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琛琛
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是培養(yǎng)幼兒勞動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項目。當前,部分教師對勞動教育缺乏系統(tǒng)性認識和針對性的規(guī)劃,幼兒勞動教育趨于形式化,使得幼兒在參與勞動教育時不夠積極?;诖?,如何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勞動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并讓幼兒在勞動教育中獲得成長,成為當前教師在開展幼兒勞動教育時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筆者認為,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教師應做到寓教于樂,將游戲和幼兒勞動教育結合起來,豐富幼兒的勞動體驗,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活動中不斷提高對勞動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幼兒勞動教育的目標。
一、實施游戲化幼兒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順應幼兒的天性
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游戲,實施游戲化的幼兒勞動教育順應了幼兒在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認知和個性特征。教師組織開展游戲化的幼兒勞動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的天性,能夠吸引幼兒充分參與其中。幼兒通過模仿和學習教師、伙伴的行為參與勞動,真正做到動手又動腦,在游戲化的勞動活動中初步了解勞動知識和技能,獲得能力的發(fā)展。
(二)增強勞動教育的趣味性
教師將勞動教育游戲化能夠增強勞動教育的趣味性,促使幼兒全身心沉浸其中,從中體驗到獨特的樂趣。例如,幼兒園教師組織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扮演保潔員打掃教室,這會讓幼兒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促使其主動地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在此過程中,幼兒能體驗到另一種身份和角色,并從中體會到勞動的樂趣,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三)提高勞動教育的效率
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勞動教育活動的成效。教師利用幼兒更容易接受的游戲,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勞動知識、養(yǎng)成勞動習慣、提高勞動能力,能夠有效改變勞動教育枯燥乏味的局面,提高勞動教育的整體效果和水平。
(四)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fā)育
適宜的勞動對幼兒的身體發(fā)育有一定的好處,而各種強度適宜的勞動游戲,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主動參與勞動,鍛煉手部力量、腿部力量,從而在不知不覺中促進其身體發(fā)育。同時,手部和腦部活動實際上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幼兒參與勞動教育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和大腦發(fā)育??梢姡處熼_展游戲化的幼兒勞動教育能夠促進幼兒身心成長。
二、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組織開展職業(yè)類角色扮演活動
在組織開展游戲化的勞動教育活動時,教師要了解幼兒對新事物的關注度,并組織開展職業(yè)類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體驗多種角色,使其沉浸在不同角色中并付出相應勞動,從而豐富幼兒的勞動體驗,調動幼兒參與勞動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幼兒對后續(xù)的勞動教育活動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期待。在組織職業(yè)類角色扮演活動時,教師要選擇扮演性較強的職業(yè)角色,并挖掘不同職業(yè)的閃光點,讓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不僅能夠體會到游戲的快樂,還能夠從中感受勞動的魅力。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年齡和認知特點,提供環(huán)衛(wèi)工人、廚師等不同的角色選擇卡,然后讓幼兒自主抽卡選擇扮演的角色。接著,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選擇的角色進行分組,并給幼兒提供合適的道具,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如對于選擇廚師角色卡的幼兒,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彩泥,讓幼兒練習包“餃子”,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群,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樹立對勞動的正確認知。
(二)引導幼兒自主管理區(qū)域游戲材料
教師應根據(jù)勞動教育活動的需要單獨劃定區(qū)域,并準備充足的勞動教育材料,以支持各項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管理區(qū)域內的游戲材料,讓幼兒根據(jù)材料的種類整理、歸納和擺放,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和動手能力,并在材料分類歸納中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在勞動教育區(qū)域,教師可以投放幼兒喜歡的游戲材料,如五彩斑斕的珠子、線繩等,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串手鏈。教師還可以放置筷子、鑷子等日常游戲可能用到的工具,并將尖銳處用特殊材料包裹起來,確保工具的安全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工具,并組織開展合適的游戲,如讓幼兒用筷子夾豌豆、夾乒乓球等,幫助幼兒熟悉日常工具的用法,同時激發(fā)幼兒的勞動熱情,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幼兒整理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放到合適的位置,從而提高幼兒的勞動自覺性,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整理習慣。
(三)組織開展合作類的種植比賽
