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仁
今年110歲高齡的張力雄,是全國唯一健在的參加過長征的開國將軍。他1913年生于福建省上杭縣,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任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第三十四師第一〇〇團政委。1934年10月,張力雄率部從江西興國出發(fā),踏上二萬五千里征程。1936年1月,紅五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合并為紅四方面軍第五軍,張力雄任紅五軍第十五師第四十五團政委。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在會師前后進行的十多次戰(zhàn)斗中,華家?guī)X阻擊戰(zhàn)最為艱苦和激烈。張力雄率部參加了這場戰(zhàn)斗。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的勝利會師,對國民黨在西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造成嚴重威脅。對此,蔣介石十分恐慌,立即組織“通渭會戰(zhàn)”,調集胡宗南、王鈞、關麟征、丁德隆、毛炳文、于學忠、王以哲等部25萬大軍,在西北“剿匪”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朱紹良的指揮下,發(fā)起大規(guī)模的攻勢,企圖阻擊紅軍西渡黃河進據(jù)河西,并將紅軍消滅于黃河以東、渭水以北地區(qū)。
根據(jù)得到的情報,中共中央決定提前執(zhí)行寧夏戰(zhàn)役計劃,并于10月11日發(fā)布《十月份作戰(zhàn)綱領》,以3個方面軍合力奪取寧夏,完成從北面接通蘇聯(lián)的任務,實現(xiàn)西北抗日的新局面。
為了確保3個方面軍會師后北上和西進的安全,根據(jù)紅四方面軍的作戰(zhàn)部署,紅五軍奉命在甘肅省通渭縣與會寧縣交界的華家?guī)X設伏阻擊敵人。
長征途中,不管在紅一方面軍還是紅四方面軍,紅五軍一直都作為后衛(wèi)部隊,打阻擊是紅五軍的強項。
10月20日,紅五軍四十五團團長葉崇本、政委張力雄奉命趕到大墩梁(今屬甘肅省會寧縣中川鄉(xiāng)),參加軍部召開的作戰(zhàn)會議。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委黃超、副軍長羅南輝、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以及各師師長、政委,各團團長、政委等參加會議。
董振堂高興地對大家說:“告訴你們一個喜訊,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了!”大家聽了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董振堂接著說:“為了抗擊敵人的進攻,確保會師后安全北上,上級命令我們在華家?guī)X一帶打一場阻擊戰(zhàn)。根據(jù)華家?guī)X的地形地貌,我們決定采取前輕后重、梯次阻擊的作戰(zhàn)方案——第三十七團部署在華家?guī)X腳下馬營鎮(zhèn)(今屬甘肅省通渭縣),作為第一道防線;第三十九團、第四十三團、第四十五團部署在大墩梁北山制高點官堡子周圍,作為第二道防線。軍指揮所設在大墩梁的土堡中?!?/p>
張力雄、葉崇本知道即將迎來的是一場惡仗,會后便立即帶領第四十五團的連以上干部勘察戰(zhàn)場。
大墩梁是屬華家?guī)X山系的一道山岡,位于華家?guī)X主峰區(qū)域,海拔近2000米,北鄰厲河之源,南控西(安)蘭(州)大道,荒山禿嶺,無險可守??辈旎貋砗?,團部召開作戰(zhàn)會議,葉崇本部署作戰(zhàn)任務后,張力雄強調:“我們的對手是國民黨第三十七軍。無湘不成軍,該軍前身為湘軍,曾參加對中央蘇區(qū)的第四次、第五次‘圍剿’,多次與我們交手,戰(zhàn)斗作風兇悍,尤其善于攻堅。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用實際行動來保證主力部隊北上和西進!”
