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雯竹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痹谥袊仙皻v史上,文人雅士們從紫砂的發(fā)端開始就特別的關注,特別是對于紫砂泥料的特殊性,也做了許多的描述,這就是清代文人汪文柏的記載,他覺得紫砂礦料比人間的珠寶玉石還要珍貴。明代文震亨也指出了紫砂“透氣、不奪茶香”的特征,認為沖泡茶葉最為合適的就是紫砂茶具了,所以我們能夠看到紫砂藝術和文人雅士們的合作屢見不鮮,形成了比較豐富的藝術形式和視覺的沖擊力,也能夠極大程度地促進了紫砂藝術的發(fā)展。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雲(yún)楚壺》屬于創(chuàng)新設計的造型,采用了傳統(tǒng)的紅泥摶制而成,是一種具有古樸內(nèi)斂但是充滿了炙熱溫度的藝術作品,此壺脫胎于經(jīng)典的“柱礎”系列造型,其中主要的特點就是能夠在扁圓的壺身和嵌入的壺蓋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再加上文人味道十足的陶刻裝飾,觀之令人賞心悅目。壺身線條簡潔流暢,把我們民間常見的柱礎形態(tài)抽象地演繹出來,而且非常的具有端莊穩(wěn)重的特征,束腰的設計更是能夠最為精致地體現(xiàn)出作者深厚的摶制功力。壺嘴直流,保證了良好的出水效果,與之遙相呼應的壺把則是耳廓型圈卷,在自然而然的同時又和壺嘴形成了完美的空間,端握也非常稱手。壺蓋嵌入壺口,而且口徑非常之大,需要嚴絲合縫的吻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面的橋型壺鈕也折射出江南小橋流水的人文特征。此壺的引人注目之處還有細致入微的陶刻山水裝飾,作者通過刻刀的用力大小來調節(jié)畫面的層層疊疊,從整體上來看這件藝術作品《雲(yún)楚壺》,我們能夠看到許多在繼承傳統(tǒng)方面的一些創(chuàng)新,特別是把原本非常厚重的器型設計摶制成為看起來比較輕快、有一種云淡風輕的感覺在其中,這也正是呼應主題的感覺,也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之中的意圖和對紫砂茶器最為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長期的浸淫之下,形成的向傳統(tǒng)致敬的文化理念,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每一位壺友。
雲(yún)楚,在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語境之中,暗含著兩層意思,第一就是宛如云朵一樣的輕柔舒卷如云一般,“楚”則是具有一種思想專注的意思,綜合起來寓意輕靈跳脫又吉祥如意有內(nèi)涵,所以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具體在紫砂藝術的造型之中,我們能夠看到“礎”這樣的具有濃郁江南地域特色的存在。江南多雨,為了防止作為大門支柱的柱子長期在水中浸泡腐爛,于是設計了石頭材質的“柱礎”來支撐作為底座。于是在陳曼生的銘文之中我們能夠看到“久晴何日雨,問我我不語。請君一杯茶,柱礎看君家”的生動描繪,也能夠在后來的紫砂匠人們的不同版本的演繹之中,都能夠尋覓到更多的關于紫砂器型演變的蛛絲馬跡。對于“雲(yún)楚”這樣具有人文風情的設計,陶刻裝飾必不可少,于是作者通過貫通壺身的山水畫卷來環(huán)繞裝飾,令人賞心悅目地欣賞到江南的秀美山川和風土人情,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之上帆船點點,在云生云滅之間幻化出更多的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人所向往的精神世界。這件作品《雲(yún)楚壺》就是緊緊地抓住了這一特點,把紫砂藝術的傳統(tǒng)韻味和我們文人雅士所寄托其中的情感和向往之情都融入小小的一把紫砂壺之中,通過不斷地去深入挖掘紫砂藝術更為深層次的內(nèi)核,然后外化成為我們創(chuàng)作的動力。這樣的紫砂藝術作品在茶座之上不僅僅起到了“紅袖添香”的效果,也能夠更大程度上促使我們走近紫砂、了解紫砂和愛上紫砂。
總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之中,紫砂的歷史雖然比較的短暫,但是作為一種奇葩的文化藝術代表,卻把實用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更多地促進了我們生活藝術化的提升。許多的紫砂愛好者并不僅僅是為了飲茶之用,而是看到了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上面的精彩呈現(xiàn)以及中國文人所營造出來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