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琳 趙菊珍 馬龍飛
(1. 焦作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科,河南 焦作 454000;2. 焦作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河南 焦作 454000)
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Constip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C-IBS)主要臨床癥狀有排便困難、大便干結以及反復發(fā)作的腹痛,好發(fā)于老年人群[1]。C-IBS可能與胃腸動力功能失常、腸道菌群失調、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2]。目前,臨床對于C-IBS多以通便類、助消化類、促胃腸動力類、解痙劑等藥物治療為主,雖然有一定的療效,但停藥后癥狀易反復[3]。利那洛肽是新型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C激動劑,可升高細胞內和細胞外環(huán)磷酸鳥苷的濃度,從而抑制疼痛神經纖維活性達到鎮(zhèn)痛作用;還可刺激機體分泌碳酸氫鹽及氯離子,促進腸液分泌,加快腸道運轉的速度,并且可有效抑制痛覺神經,降低內臟敏感度,減輕因便秘引發(fā)的內臟痛,因此,利那洛肽具有較好的通便、鎮(zhèn)痛、改善便秘癥狀的作用,同時又可以緩解腹痛,用于治療老年C-IBS,具有較好的療效[4,5]。但利那洛肽對腸道菌群的改善作用有限。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包含雙歧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等腸道益生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可促進有益菌群定植,保護腸道屏障,防止內毒素異位,抑制致病菌黏附及侵襲,還可對致病菌產生殺傷作用,從而維持腸道菌群動態(tài)平衡,保護腸道功能,用于治療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CIBS具有較好的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作用[6,7]?;诖耍狙芯考{入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C-IBS患者,探討雙歧桿菌聯合利那洛肽膠囊治療老年C-IBS患者的療效,以及對患者胃腸道癥狀改善、腸道菌群、胃腸道功能、免疫功能的影響,為臨床治療C-IBS提供參考。
回顧性選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28例老年C-IBS患者,根據藥物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利那洛肽組和聯合用藥組,各64例。利那洛肽組男35例,女29例;平均年齡67.65±3.29歲;平均病程5.04±1.37 y;聯合用藥組男31例,女33例;平均年齡68.08±3.22歲;平均病程4.96±1.31 y。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符合C-IBS相關診斷標準[8];年齡≥60歲;無溝通交流障礙;患者及家屬同意本研究藥物治療方案。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腸道疾??;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惡性腫瘤;依從性差。
利那洛肽組:采用利那洛肽膠囊(生產廠家:Ironwood Pharmaceuticals GmbH,國藥準字:H20191007,藥品規(guī)格:290 μg?粒-1)進行治療,早餐前30 min口服給藥,1粒?次-1,1次?d-1。
聯合用藥組:采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和利那洛肽膠囊聯合治療,利那洛肽膠囊給藥方式和給藥劑量與利那洛肽組相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生產廠家: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010,藥品規(guī)格:0.5 g?片-1)治療,餐后30 min口服,3片?次-1,3次?d-1。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 w。
1.3.1 臨床療效
治療4 w后,根據癥狀評分減分率評估療效,包含早飽、餐后脹滿、大便性狀、上腹部疼痛、大便次數、腹脹6個項目,從無至重分別計0~3分,大便性狀:0分(非硬便)、1分(硬便)、2分(有硬結),大便次數:<1次?(3 d)-1為0分、1次?(3 d)-1為1分、1次?(4~5 d)-1為2分、>1次?(5 d)-1為3分,總分0~17分,分值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標準如下:顯效:癥狀評分減分率≥80%;有效:80%>癥狀評分減分率≥30%;無效:癥狀評分減分率<30%。臨床總有效率為顯效、有效之和。
1.3.2 胃腸道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前及治療4 w后,采用胃腸道癥狀評定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評估患者的胃腸道癥狀。共包含腸鳴音、便秘、上腹痛、惡心、胸部不適、反酸、大便稀、饑餓痛、腹脹、腹瀉、是否有口氣、咽喉部不適、小便是否有異味、有便意需立即排便、大便干結、里急后重16個項目,每個項目1~7分,總分16~112分,得分越高表示胃腸道癥狀越嚴重。
1.3.3 腸道菌群數量
治療前及治療4 w后,收集患者清晨新鮮糞便,置于無菌采集器中密封保存(-80 ℃),取1 g糞便樣本加入9 mL生理鹽水稀釋,采用振蕩器充分混勻,再以100倍稀釋法稀釋至10-8,取0.1 mL稀釋液接種至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腸桿菌、擬桿菌的培養(yǎng)基中(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擬桿菌培養(yǎng)基放入厭氧袋中置入37℃培養(yǎng)箱中厭氧培養(yǎng)48~72 h;腸桿菌培養(yǎng)基置入37 ℃培養(yǎng)箱中需氧培養(yǎng)24 h,計算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腸桿菌、擬桿菌的菌落數量。
1.3.4 胃腸功能相關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4 w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約3 mL(空腹),經離心(轉速:3000 r?min-1,離心半徑10 cm)處理10 min后取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生長抑素、一氧化氮、胃動素水平,相關試劑盒購自武漢菲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5 Th1/Th2免疫功能指標
治療前及治療4 w后,與上述同樣的方式收集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IL-12、干擾素-γ水平,相關試劑盒購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以SPSS 22.0軟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或率(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進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聯合用藥組臨床總有效率(96.88%)明顯高于利那洛肽組(84.38%)(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n=64)
治療前,兩組GSR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后,兩組GSR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用藥組GSRS評分評分低于利那洛肽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GSRS評分比較(±SD,n=64)
表2 兩組患者GSRS評分比較(±SD,n=64)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利那洛肽組比較,*P<0.05。