大戰(zhàn)在即,部隊面臨的困難像華家?guī)X一樣壓在張力雄的肩上。一是子彈奇缺。第四十五團1936年1月在四川省丹巴縣組建后,幾乎無日不行軍、無日不作戰(zhàn),平均每支槍僅有10余發(fā)子彈,消耗的子彈只能從敵人手中繳獲。二是兵員不足。全團僅900余人,部隊進入甘肅后,沿途雖然有少數(shù)群眾參加紅軍,但是無法彌補戰(zhàn)斗和疾病造成的大量減員。三是糧食匱乏。隴中地廣人稀、生產落后,籌糧十分困難,部隊只能靠土豆和野菜充饑,最好的時候每天也只能吃到兩稀一干。
要確保部隊敢打仗、善打仗、打勝仗,戰(zhàn)時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張力雄和營連政工干部深入一線,做好宣傳鼓動工作。在紅軍勝利會師消息的鼓舞下,全團官兵斗志旺盛、士氣高昂,連夜構筑防御工事,抓緊做好戰(zhàn)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10月21日清晨,敵三十七軍9個團排成4路縱隊沿公路向紅五軍的第一道防線撲來,一場空前激烈的阻擊戰(zhàn)在馬營到大墩梁20多公里的山梁和溝壑間打響。當敵人進入伏擊圈后,埋伏在華家?guī)X下公路兩側高地的第三十七團立即發(fā)起攻擊,子彈、手榴彈雨點般地射向敵群,敵人當即躺倒一片,其他人趕忙散開,趴在馬路兩邊開槍還擊。
這時,隨著一陣嘹亮的沖鋒號聲,第三十七團的戰(zhàn)士們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潮水般地迅速撲向敵人。敵人亂了陣腳,慌忙順著公路向南逃跑,來不及逃跑的都舉手繳槍,乖乖地當了俘虜。不到30分鐘,一場漂亮的伏擊戰(zhàn)干凈利落地結束了。
遭受重創(chuàng)的敵人立即組織反擊,從蘭州機場起飛的7架美制霍克戰(zhàn)斗機沿著公路向西面飛來,在第三十七團陣地上空瘋狂地投彈和掃射。敵機呼嘯而去后,敵人步兵又以整營、整團的兵力發(fā)起集中沖鋒。
與數(shù)倍敵人整整鏖戰(zhàn)一天,第三十七團損失慘重,被迫北撤,團參謀長王力和100多名指戰(zhàn)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處于第二道防線的張力雄密切關注當天的戰(zhàn)況,及時與葉崇本研究對策,完善阻擊方案。深秋的大墩梁晝夜溫差大,夜間氣溫降到零下5℃,官兵大多穿著從藏區(qū)帶來的棕櫚樹棕織成的衣服,只能躺在戰(zhàn)壕里抱團取暖。
22日黎明時分,董振堂來到第四十五團陣地視察戰(zhàn)情。張力雄是董振堂的老部下,他從紅軍學校畢業(yè)后分配到紅五軍團,4年里先后擔任指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一直在董振堂的培養(yǎng)和關心下成長。董振堂關切地問道:“準備工作怎么樣了?部隊士氣如何?”張力雄回答道:“各項準備工作已經(jīng)就緒,在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的鼓舞下,部隊斗志旺盛,士氣高昂,我們有信心打好明天這一仗?!倍裉眯χf道:“你們團長、政委有信心,我就放心了。明天要注意節(jié)省彈藥,把敵人放近了再打。”
10月23日,晨曦初露,戰(zhàn)斗再次打響,敵第三軍、第三十七軍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向大墩梁第五軍陣地發(fā)起總攻。第四十五團陣地上頓時火光沖天,硝煙彌漫。當敵人炮火向縱深延伸時,張力雄命令全團官兵迅速進入陣地,為了節(jié)省極為有限的子彈,他要求一定要等敵人進入有效射程后再開火。
很快,敵人在輕重機槍的掩護下沖向第四十五團陣地,500米、200米、100米……進入50米后,“打!”隨著葉崇本的一聲怒吼,紅軍的機槍、步槍、手榴彈齊發(fā),陣地前的敵人倒下一片,活著的連滾帶爬抱頭鼠竄,“受傷官兵,橫拋山野,呻吟呼號,坐以待亡,殊覺慘痛”。
