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李麗 蘇小娟
(寧都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西 贛州 342800)
闌尾炎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炎性改變,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急腹癥,根據(jù)病情進展情況可分為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起病急,發(fā)展迅速,患者往往在發(fā)病數(shù)小時后出現(xiàn)右下腹劇烈疼痛,同時伴有壓痛、反跳痛等,急性闌尾炎的出現(xiàn)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傷,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病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
我國治療闌尾炎主要包括為保守治療、闌尾切除手術治療,保守治療一般用于病情較輕的人群,但闌尾炎發(fā)病后一般不能痊愈,通常不推薦使用。切除手術治療就是將感染后的病源切除,可避免進一步感染腹腔內其他臟器。隨著現(xiàn)在醫(yī)學水平及設備的提升,同時腹腔鏡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時常應用此技術。但腹腔鏡常規(guī)切除術中,如遇患者闌尾炎腫脹和系膜水腫、嚴重粘連等情況時,操作難度相對增加,對手術的安全性也產生一定的影響[2],為了更好的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得到更好的預后治療效果,優(yōu)化手術方法,是治療闌尾炎值得深刻探討的問題。有學者也提出采用系膜剝離法進行闌尾切除,系膜剝離法的操作方法是優(yōu)化常規(guī)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改良,能夠較明確闌尾系膜動脈位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的風險性。
基于此,本文旨在比較腹腔鏡下切除術、系膜剝離法切除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腹腔鏡下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闌尾切除術,觀察組實施腹腔鏡下系膜剝離法切除術。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7.68±0.78歲;腹痛開始至手術間隔7~41 h,平均21.22±1.23 h。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37.89±0.65歲;腹痛開始至手術間隔6~42 h,平均21.66±1.31 h。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存在右下腹劇烈疼痛、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腹部超聲或CT提示闌尾炎。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臟器功能異常者;闌尾周圍膿腫者;心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者;開始腹痛至手術開始時間間隔大于72 h的患者;有腹腔鏡手術史、開腹手術史者。
兩組患者手術中均采用術式為仰臥位,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常規(guī)將手術操作區(qū)域的皮膚進行消毒,鋪設手術鏤空方巾。手術操作均采用三孔法,在患者臍部上緣處,放置長約10 cm的套管,將該處作為手術觀察孔,與氣腹管相連,人工建立一個常規(guī)的二氧化碳氣腹,壓力值為11~12 mmHg。術中將5 mm的套管放置在左側反麥氏點處,將此處作為手術主操作孔。將另一個5 mm的套管放置于患者恥骨聯(lián)合上方5 cm處,此處作為術中牽引孔。在此基礎上,兩組采用不同方式的腹腔鏡手術治療。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常規(guī)方法的闌尾切除術,基本操作如下:明確闌尾根部位置,應用雙極電凝和單極電刀處理闌尾。夾閉闌尾和系膜遠端,以單雙極交替操作對闌尾、系膜按順序切斷,經觀察孔取出并需嚴格采用碘伏溶液消毒觀察孔,將觀察孔常規(guī)縫合。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實施腹腔鏡下系膜剝離法切除術,基本操作如下:明確闌尾終點位置,應用電刀沿著闌尾終點至闌尾頂端,切斷系膜至闌尾漿膜面,剝離系膜至闌尾根部。同時,夾閉患者闌尾及系膜根部遠端,經觀察孔取出。對觀察孔位置需嚴格次用碘伏溶液消毒,常規(guī)縫合觀察孔。兩組患者均根據(jù)具體的手術情況選擇是否留置引流管。
1.3.1 圍手術期各項指標
記錄患者圍手術期的各項指標,包括:手術用時、術后離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長。
1.3.2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記錄患者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包括: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排氣、排便時間。
1.3.3 炎性因子
術前、術后3 d,抽取患者靜脈血液3 mL,3000 rpm離心10 min后分離血清,置于-70℃冰箱中貯存以待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
1.3.4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術前、術后3 d,抽取患者靜脈血液3 mL,肝素抗凝,采用血常規(guī)檢測儀(南京華仁生物科技公司 TEK8560)檢測WBC計數(shù)。
1.3.5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觀察并記錄患者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活動性出血、觀察孔感染、盆腔感染和腸梗阻,并計算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本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兩兩數(shù)據(jù)計算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后離床時間、住院時長均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SD,n=40)