組別 GSRS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4后利那洛肽組 52.87±9.13 33.48±5.17#聯合用藥組 53.19±8.46 25.43±6.33#*
治療前,兩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腸桿菌、擬桿菌數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w后,兩組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數量高于治療前,腸桿菌、擬桿菌數量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用藥組腸道乳酸桿菌、雙歧桿菌數量高于利那洛肽組,腸桿菌、擬桿菌數量低于利那洛肽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腸道菌群數量比較(±SD,n=64)
表3 兩組腸道菌群數量比較(±SD,n=64)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利那洛肽組比較,*P<0.05。
組別 乳酸桿菌(log CFU·g-1) 雙歧桿菌(log CFU·g-1) 腸桿菌(log CFU·g-1) 擬桿菌(log CFU·g-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利那洛肽組 7.73±1.25 8.53±1.19# 7.91±1.21 8.61±1.11# 8.97±0.85 8.18±0.71# 9.59±1.28 8.43±1.16#聯合用藥組 7.68±1.22 9.22±1.03#* 7.94±1.16 9.38±1.24#* 9.02±0.74 7.44±0.69#* 9.63±1.33 7.81±1.04#*
治療前,兩組血清VIP、生長抑素、一氧化氮、胃動素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w后,兩組血清VIP、生長抑素、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治療前,血清胃動素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用藥組血清VIP、生長抑素、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利那洛肽組,血清胃動素水平高于利那洛肽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D,n=64)
表4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D,n=64)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利那洛肽組比較,*P<0.05。
組別VIP(pg·mL-1) 生長抑素(pg·mL-1) 一氧化氮(mmoL·L-1) 胃動素(p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利那洛肽組 41.06±5.38 35.37±3.71# 22.87±3.53 16.28±3.03# 142.33±16.02 83.74±9.16# 133.29±13.84 215.37±28.04#聯合用藥組 41.25±5.71 30.46±4.93#* 22.39±3.27 11.69±2.74#* 141.82±15.27 67.19±8.41#* 131.25±14.03 241.65±32.01#*
治療前,兩組血清IL-4、IL-10、IL-12、干擾素-γ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4 w后,兩組血清IL-4、IL-10水平高于治療前,IL-12、干擾素-γ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用藥組血清IL-4、IL-10水平高于利那洛肽組,IL-12、干擾素-γ水平低于利那洛肽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Th1/Th2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D,n=64)
表5 兩組Th1/Th2免疫功能指標比較(±SD,n=64)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利那洛肽組比較,*P<0.05。
組別IL-4(pg·mL-1) IL-10(pg·mL-1) IL-12(pg·mL-1) 干擾素-γ(pg·mL-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利那洛肽組 93.17±12.08 119.68±12.43# 143.38±13.65 160.47±15.22# 60.78±5.94 51.02±5.27# 30.79±3.84 25.17±4.12#聯合用藥組 92.46±13.01 137.25±14.01#* 141.25±14.01 179.15±16.63#* 61.25±5.33 45.14±5.11#* 31.82±4.15 21.01±3.01#*
腸易激綜合征在全世界范圍內發(fā)病率約為11.2%,其中C-IBS約占發(fā)病人數的1/3,且呈逐漸上升趨勢[9]。C-IBS雖不危及生命,但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10]。
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選用雙歧桿菌聯合利那洛肽膠囊治療老年C-IBS患者,結果顯示,治療4 w后,聯合用藥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利那洛肽組,胃腸道癥狀GSRS評分、腸道菌群數量、胃腸功能相關指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利那洛肽組。說明雙歧桿菌聯合利那洛肽膠囊治療老年C-IBS可顯著改善患者腸道菌群失調及胃腸功能,減輕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分析其原因在于,腸道菌群失調、胃腸道激素分泌異常是C-IBS發(fā)病的重要機制,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可對機體腸道菌群產生正向調控作用,而利那洛肽可從改善內臟敏感度及提高結腸運轉速度方面發(fā)揮加成作用,二者聯合,具有協(xié)同作用,共同促進腸道菌群恢復動態(tài)平衡、腸道蠕動,從而改善胃腸功能,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還發(fā)現,治療4 w后,聯合用藥組Th1/Th2免疫功能指標改善幅度高于利那洛肽組。表明雙歧桿菌聯合利那洛肽膠囊治療老年C-IBS可有效調節(jié)Th1/Th2免疫功能失衡,使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維持平衡,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原因在于,C-IBS發(fā)病機制與Th1/Th2免疫功能失衡有關,Th1分泌的IL-12、干擾素-γ參與細胞免疫,Th2分泌的IL-4、IL-10參與體液免疫,在正常人群體內,二者所分泌的細胞因子相互制衡,可維持機體生理防御穩(wěn)態(tài),若其表達失衡會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及自然殺傷細胞,刺激平滑肌細胞及腸道神經元,提高腸道粘膜敏感性,影響腸道穩(wěn)定,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及食物不耐受[11-13]。利那洛肽可提高環(huán)鳥苷酸水平,促進腸液分泌,加快腸道運轉的速度,緩解腸道炎性反應,改善胃腸功能;而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可有效補充腸道蠕動所需要的活菌,清除腸道內的致病菌,減少腸毒素,改善失衡的腸道菌群和腸道微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胃腸道消化,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14]。二者聯用,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綜上所述,雙歧桿菌聯合利那洛肽膠囊治療老年C-IBS患者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糾正腸道菌群失衡,提高胃腸道功能和Th1/Th2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