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書儀
1994年母親的逝去,開始讓我們頻繁地看到父親的哭泣:在醫(yī)院、在太平間、在火葬場、在青龍橋墓地,父親每一次直面母親離世的現(xiàn)實都會號啕大哭。在母親去世的最初五年,每一年我們都要去“上墳”五次:清明、忌日、上元、寒衣、除夕,父親率領(lǐng)我們到墳前給母親焚香、燒紙。每一次看著父親在母親的墳前焚化一大包金紙錠(那是他一個一個疊起來的),看著父親痛哭時擦不干的眼淚,看著父親稀疏的白發(fā)在寒風中抖動……我們也都忍不住落淚,我們落淚經(jīng)常更多的是因為看不了父親的悲傷,而不只是對于母親的追念。
小時候,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父母之間有過親密的話語和舉動。可是,家里無論多窮,兵馬司胡同52號母親的東屋里,桌子上都會有雪花膏和香粉、粉撲、口紅,那是母親的奢侈品;父親還會給母親買一毛五一個(當時,那是很高的價錢)的果子面包(面包里有核桃仁、葡萄干之類的果料)、烤饅頭,那些都是母親所愛……長大以后我漸漸地明白,那些也是父親對于母親獨特的“愛的表達”。母親去世以后,父親對于一起生活了整整一個甲子的母親的親情,全部化成了長流的淚水。
然而,父親仍然是“堅強”而“自立”的。母親死后,他選擇了自己過日子,他學會了熬豆粥、包餃子、燉肉、燉魚……他對我們說:“我什么都行,不用你們管?!彼麩醯闹庾臃浅:贸?,蔥、姜、大料、醬油等調(diào)料,都是嚴格按照早年他在肉食加工廠做臨時工的時候記錄下來的比例放置的。他用燉肘子招待我們,也把燉肘子帶到青龍橋去給母親嘗嘗。
我慢慢體會到,“人到中年百事哀”其實不假,那是因為他的機會越來越少,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明顯下降,而他的責任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人到老年就更加悲哀了,那是因為,他的兒女已經(jīng)進入盛年,有自信卻缺少歷練,有勇氣卻缺少失敗的經(jīng)驗,而此時,父母對子女的指揮已經(jīng)失靈。有時候,老人眼睜睜地看著眼前發(fā)生的一切卻無可奈何——不愿意兒女為了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事情再一次付出代價,特別是無法彌補的慘痛代價。這時候,父親就越來越多地把他的“憂心”和“無奈”化成淚水。
父親最擔心的是他唯一在外地的兒子,擔心他因為擇偶不良而生活不幸福,擔心他的退休金太少,生活貧困,有了病沒錢醫(yī)治。他擔心那個一個人過日子的女兒將來會沒有了下梢。他也因為幾個女兒“關(guān)系不和”而難過,他希望一家人都感情融洽。他盡心盡力地為我的三個妹妹做股票,不厭其煩地對她們講述“買到最低價、賣到最高價”的原則和訣竅……讓他做股票的女兒們都從他那里得到了錢、學到了有用的知識。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年輕時其實很少為自己遇到的困境而落淚,他做行商、做裝卸工、燒鍋爐、修暖氣管道、做和泥的小工、撿馬糞、撿槐花、撿馬齒莧、下鄉(xiāng)種地……一直是能屈能伸的。
他一單買賣掙過幾塊金條,做一天小工掙過一塊二毛錢,一天的工分也掙過三毛三分錢,可是父親從不怨天尤人。母親說過:“你姥姥說你爸爸心路寬,什么時候都是‘小車不倒總往前推。”他的一生都是推著這輛小車往前走,他以為生活的意義就是自己的責任,就是“掙錢”和“撫養(yǎng)子女”。為了養(yǎng)活我們,供我們上學,他什么苦都能吃,只要能掙到錢他就不覺得苦,從沒有為自己經(jīng)受的苦難而流淚。生性堅強的父親,把一生的淚水都集中到了他的暮年。
父親死后,我在父親的遺物里看到一張信紙,那是父親在母親去世百日那天寫給母親的信的留底,上面寫著:
賡虞:
自從你到人民醫(yī)院監(jiān)護室之后,又由監(jiān)護室去往西天,至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百天了。我實在太想你了,不知你現(xiàn)在在哪里?我給你燒去很多的錢,也不知你收到?jīng)]有,深以為念。我真誠地希望你用什么方法告訴我你的情況和我們給你的錢你收到?jīng)]有,托夢也可。你如果到家看我,我非常歡迎你。我真愿意你來看我,你很聰明,也必有靈驗。舊歷八月十五晚上或八月十六晚上,我給你送錢,地點在高碑胡同35號門前,你去取吧!
祝你好,不要惦記我。
藹光
舊歷八月十三日
父親在給母親寫這封信的時候,一定是淚流滿面的。
父親一定以為母親能夠收到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