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瀟
輸尿管結石作為泌尿系常見疾病,其多因腎結石排出期間滯留在輸尿管導致,容易引發(fā)腎絞痛、血尿等癥狀,嚴重會導致腎盂輸尿管擴張積水,損害腎功能。目前,臨床對于直徑較小的輸尿管結石,多主張采用α-受體阻滯劑、解痙止痛等藥物保守排石治療,以促進結石排出,緩解臨床癥狀[1]。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保守排石方案干預效果不達預期,且藥物長期應用可能會帶來一定不良反應[2]。中醫(yī)將輸尿管結石歸到“石淋”“砂淋”等范疇,認為其主要病機在于濕熱蘊結、氣滯血瘀、經(jīng)脈阻滯等,干預需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等為原則[3]。耳穴壓豆作為中醫(yī)常用特色護理方案,其通過刺激相應耳穴,可激發(fā)機體經(jīng)氣,起到活血通絡、調和臟腑陰陽等作用[4]。周成艷等[5]將耳穴壓豆用于膽囊結石病人,結果發(fā)現(xiàn),該療法可促使病人胃腸功能恢復,且能降低結石復發(fā)率。但目前耳穴壓豆用于輸尿管結石病人相關研究較少,尤其是對病人排石率及疼痛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觀察耳穴壓豆對輸尿管結石病人排石率及疼痛的影響。具體如下。
選取醫(yī)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94例輸尿管結石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47例。納入標準:輸尿管結石符合《外科學》[6]中相關診斷標準,且經(jīng)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確診;年齡≥18歲;結石最大直徑≤6 mm;精神、智力正常;依從性好,配合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標準:輸尿管梗阻者;合并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泌尿系統(tǒng)畸形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部位結石者;合并惡性腫瘤;合并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耳郭皮膚受損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哺乳或妊娠期者;失訪者。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結石直徑、結石位置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表3 兩組病人結石排出率比較 單位:%
表4 兩組病人結石排出時間比較 單位:周
表5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單位:分
對照組接受保守排石干預,囑病人適當運動,大量飲水,保持每日尿量≥2 000 mL;同時予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杭州民生濱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426,規(guī)格:0.2 mg)口服,每次0.2 mg,每天1次;對伴疼痛癥狀病人,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中孚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060,規(guī)格:0.5 mg)肌肉注射、吲哚美辛腸溶片(廣西十萬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5020548,規(guī)格:25 mg)口服,其中阿托品每次0.5 mg,每天1次;每次吲哚美辛腸溶片25 mg,每天2次等。觀察組基于保守排石治療,從治療第1天接受耳穴壓豆干預,取雙側耳神門穴、三焦穴、腎俞穴、膀胱俞穴、輸尿管穴,先用探棒探測各穴敏感點,以病人自覺酸、麻、脹等為得氣,用75%乙醇常規(guī)消毒耳郭皮膚,取王不留行籽放于0.5 cm×0.5 cm膠布中心,然后將王不留行籽貼于各穴位;用拇指、食指在耳郭前后按壓王不留行籽,手法從輕到重,以得氣為宜,各穴位按壓2~3 min,每天3次或4次,指導病人自行按壓,間隔2 d更換1次。兩組病人干預周期均為4周。
1.3.1 療效
治愈:腎絞痛、尿頻尿急等癥狀消失,結石排出率≥90%;顯效:腎絞痛、尿頻尿急等癥狀改善,結石排出率75%~<90%;有效:腎絞痛、尿頻尿急等癥狀好轉,結石排出率35%~<75%;無效:腎絞痛、尿頻尿急等癥狀無變化或加重,結石排出率<35%[7]??傆行?(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其他指標
1)結石排出率:于干預2、4周復查超聲或CT,觀察結石排出情況,結石排出率=排出結石數(shù)/原有結石數(shù)×100%。2)結石排出時間:記錄兩組結石平均排出時間。3)疼痛程度: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8]評價兩組病人干預前及干預2、4周疼痛程度,拿一條帶有10個刻度的10 cm直尺,讓病人根據(jù)自覺疼痛感標記,1個刻度對應1分,分值0~10分,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
① 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輸尿管結石作為尿路結石常見類型,其主要病因與腎結石下降有關,且容易受環(huán)境、飲食不當?shù)纫蛩卣T發(fā),具有較高發(fā)病率[9]。通常情況下輸尿管結石不會引發(fā)明顯癥狀,但隨著結石體積的增加,容易引起血尿、尿路刺激、無尿等癥狀,嚴重會引起尿路感染、腎功能喪失等,影響病人生存質量[10]。目前,臨床多采用保守治療方案治療負荷小的尿路結石,通過予α-受體阻滯劑應用,以起到舒張平滑肌、促使輸尿管擴張等作用,同時囑病人大量飲水、對癥予消炎止痛藥物應用等,以緩解臨床癥狀,促使結石排出[11]。但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單純保守治療方案無法有效排凈輸尿管結石,仍需輔以其他方案聯(lián)合應用,以提高排石率[12]。
中醫(yī)認為輸尿管結石屬“石淋”“砂淋”等范疇,病因多與飲食不潔有關,食用辛熱肥厚之物,致使?jié)駸醿壬?蘊積下焦,日久形成砂石,沉積于腎,加之砂石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脈絡不通,不通則痛,干預則需以活血通絡、利水、清熱解毒等為原則[13-14]。耳穴作為耳郭表面與機體臟腑經(jīng)絡相通部位,研究指出,機體內臟患病時,耳郭穴位敏感性增加,且會出現(xiàn)電特異性改變反應[15]。耳穴壓豆是基于耳穴理論發(fā)展而來的中醫(yī)特色療法,其利用王不留行籽刺激相應耳穴,可起到調節(jié)臟腑功能、通脈絡、活血止痛等作用[16-17]。目前,耳穴壓豆已被臨床廣泛用于失眠、骨折等相關疾病干預,且臨床證實該法有較好應用效果[1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說明輸尿管結石病人采用耳穴壓豆干預效果較好,與華青芬等[19]研究結果相近。分析原因在于,在保守排石基礎上,輔以耳穴壓豆干預,通過刺激神門、膀胱俞、輸尿管等穴位,可起到通淋利濕、疏通經(jīng)絡、活血行氣等作用,從而利于結石排出,提高病人療效。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病人干預2、4周結石排出率均較對照組高,結石排出時間較對照組短,說明輸尿管結石病人采用耳穴壓豆干預可提高排石率,加速結石排出。分析原因在于,耳穴壓豆干預通過刺激相應穴位,可激發(fā)經(jīng)絡系統(tǒng),促使腎臟分泌尿液,加速輸尿管蠕動與擴張,從而促使結石排出,提高結石排出率[20]。此外,觀察組病人干預2、4周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說明輸尿管結石病人采用耳穴壓豆干預可緩解疼痛程度。分析原因在于,耳穴壓豆通過刺激耳穴,可調節(jié)機體內分泌功能,抑制大腦皮層興奮,提高機體疼痛閾,從而緩解疼痛程度[21]。針對本研究結果建議,考慮未來可將耳穴壓豆用于輸尿管結石病人排石輔助治療,以提高病人整體獲益,但本研究并未觀察兩組結石復發(fā)情況,研究結果存有局限,且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因此未來仍需展開進一步研究探討。
綜上所述,輸尿管結石病人采用耳穴壓豆干預效果較好,可提高結石排出率、縮短排石時間、減輕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