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義 楊苗苗(通訊作者) 王紀春 穆冬梅
(1.城固縣醫(yī)院;2.城固縣婦女兒童醫(yī)院;3.城固縣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陜西 漢中 723000)
膿毒癥(Sepsis)是一種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其發(fā)病機制是嚴重感染引起宿主反應失調(diào),大量炎性因子釋放,導致的致命性多器官功能障礙。是ICU 患者最常見的死因,病死率約為11%,而膿毒癥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會增加70%[1]。CRRT 已被證實對急性腎損傷治療有確切療效,而對膿毒癥的治療頗有爭議,本研究,針對膿毒癥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CRRT治療并對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3 年3 月在城固縣醫(yī)院ICU 住院的膿毒癥(包括急性重癥胰腺炎、敗血癥、重癥肺炎、嚴重泌尿系感染疾?。┖喜⑿牧λソ呋颊?0 例,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5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24 例;年齡30~71 歲,平均(43.46±2.42)歲。實驗組男22 例,女23 例;年齡28~72 歲,平均(42.45±2.17)歲。兩組基本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P>0.05)。心力衰竭的評定:BNP>500 pg/mL,且伴有不同程度雙下肢水腫。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膿毒癥bundle 治療,包括抗感染、激素抗炎、補液、糾正電解質(zhì)紊亂、腸外營養(yǎng)支持,治療期間檢測乳酸、氧合指數(shù)、PCT、BNP、心肌損傷標記物等指標。治療中如出現(xiàn)急性呼吸衰竭或ARDS,及時行經(jīng)口氣管插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機械通氣,循環(huán)不穩(wěn)定者使用升壓藥物;患者腸道通暢后,給予勻漿膳食或腸內(nèi)營養(yǎng)乳劑。如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給予止血、抑酸治療。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合并CRRT 治療,采用CVVHDF 模式,根據(jù)患者凝血功能,分別采用低分子肝素鈣體內(nèi)或枸櫞酸體外抗凝方式。無出血傾向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首次劑量1000~5000 IU,維持劑量為3~15 IU·kg-1·h-1;有出血傾向的患者采用枸櫞酸體外抗凝:通過血管動脈端輸入濃度4%的枸櫞酸鈉抗凝劑,輸入速率為血流速率的2.5%,通過外周靜脈補充10%的葡萄糖酸鈣,速率為枸櫞酸鈉速率的6.1%。根據(jù)濾器后離子鈣及體內(nèi)離子鈣調(diào)用量,使濾器后離子鈣維持在0.2~0.4 mmol/L間,體內(nèi)離子鈣維持在0.2~1.2 mol/L 之間。
1.3 觀察指標 (1)心功能指標:對照組及實驗組均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72 h 后用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檢測儀檢測兩組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心臟指數(shù)(CI)、每搏輸出量(SV)。檢測BNP 及肌鈣蛋白、CK-MB水平。(2)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72 h 內(nèi)檢測炎性指標檢測:乳酸、PCT、hs-CRP、氧合指數(shù)。(3)治療終點指標:生存率及ICU 總住院天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P<0.05(雙側(c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功能:與對照組相比,治療前BNP 下降水平、CK-MB 及肌鈣蛋白水平、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心臟指數(shù)(CI)、每搏輸出量(SV)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各項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心功能、PCT、hs-CRP、乳酸、氧合指數(shù)水平比較 (±s)
時間組別BNPCK-MBcTnI治療前 對照組 945.08±113.45 57.42±16.25 3.65±0.42 LVEF/%35.2±3.14 CI/(min·m2)1.79±0.35 SV/mLLachs-CRP 氧合指數(shù)PCT 48.56±7.25 5.8±1.2 21.16±2.75 182±17 15.26±11.42實驗組 956.32±129.6658.42±9.43 3.42±0.92 37.±7.561.75±0.36 49.68±7.33 5.6±0.9 20.84±2.60 185±12 16.38±5.42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治療后對照組 624.33±85.1236.42±8.252.81±0.57 37.2±4.22.13±0.39 52.47±2.82 3.7±0.9 12.44±1.82 212±16 9.13±5.42實驗組 558.32±129.66 28.27±6.432.37±0.65 48.5±6.9 2.76±0.44 P 值<0.05<0.05<0.05<0.05<0.05 64.57±4.99 2.8±0.4 7.95±0.15 285±19 3.26±1.38<0.05<0.05<0.05<0.05<0.05
2.2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PCT 及hs-CRP 下降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乳酸降低水平、氧合指數(shù)提升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生存率及ICU 總住院天數(shù)比較:實驗組總生存率高于對照組、ICU 總住院天數(shù)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生存率及ICU 總住院天數(shù)比較
膿毒癥患者在內(nèi)毒素刺激下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從而產(chǎn)生大量炎性因子,形成免疫炎癥瀑布反應,直接或間接抑制心肌線粒體復合體活性,造成膿毒性心肌損害導致左室舒張功能和左室射血能力下降,從而誘發(fā)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膿毒癥嚴重并發(fā)癥,也是膿毒癥最重要的死亡原因[2]。流行病學研究結(jié)果顯示,約40%膿毒癥患者出現(xiàn)心肌抑制,病死率達70%[3]。且膿毒癥可通過炎癥細胞浸潤、激活補體、抑制線粒體功能、誘導心肌細胞凋亡等多種途徑導致心肌抑制,泵功能衰竭[4]。常規(guī)對于膿毒癥合并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療原發(fā)病及強心、利尿、擴管、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治療。CRRT 優(yōu)于其他腎替代模式是由于在容量控制、穩(wěn)定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低灌注時的酸堿平衡、改善心肌病的心衰等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即使是血液動力學穩(wěn)定的膿毒癥患者CRRT 也有額外優(yōu)點,如高熱時可持續(xù)控制體溫,液體滲漏時避免器官轉(zhuǎn)移性水腫等[5]。選用CRRT(CVVHDF)模式可改善難治性膿毒癥休克和嚴重膿毒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從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存活率。CRRT 具有以下優(yōu)點:1.精準液體管理,可根據(jù)心衰程度,制定24 h 內(nèi)目標脫水量,可更好地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尤其適應于嚴重膿毒癥,循環(huán)障礙患者;2.CVVHDF 模式下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質(zhì),降低炎癥因子大量釋放產(chǎn)生的瀑布效應。本研究證實,與對照組(常規(guī)集束化治療)相比,實驗組(CRRT組)其BNP、CK-MB、cTnI 數(shù)值改善更為明顯,說明CRRT 有效降低心臟負荷,改善心力衰竭,對膿毒性心肌損傷有明顯治療作用。這與南奇延等[6]研究一致。
綜上,CRRT 對于膿毒癥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介質(zhì),降低臨床死亡率,降低機械通氣時間,縮短ICU 住院時間,臨床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