的前提下,盡量選個好找工作、好考公考編的專業(yè)方向。我結合自身興趣、課程設置和日后的從業(yè)方向,在報名表上鄭重其事地填下“翻譯”二字。
可我萬萬沒想到,報名表剛提交不到一天,因為翻譯班的報名人數(shù)飽和,供不應求,所以學院連夜出題,臨時組織專業(yè)分流考試,只有成績排名前40名者才能被錄取。這場臨時考試千鈞一發(fā)到什么程度?那天下午,我連上兩節(jié)大課,整個人昏昏沉沉的。17點50分,班群通知19點考試。18點下課后,我急匆匆地跑向食堂,隨便扒拉幾口飯,又急急忙忙地沖到教學樓,頂著還未清醒的腦袋奮筆疾書。老師當晚批改試卷,第二天就出名單——我以第7名的排名位列錄取名單中。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至少路是自己選擇的,不管結局如何,我都無怨無悔。
正式進入翻譯專業(yè)之后,我才體會到翻譯學習的辛苦和艱難。翻譯又分為筆譯和口譯。筆譯講究“信達雅”,口譯追求“短平快”,二者都需要龐大的詞匯量作為基礎,來成就“譯筆生花”和“舌燦蓮花”??谧g需要伶牙俐齒及極高的聽力水準,需要譯者在短時間內將聽到的中文翻譯成英文,或將英文口述成中文。正是因為口譯的要求高、難度大,所以從事口譯工作的人可謂是鳳毛麟角。筆譯則需要譯者有一定的寫作基礎,不僅英文寫作素養(yǎng)要到位,而且漢語寫作基本功也要扎扎實實。比起口譯,筆譯似乎更加適合我。
無論日后從事什么工作,在大學里,我都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該考的證書盡量一次性拿到手,省去反復備考的折磨以及考試費用的重復支出。比如,英語專業(yè)必備的專業(yè)四級、八級證書,為了能夠順利通過,我全心全意地備考,光是聽力題我就刷了近百套,最終我順利拿證;大學公共英語四級、六級考試我也以高分通過,沒有丟英專學子的顏面;劍橋商務英語證書初、中、高級,我都一次性斬獲;三級筆譯、三級口譯等級考試,我也都順利通過……除了考證,我還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比如大學生英語競賽,英語演講、閱讀、寫作比賽,英文戲劇、配音、手抄報比賽……以證促學,以賽促學,我將大學時光安排得滿滿當當。
有人說:“選擇大于努力?!钡蚁胝f,“選擇”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努力。在選擇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進行信息收集、各方調研,再對選擇的對象進行深思熟慮,最后才能做出慎重的抉擇。這一過程費心費神費力,不比選擇之后所要付出的行動來得輕松。我也慶幸自己當時沒有應付了事,沒有匆匆忙忙地做決定。受益于選擇前的再三思考,后來的第二外語選擇、考研方向、考研院校、職業(yè)規(guī)劃,我都耐心地權衡利弊,從長計議,畢竟成年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擇,趁著我們還年輕,還有得選,趕緊去行動、去體驗、去經(jīng)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