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寫話是小學第一學段安排的書面表達活動,從寫作的角度看寫話處于寫作的起步階段,學生難以做到獨立開展寫話活動。因此,教師需要從教材出發(f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典范句式,進行有效的遷移訓練,提高學生初步的書面表達水平。
有人認為低年級學生寫話是零起點,需要從頭開始。實際上,學生閱讀課文、口語交際等都可以作為寫話的有效鋪墊。在寫話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和想象中的事物。
寫話訓練在低年級是作為《語文園地》的一個板塊安排的,在寫話主題的選擇上,編者盡量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如“我最喜歡的玩具”“寫一寫你的好朋友”“對大自然的疑問”“我想養(yǎng)一個小動物”等,指向的就是寫自己想說的話;而“看圖寫話——貓和老鼠”“雞蛋殼的玩法”等,指向的就是寫想象中的事物。
在教材中,每次安排的寫話訓練都有明確的訓練方向,教師在寫話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寫出具有書面語特點的話,注意從寫一句話發(fā)展到寫一段話,即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這是寫話訓練的保底性目標。這些寫話訓練方向方面的要求在教材中是通過具體的例子體現(xiàn)出來的。如“寫一寫你的好朋友”,教材是通過“長什么樣子”和“我們經(jīng)常做的事”兩個角度提供示例的,具體的例句如:“他的臉圓圓的,笑起來有個小酒窩?!薄拔覀兲焯煲黄鹕蠈W,一起回家?!边@樣的句子具有完整、通順的特點,也是學生學習的范例。因此,教師在寫話的目標上需要重視規(guī)范性的要求,使學生在書面語表達的起點能夠走得更扎實。
在具體寫話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學情,提供適合學生特點的表達支架,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語言遷移,達到內(nèi)化的效果。
首先教師應根據(jù)寫話的目標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真實的交際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產(chǎn)生想說想寫的欲望,并進入寫起來、寫下去的情境之中。如教學《雞蛋殼的玩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表達情境:“同學們都吃過雞蛋,有沒有吃過雞蛋殼呢?你們吃過的雞蛋的蛋殼都去哪兒了?有沒有想過那些蛋殼是可以用來玩的?大家心里肯定會嘀咕:我們有那么多新奇的玩具,誰還會玩雞蛋殼呢?雞蛋殼有什么好玩的呢?你這樣的想法就太缺乏想象力了,不信,我們一起去看看別人是怎么玩雞蛋殼的!”有了這樣的情境引導,學生再看到教材中呈現(xiàn)的雞蛋殼的多種玩法,就會激發(fā)也來“玩一玩”的興趣,之后寫出自己想玩的方法,精彩就在其中了。其次,教師需要重視語段仿寫訓練。在寫話訓練中,學生寫出的句子顯得干巴巴的,一句話寫完了不知道怎么往下寫。遇到這種情況,教師不妨讓學生通過仿寫語段形成比較厚實的寫話能力。如教學《楓樹上的喜鵲》,課文中有比較典范的語段是“我看見喜鵲阿姨站在窩邊,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教他們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自己發(fā)明的拼音字母……”教師引導學生仿寫這一語段時,一要注意三個“一會兒”能夠?qū)懗霰容^多的情形,顯示表達的內(nèi)容豐富,二要注意最后的“一會兒”所學習的“拼音字母”,正是下文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二者之間具有自然銜接與過渡的特點,這就是把句子寫下去的表達秘妙所在。教師重視從教材中挖掘這樣具有表達秘妙的語段讓學生進行仿寫,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話能力。
在寫話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這種培養(yǎng)僅僅靠寫還不夠,還需要借助及時評價,督促學生持續(xù)不斷地練習,才能提高寫話的能力。
首先,教師要鼓勵低年級學生寫話。在寫話訓練時,教師要讓學生自由地寫,寫自己想說的話,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完成的寫話作業(yè),即使只寫了一句很簡單的話,教師都要鼓勵學生動筆的行為,讓學生產(chǎn)生寫下去的愿望。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多“發(fā)表”,調(diào)動學生的寫話積極性。發(fā)表學生寫話作品的路徑和方法很多,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寫話水平,將其發(fā)表到不同的平臺。這些以發(fā)表為手段的評價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
總之,在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規(guī)范的書面表達,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在仿寫中不斷提高表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