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yè)大學,山西太原 030000)
為順應行業(yè)發(fā)展,主動響應“全民閱讀”的社會 號召,提高對英國文學的認識,各國應深入挖掘文學作品的精神價值和實踐意義,從而開闊閱讀者的視野,促進他們的學習和積累,將“文學”作為橋梁,超越國界,引導閱讀者對文學、歷史、作品的內(nèi)涵和生活進行深入觀察、思考。所謂英國文學,目的是讓閱讀者對英國文化有系統(tǒng)化的了解[1]。由于歷史和發(fā)展上的巨大差別,英國文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文體、表達方式和精神層面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中國的國粹是詩詞歌賦和神話小說,英國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小說[2]。英國是一個開放、包容、多元化的國家。在大學英語教學和文學教學中,英國文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教師不但要注重對個人閱讀思維能力和審美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還應該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口語交際和閱讀分享的機會,讓他們通過文學交流,傳達和分享自身的閱讀理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3]。為更加深入地挖掘英國文學所傳遞的精神文明,本次研究以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為例,開展對英國文學的精神價值的探析,旨在通過此次研究,使更多群體了解多元化的世界文化。
在新時期,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念,使得人們的認知與觀念發(fā)生了一些全新的轉變。英國文學是大學人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審美意識、學習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領悟和繼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英國文學可以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到世界上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對他們的英語閱讀、寫作都有很大的幫助[4]。另一方面,英國文學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學科教育作用,讓學生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洞察力和多視角看待問題的意識,進而讓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實現(xiàn)對其個體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英國文學不僅能使閱讀者體會西方文化特有的魅力,獲得愉快的閱讀體驗,同時,深入剖析英國文學的精神價值也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5]。下文將從幾個方面展開英國文學現(xiàn)實意義的分析。
其一,英國文學同其他文學一樣,來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英國文學是英國作家對其自身生活經(jīng)驗、社會現(xiàn)象的一種精煉和概括。英國文學被認為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形式,也被認為是一種對社會現(xiàn)實、情感體驗的記載,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西方社會,是一種與其他藝術不同的體驗[6]。其二,英國文學作品可以激發(fā)閱讀者對英語、英國歷史、英國文化的興趣,他們通過此種方式,獲得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文學作品的感情經(jīng)驗,體會西方社會的悲歡離合[7]。其三,英國文學作品可以使一個人的人格得到提高,英國文學史中,作者往往會通過刻畫具有不同個性特征的角色來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社會現(xiàn)象。英國文學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給人以積極的動力,從而在審美情趣、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閱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往往會將其個人情感代入其中,不知不覺地被其中的人物所感染,并以其為榜樣來完善自己的個性。此外,英國文學作品也可以激發(fā)閱讀者去探究、追尋具有英國文化特色的現(xiàn)象、物質,從而獲得美好的情感。其四,以朱利安·巴恩斯為例,這位英國作家是語言大師,他能給閱讀者們提供需要的語言文化,他擅長用生動、簡潔的語言來表達觀點,讓讀者們在閱讀中體會到文化作品的含義,從而提高讀者的語言表述與應用能力[8]。其五,英國文學可以幫助讀者在閱讀中樹立“西化”的思維方式和“理性”的認知觀念。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圖像、動畫等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忽視對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而英國文學恰好可以彌補這一空白,并在有限的空間中,對讀者進行理性思維與綜合能力的訓練。
在深入研究英國文學后發(fā)現(xiàn),在諸多的英國文學作品中,以朱利安·巴恩斯為代表的英國文學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9]。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國當代著名的小說家,也是曼布克獎的得主之一。20世紀80年代朱利安·巴恩斯因創(chuàng)作的 《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福樓拜的鸚鵡》在世界聞名,因此,朱利安·巴恩斯也被稱為“后現(xiàn)代小說家”。