認識大自然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第一步,親近大自然是幼兒學習自然知識、提高認知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大自然這一天然的教育資源,組織開展游戲化的勞動教育活動,帶領幼兒回歸大自然,引導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相應的勞動,讓幼兒從中體驗到自然之美,同時享受合作和勞動的樂趣。
教師可以在植樹節(jié)帶領幼兒參與種植活動,將幼兒分成若干個小組,告知幼兒種得又快又好的小組能夠獲得小紅花。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各個小組植樹,讓幼兒經(jīng)歷翻土、挖坑、種植、覆土、澆水等勞動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比起植物生長的過程,幼兒更關注怎么種植更好玩、怎么澆水更有趣、為什么土里會有蚯蚓等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根據(jù)大自然提供的天然教育素材,指引幼兒開展衍生游戲,發(fā)揮幼兒好奇、愛問、愛觀察、愛動手的特性,從而提高幼兒勞動教育的趣味性,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感。
(四)組織手工制作活動
幼兒喜歡可以實際操作的游戲,因為這能夠滿足幼兒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好奇心,增強體驗感。基于此,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手工制作活動,為幼兒準備充足的手工材料,如各種紙板、卡紙、飲料瓶、膠水、手工剪刀等,讓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制作手工作品。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充分發(fā)揮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大膽操作,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屬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此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有幼兒無從下手,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如讓幼兒利用礦泉水瓶、吸管、泡沫等制作雪景擺件。
在幼兒制作好手工作品后,教師可以組織評比活動,將幼兒的手工作品陳列出來,且不標名字,讓幼兒對同伴的手工作品進行匿名評價,并選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手工作品貼上小紅花,最后將獲得小紅花最多的手工品擺放在幼兒園的展柜中,從而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后續(xù)的活動。
(五)開展生活化的日常勞動
在組織開展幼兒勞動教育時,教師應將其貫穿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將勞動教育和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勞動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深入觀察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種勞動的特點,體會勞動者的不易,從而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例如,針對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會開展的清洗勞動,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讓幼兒在游戲中初步學習和掌握清洗這一勞動技能。如教師可以給每名幼兒提供一盆水和一塊抹布,讓幼兒給自己的小凳子“洗澡”,并告知幼兒洗得又干凈又快便可以贏得游戲勝利。在每名幼兒都完成擦拭凳子的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出感受,讓他們認識到勞動所帶來的改變,從而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為其未來勞動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家園合力創(chuàng)建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
幼兒勞動教育不只是幼兒園一方的責任,家庭和社區(qū)也應參與幼兒勞動教育,多方教育主體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幼兒勞動教育的高質量開展。幼兒園是集中組織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主陣地,應起到帶頭作用,大力推行家園共育模式,鼓勵家長積極開展與勞動有關的游戲,創(chuàng)建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讓幼兒在園集中學習和了解勞動知識,在家庭中利用相應的游戲練習并掌握勞動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從而使幼兒勞動教育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在家園共同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和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及時反饋幼兒的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另外,教師要及時向家長闡明當天或者某個時間段內幼兒的勞動任務,并鼓勵家長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完成勞動任務,從而提高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教師還要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鼓勵家長多采用激勵式教育,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勞動,學習新的勞動知識,養(yǎng)成主動勞動的好習慣。
結語
勞動教育對幼兒的發(fā)展和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在幼兒心中埋下“勞動最光榮”的種子,為其未來勞動觀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在組織開展游戲化的幼兒勞動教育時,教師需要準確分析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性特征,以寓教于樂為宗旨,科學合理地規(guī)劃各項幼兒勞動教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不同的勞動,并依托家園共育模式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全方位滲透勞動教育,以增強勞動教育的效果,讓幼兒獲得發(fā)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