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芬
如果不是電視畫面上親眼所見,誰能相信世間竟有這般物種——悲情的母獵豹。
在獵豹世界,孕育和教養(yǎng)幼崽全仰賴母獵豹。自從離開母胎,母獵豹算是開啟了兇險艱辛的一生。她的幼年還算與兄弟們平等,因為母親一視同仁地照顧他們,或許明白作為雌性的悲苦,母獵豹還會多教她捕獵技能,為的是讓她成年后多一些生存本領(lǐng)。然而,當母獵豹成年,她必須離開母親,艱辛的一生才算真正開始。
首先,繁衍后代是天命,母獵豹必須主動地、愉快地接受。她一次生3~6個孩子,拉扯這些孩子絕非易事,出生一周的孩子全靠她的奶水,所以她需要進食,而進食就要狩獵,孩子怎么辦?藏起來。藏,哪有那么容易!身邊危機四伏,獅子作為頭號死敵,專門對付獵豹幼崽,未必吃掉,意在減少對手在這個地盤上的存在。但幼豹身上自帶一種氣味,這種味道極易被獅子捕捉。除了獅子和鬣狗挖空心思地想將獵豹幼崽置于死地外,蟒蛇、禿鷲也會成為獵豹幼崽的強大威脅,特別是蟒蛇,獵豹幼崽毫無察覺時就會被蟒蛇吞噬。
再看母獵豹的捕食吧。你可能難以置信,閃電般矯捷的母獵豹是個委屈的受氣包,但這是事實——她是速度之王,卻無耐力,這直接導致她無力保護幼崽。這還不算最慘,她拼盡全力捕到獵物,可地上有獅子、鬣狗圍獵,天上有禿鷲盯視,所以她捕到的食物未必是自己的。
看看塞倫蓋蒂大草原上的這只母獵豹。她本來生下4只幼崽,但現(xiàn)在只剩1只。為了保證奶水充足,她把嗷嗷待哺的幼崽藏在草叢深處,自己外出覓食。還好,這天她運氣不錯,連續(xù)兩次捕獲羚羊。然而,第一次捕獲的羚羊讓鬣狗搶走了,她只能眼睜睜地將她和幼崽一周的美餐拱手相讓。休息片刻,母獵豹再次沖鋒,她的速度讓她再次捕獲羚羊。這次,她喚上幼崽,把獵物叼到樹上。誰知,一只健碩的公獵豹爬上樹與她搶奪食物,同時這只公獵豹肩負另一個任務(wù):殺死幼崽。母獵豹為了護住幼崽,與公獵豹一番打斗,結(jié)果獵物被搶走,幼崽摔下樹,頓時斃命。
失去了唯一的孩子,母獵豹的哀鳴令人動容。后來,她千辛萬苦捕獲了一只狒狒,趕緊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就是擔心其他動物再前來搶奪。
看上去迅疾無敵的獵豹,何以如此弱勢?
假如一頭母獵豹正面遇上獅子,她能做的只有逃跑,因為獅子的身體力量和咬合力對她來說都是壓制性的。因此,母獵豹不會冒險與其他體型更大、更強的對手搏斗,寧愿失去獵物。這就是不僅獅子、鬣狗,有時候連狒狒、禿鷲都可以大搖大擺欺負她的原因。
母獵豹的弱勢還源于她的身體結(jié)構(gòu),速度有余而耐力不足。每次捕獵之后,她都會疲憊不堪,必須立即休息,否則就會虛脫而死。這往往導致還沒顧上吃獵物,獵物就成為敵人的免費美餐。更慘的是,面對這些不勞而獲者,母獵豹除了嘶吼,一籌莫展。所以在非洲大草原,哪怕一只虛弱的鬣狗,也敢肆無忌憚地挑戰(zhàn)母獵豹。或許這就是自然界賦予母獵豹的速度之辯:給她最快的速度,卻奪走力量,使她在優(yōu)勢和劣勢的夾縫中艱難求生。
至今不解上帝為何如此“懲罰”母獵豹。那些僥幸活到成年的母獵豹在開始新一輪的生存大戰(zhàn)時,只能依靠頑強的生存欲望讓家族不滅絕,就像世間所有生態(tài)鏈一樣,她只是在極為薄弱的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循環(huán)往復,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