朱利安·巴恩斯的 《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和其他幾本長篇小說,都是20世紀60年代歐陸大陸上的先進文化在英國小說界的生動反映,也是巴恩斯被稱為“后現(xiàn)代作家”的原因。但現(xiàn)在,用“后現(xiàn)代”這個詞來形容這位已經(jīng)發(fā)表了十多本不同風格的小說的作家不免過于粗糙,我們甚至可以認為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代表了英國文學的最高水準[10]。一方面,朱利安·巴恩斯一直致力于創(chuàng)作新的小說,無論是《倫敦郊區(qū)》,還是《終結的感覺》,朱利安·巴恩斯始終以“變色龍”和“挑戰(zhàn)迷”著稱,他一直在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小說范式,并宣稱每一次寫作,他都會試圖讓自己確信,這不僅是一個新的開端,也是一個新的故事,所以,朱利安·巴恩斯被定義為“實驗型”小說范式,而不是“后現(xiàn)代”小說范式(拼湊和元敘述)。另一方面,朱利安·巴恩斯的長篇小說與現(xiàn)代史學、文學理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他的長篇小說在文學理論上與新史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文學理論上,朱利安·巴恩斯的長篇小說更應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創(chuàng)作具有多元化特點。
巴恩斯在其作品中并不使用“大敘述”的創(chuàng)作方法,而是通過對生活的描寫,構建人物的成長歷程。但是,從《倫敦郊區(qū)》《英格蘭,英格蘭》《亞瑟與喬治》,到布克獎獲獎作品《終結的感覺》,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朱利安·巴恩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都圍繞著一種精神上的危機而展開[11]。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究其根源,其實都與英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蘊含的“公共精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袁祖社在對此方面內(nèi)容進行研究后提出,“民族精神實質上是這個民族對自己的公共性和對自己的價值觀念、信仰的理解和執(zhí)著的追求”[12]。朱利安·巴恩斯文學作品所傳遞的文化精神,也可以被稱為“英國公共精神”,是指在當代社會中所孕育出來的一種民族精神。就其道德與政治價值而言,“是一種將所有人的發(fā)展作為自己使命的過程,其中包括了對民主、自由、公平、秩序、責任、公益等一系列最根本價值的認可與追求”。溫迪·J·達比在其著作《風景與認同》中,描述了“公共精神”的兩個含義:一是“具有共同歷史、道德、社會、文化、政治架構,符合撒克遜人的道德理想,并符合人們的情感需要的綠色英格蘭”;二是“具有進步性、都市化的,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化英格蘭”[13]。達比對“公共精神”的解釋,本質上是將“公共精神”看作英國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認同的一種標志,其反映了英國人民在各個時代的共同努力下所形成的一種精神,而英國則是一個由封建制度向近代制度過渡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由貴族和資產(chǎn)階級混合而成的國家[14]。族群的融合,也是英國不斷發(fā)展壯大的一個歷史進程,在此意義上,英國“公共精神”的形成,與其以前的支柱、貴族文化的傳統(tǒng),是密不可分的。
巴恩斯在《亞瑟與喬治》一書中對“騎士精神”這一帶有明顯貴族文化特色的當代英國“公共精神”進行了探索,而這一過程中,主人公的意識和身份地位所構成的內(nèi)在緊張實際上是英國“公共精神”的一種現(xiàn)實表現(xiàn)。亞瑟的身體里流淌著的純正英格蘭白種人血脈,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傳統(tǒng)的貴族文化對他的影響。騎士精神是貴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亞瑟追求自己價值的“精神源泉”。在亞瑟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會告訴他布列塔尼公爵的故事,比如,他外婆的舅舅率領派克軍團征戰(zhàn)滑鐵盧。亞瑟從那些勇敢的故事中,了解到了英國的騎士精神,那就是“無所畏懼,懦弱使人謙卑”“對女人要有紳士風度”等。身為一個地道的英國人,亞瑟對那些反映英國歷史的故事深感自豪,對于亞瑟而言,“英國的根基扎根于一個永恒的,永不被忘記的,有著悠久歷史的,有騎士精神的世界”。正是這種文化根源,使亞瑟能夠抵御外界的影響,并最終建立起自身的認同感。
巴恩斯筆下的角色們,除了通過努力實現(xiàn)自己價值之外,還在道德和自我認識上,用自己的行動顛覆過去的傳統(tǒng),在信仰和道德的危機中,他們一次又一次地追尋著生命的真諦,回歸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在巴恩斯的處女作《倫敦郊區(qū)》中,克里斯托弗是生活在英國市郊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一名成員,在成長過程中,他與好友托尼一起經(jīng)歷了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并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他們也覺得英國的生活無法充分體現(xiàn)他們的個性,于是他們來到法國,以求更快地發(fā)展??死锼雇懈ビ盟纳ソ?jīng)歷生命,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在《終結的感覺》中,巴恩斯還通過托尼塑造了一種善良的人格,托尼已經(jīng)習慣了平庸的學生生活,面對不同的感情和道德,托尼開始對自己的主觀道德進行反思,他決定要做一個別人認為“更好”的人,托尼的心理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前半生,從來都沒有真正地理解過愛情和人生的意義[15]。在《凝視太陽》中,杰恩雖然經(jīng)歷了一段失敗的婚姻,但她憑借著從小受到的英國家庭教育,“勇敢”“堅毅”,戰(zhàn)勝了一切困難,成為一位獨立的新一代女性。巴恩斯的小說中,主人公都是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以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為指引,不斷地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斷地成長,最后變得更加完美。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長盛不衰,就是因為他們的不斷進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從而為當代英國的“公共精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朱利安·巴恩斯作品傳遞的首要精神便是英國公共精神。