表1 兩組一般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SD,n=40)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手術用時(min) 術后離床時間(h) 住院時長(d)對照組 55.69±5.98 28.66±4.08 4.82±1.86觀察組 42.22±4.02* 21.87±4.23* 3.01±1.12*
手術后,觀察組腸鳴音的恢復時間和排氣、排便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SD,n=40)
表2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SD,n=40)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腸鳴音恢復時間(h) 排氣時間(h) 排便時間(h)對照組 17.02±3.44 23.01±3.11 41.76±5.21觀察組 11.05±3.05* 17.65±2.87* 34.25±5.18*
兩組術后CRP水平、WBC計數(shù)均明顯升高,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D,n=40)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D,n=40)
注:與術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CRP(mg·L-1) WBC(×109·L-1)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對照組 4.52±0.87 10.63±1.85# 6.53±1.14 11.57±2.09#觀察組 4.66±0.79 8.21±1.37#* 6.71±1.10 9.23±1.66#*
觀察組并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例(%)n=40)
闌尾炎的發(fā)生,一般由于進食時出現(xiàn)了暴飲暴食的情況,或發(fā)生局部感染,進而使闌尾引起感染產生炎性病變[3]。在闌尾炎患者的治療中,以往是采取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但開腹手術擴大了創(chuàng)面,極易引起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醫(yī)療技術的更新發(fā)展,使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進步,有著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得以廣泛應用于臨床。手術及麻醉等屬于應激源,會給機體帶來炎性應激反應,釋放 CRP、WBC等炎癥介質,導致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加重,不利于術后恢復。在本研究中,兩組術后CRP水平、WBC計數(shù)均明顯高于術前,但觀察組術后CRP水平、WBC計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提示,兩種術式均會帶來一定創(chuàng)傷,誘發(fā)炎癥反應,但系膜剝離法引起的炎癥反應更輕。
腹腔鏡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小,術野清晰幫助術者更清楚掌握內部組織的準確位置,為手術進程提供有利保障,然而腹腔鏡下常規(guī)切除闌尾較往常開腹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但常規(guī)方法的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在操作上仍會出現(xiàn)一定困難,針對患者闌尾炎腫脹、系膜狹小或嚴重粘連等情況時容易增加手術難度,進而增加了患者術后活動性出血和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5-6]。因此,選用更加簡單安全的手術方式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手術難度的降低更能夠保障手術的安全性,進而能夠改善患者的治療預后效果。另一方面,系膜剝離法使用超聲刀剝離系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活動性出血風險,減少對腹腔臟器的刺激,且取出闌尾時,闌尾體積較小,能夠減少接觸腹腔內膿液風險,從而降低患者炎性應激反應[7-8]。
另一方面,系膜剝離法通過對闌尾根部進行橫斷處理,優(yōu)化了常規(guī)切除的不足之處,同時切除時減少與腹腔內部的接觸,一定程度上減少感染的發(fā)生,從而實現(xiàn)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臨床效果的目的。此前也有學者研究表明系膜剝離法切除術對闌尾炎患者術后恢復及安全性的影響,表明此方法療效顯著、安全性更高,但暫無明確研究對腹腔鏡下系膜剝離法與常規(guī)闌尾切除術進行比較[9]。
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的一般圍手術期各項指標,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術后離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都顯著短于對照組。表明腹腔鏡下行系膜剝離法,使手術安全性效果得到一定提升,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治療效果較優(yōu)。觀察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各項指標恢復時間均明顯較短于對照組,從而可以表明采用腹腔鏡下系膜剝離法切除術可降低患者的胃腸功能產生的影響,使得患者各方面功能恢復正常的用時更短。基于手術方法的不同,系膜剝離法對明顯腫脹的闌尾處理辦法更為安全,減少了感染等風險[10],結果也提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常規(guī)切除術的更低,相比于常規(guī)的闌尾切除方法,采用系膜剝離法了切除闌尾可在切除闌尾的基礎上有效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提高手術預后效果[11,12]。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闌尾炎患者中,采用腹腔鏡系膜剝離法進行切除闌尾可有效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減少對胃腸功能的影響,優(yōu)化患者一般圍手術期指標,降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闌尾炎患者得到更好的預后,治療效果更優(yōu),可廣泛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