敵人惱羞成怒,又調來3架戰(zhàn)斗機,肆無忌憚地對紅五軍陣地進行俯沖掃射和輪番轟炸。第四十五團既沒有藏身掩體,又沒有防空武器,部隊損失慘重,一營副營長和90余名官兵犧牲,全團一半的伙食擔子被炸毀。
不幸的是,敵機投擲的一串炸彈直接命中紅五軍指揮部,年僅28歲的副軍長羅南輝被炸得粉身碎骨。羅南輝是四川省成都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三軍副軍長、軍長,1936年1月,紅三十三軍與紅五軍團在四川丹巴正式合編為紅五軍后任紅五軍副軍長。他智勇雙全、關心部屬,在官兵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不幸犧牲的消息傳來,張力雄非常悲痛,決心為羅副軍長報仇。
在正面進攻受阻后,敵人改變戰(zhàn)術,安排一個營從第四十五團三營陣地側翼迂回。如果敵人這一企圖得逞,勢必打亂全團防御部署。千鈞一發(fā)之際,張力雄和葉崇本命令二營、三營固守陣地,他倆率領一營和特務連躍出掩體,向敵人猛撲過去。
狹路相逢勇者勝。敵我雙方在大墩梁上展開一場慘烈的肉搏戰(zhàn)。葉崇本手執(zhí)一把寒光閃閃的大刀沖在隊伍最前面,奮不顧身地向敵人砍去,一時血光四濺;張力雄則從特務連戰(zhàn)士手中抓過一挺輕機槍,大聲喊道:“同志們沖啊,堅決打退敵人的進攻!”
敵軍營長見狀忙狂叫:“給我打掉沖在前面的共匪軍官!”子彈呼嘯而來,張力雄突然感到右胸被什么東西撕了一下,低頭一看右胸口袋的一個土造筆記本被子彈打得粉碎,擦身而過的這顆子彈雖然沒有打傷他,卻把他身邊的旗語兵小王左腿打斷。張力雄端著輕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沖在最前面的敵人成片倒下。
看到團長、政委拼命,戰(zhàn)士們也玩命了,怒吼著“沖啊!殺啊!為羅副軍長報仇!”的口號,向敵人展開猛烈的反擊,大墩梁上血肉橫飛,尸橫遍野。敵人被紅軍銳不可當?shù)臍鈩輫樀眉娂姷纛^就跑,跑不了的就跪在地上直喊饒命,雙手將槍舉過頭頂。
大墩梁戰(zhàn)斗持續(xù)到下午5時多,紅五軍圓滿完成紅四方面軍下達的“我軍以控制西蘭大路20日前在我手中,以運動防御手段盡量遲滯敵人前進,相機消滅敵人之一部為目的”的作戰(zhàn)任務。隨后,董振堂下達作戰(zhàn)命令,要求各部隊發(fā)起反沖鋒,然后交替掩護,從毛牛川向會寧城方向撤退。在向會寧縣城轉移的過程中,第四十五團遭到敵機的轟炸掃射,又有10多名戰(zhàn)士中彈犧牲。張力雄指揮部隊匆匆掩埋好戰(zhàn)友們的尸體,一邊防空一邊行軍,黃昏時全團才整隊進入會寧縣城。
1936年10月27日,朱德、張國燾致電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周恩來:“五軍此次在會寧一帶激戰(zhàn)兩日夜,敵機7架轟炸,傷亡887人,炸毀與損失槍支380條,干部、彈藥消耗、傷亡甚大,羅南輝同志犧牲?!彪m然紅五軍在華家?guī)X之戰(zhàn)中損失較大,但是順利完成了阻擊任務,張力雄所在的四十五團也因出色表現(xiàn)受到上級的表揚。
10月30日,張力雄率部跟隨第五軍從甘肅省靖遠縣三角城渡口西渡黃河。11月11日,紅四方面軍河西部隊改稱西路軍,踏上了悲壯的西征之路。1937年1月20日,第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在高臺血戰(zhàn)中壯烈犧牲。1937年3月,第五軍參謀長李屏仁身負重傷以身殉職;1938年初,第五軍政委黃超被害。至此,第五軍5名軍職干部無一幸存。
張力雄在高臺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在當?shù)厝罕姷难谧o下僥幸脫險。70多年后,張力雄在百歲生日慶典上動情地說道:“我是一名幸存者、幸運者、幸福者!”
(責任編輯:徐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