朱利安·巴恩斯的第一部小說《倫敦郊區(qū)》,花費了近8年的時間完成,這是由于巴恩斯作為一名資深的編輯工作者和批評家,對自己的寫作 “缺乏信心”。正因為如此,巴恩斯才不會去攻擊那些被認為是教條的歷史概念,他對這些問題都抱著一種逃避的態(tài)度,這也是大多數(shù)讀者和評論家對他第一本書感到不滿的原因。這本書的后半部,與標題為“巴黎1968”的內(nèi)容,有著天壤之別。將1968年和巴黎標注在一起,會讓人想起1968年5月,在巴黎發(fā)生的一場轟動全國的學生運動。人們期望巴恩斯能對這一事件做出描述與對應的評價,但馬修·佩特曼指出,“巴恩斯不愿記載這一歷史事件,而只描述了克里斯托弗的私生活,比如,戀愛、失去忠貞、遇見未婚妻、參觀美術館等,并對學生們的反抗行為置之不理”??死锼雇懈サ呐笥淹心峤o他寫了一封信,問他:“這是怎么回事?”克里斯托弗露出了局促不安的神色,為自己的窘迫找了個借口,說:“我一開頭就不想提到五月,重要的是,雖然我從五月份起就在那里,我知道了證券交易所的大火、奧德的淪陷、比揚庫爾的封鎖、德國的坦克將在夜里咆哮著返回的傳言。不過我確實沒有看見?!币虼?,在巴恩斯早期的長篇小說中,歷史事件只是為人物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背景,而巴恩斯本人并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自己的歷史意識。
也許正是因為《倫敦郊區(qū)》的成功,巴恩斯在他的第二部文學作品《她遇見我之前》中,對歷史與想象之間的關系進行了一次大膽的探索,這也許給了巴恩斯很多的自尊和自信?!对谒鲆娢抑啊返墓适率顷P于一名歷史老師格雷厄姆·亨德里克,在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之后,與一名性感、已過氣的二線女星安·米爾斯結婚的故事。因為年齡上的差距,以及對安的愛情,格雷厄姆的妒忌心理促使他去調查安在屏幕上或屏幕下結識的男女關系。格雷厄姆的妒忌之情,讓他殺死了他最好的朋友杰克。因為他“偵查”到了杰克寫的一本書里,杰克和安也有一段感情。最后,瘋狂的格雷厄姆當著安的面自殺了。格雷厄姆是一位歷史教師,他本該聰明而清晰地辨別出哪種信息是值得信賴的,哪種是應當摒棄的,但他由于極度的妒忌而喪失了判斷能力,以至于不能區(qū)別虛幻與現(xiàn)實。格雷厄姆試圖把安出演的電影及杰克的小說當作“證實這段歷史的真相”,這一舉動頗具諷刺意味,與格雷厄姆所認為的一位歷史教師的理性背道而馳,正如他所言:“在沒有確切證據(jù)之前,你不應該嫉妒。”布魯斯·塞斯托清楚地指出,“《她遇見我之前》的矛盾之處是,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的核心人物,其所依據(jù)的素材應該是經(jīng)驗的事實,而不是屏幕上的虛構,這一點反映了現(xiàn)代小說所關心的虛構與現(xiàn)實之間的問題”。在對此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朱利安·巴恩斯在其第二部作品中,既突出了現(xiàn)實與虛幻之間的聯(lián)系,又突出了對歷史事件的解釋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主觀性。
雖然巴恩斯在《她遇見我之前》中對歷史的一些特征進行了探索,但是他并沒有把這一時期的歷史當作一個完整的題材考察,而且,他對于這一時期的后現(xiàn)代性的展示,也只是一小部分。他最感興趣的仍然是人物和他們的婚姻和愛情。直到1981年9月,在法國的魯昂,巴恩斯才真正開始研究這一問題,并創(chuàng)作出了《福樓拜的鸚鵡》,并由此開始了對此類問題的長期探索。盡管已經(jīng)過去了18年,巴恩斯仍然清楚地記得2002年他在接受采訪時看到的東西和感悟。在1981年9月,巴恩斯被指派“寫一本關于一位法國作家居所的書”。在這段時間里,他還訪問過居斯塔夫·福樓拜美術館。這里一件鸚鵡標本保存得很好,羽手于凈,眼睛發(fā)亮,頭翹著像在探問著什么。文字說明:“鸚鵡,福樓拜自魯昂博物館借來,當其寫作《一顆單純的心》期間,曾將此鳥置于工作臺上,在小說中命名為露露,系小說的主要人物女仆費麗西蒂的寵物?!钡牵诳唆斖呷?,在福樓拜的家中,他發(fā)現(xiàn)了另一只鸚鵡,看門人告訴他,從那塊木板上的標簽可以看出,這就是居斯塔夫·福樓拜從一家博物館里借來的那只鸚鵡,就是書里所定的那只。巴恩斯還清楚地記得那本書的內(nèi)容,看得出來,巴恩斯在看到這兩件“歷史真跡”時,是多么震驚、不敢相信,甚至顛覆了他的認知,讓他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從那時起,巴恩斯就對歷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對傳統(tǒng)的歷史主義產(chǎn)生了強烈的懷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認識到這就是《福樓拜的鸚鵡》作品創(chuàng)作的開端。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朱利安·巴恩斯作品是具有較為顯著的理性主義精神的。
在深入市場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中國市場經(jīng)濟正逐步向全球化趨勢靠攏,隨著各國文化的蓬勃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文化、學術交流呈現(xiàn)逐年增加的趨勢。為深入挖掘多元化英國文學的價值,本文以朱利安·巴恩斯的作品為例,從英國公共精神、理性主義精神兩個方面,對英國文學的精神價值展開剖析,希望通過此次的研究,在真正意義上,對英國文學中的代表性文化予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