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陳丹蝶, 陳書琴, 盧靜怡, 杜紅方, 李陽源, 郭玉光
(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珠海 519000)
在動物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常用玉米-豆粕型飼糧,但隨著玉米價格的增漲,使得控制飼養(yǎng)成本成為當前養(yǎng)殖業(yè)的主要問題之一。 小麥營養(yǎng)價值與玉米相近,但其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含量較為豐富,造成腸道內(nèi)食糜黏度增加,產(chǎn)生腹瀉現(xiàn)象等,降低小麥的應(yīng)用價值(朱喜玲等,2021)。 據(jù)報道, 腸道食糜黏度的降低是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將原料中的NSP 降解,進而提高飼糧的通過率,加大養(yǎng)分與腸道的接觸面積,促進動物生長性能(Yuan 等,2017)。 木聚糖酶是NSP 酶的一種,可降解NSP 減輕腸道黏度增加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并且在小麥型飼糧中已應(yīng)用多年(姜文聯(lián)等,2019),具有改善腸道屏障完整性、減輕炎癥反應(yīng)并提高抗氧化性能等功能(Jayaraman 等,2018)。Liu 等(2012)研究表明,將木聚糖酶添加到小麥型飼糧中降低了腸道食糜的黏度。 高林青等(2018)研究表明,肉雞菜籽粕型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養(yǎng)分消化率和生長性能。 Bedford(1996)與王冬群等(2013)研究表明,飼料中NSP可被木聚糖酶降解從而提高養(yǎng)分消化率。 木聚糖被木聚糖酶降解成具有益生作用的低聚木糖,且對木聚糖含量較高的小麥型飼糧作用較為明顯。低聚木糖可促進免疫細胞增殖, 并抑制炎癥的發(fā)生(Hansen 等,2019;Samanta 等,2015)。 另外,酸性木聚糖酶在酸性條件下有較高的耐受性, 且耐酸效果優(yōu)于中性木聚糖酶, 進而可保持較高活性通過胃消化階段進入小腸發(fā)揮作用, 且目前的試驗研究中較少比較小麥型飼糧中添加二者對肉雞免疫與抗氧化指標、腸道緊密連接蛋白(ZO-1)、腸道食糜黏度與pH 的影響。 因此,在本試驗條件下, 旨在研究對比中性木聚糖酶與酸性木聚糖酶應(yīng)用于小麥型飼糧中,對肉雞生長性能、養(yǎng)分消化率、免疫與抗氧化功能、ZO-1、食糜黏度與pH 的影響,為實際生產(chǎn)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1.1 試驗材料 酶制劑分別為酸性木聚糖酶(酶活29805 U/g,來源畢氏酵母菌)與中性木聚糖酶(酶活27425 U/g,來源畢氏酵母菌),試驗基礎(chǔ)飼糧為50%小麥型飼糧,參照NRC(1994)進行配制粉狀配合料,其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chǔ)飼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風干基礎(chǔ))
1.2 試驗設(shè)計 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設(shè)計,選用800 只健康的1 日齡羅斯308 雛雞, 并將雛雞隨機分為4 組, 每組10 個重復, 每個重復20 只雞(公母各半)。 4 個處理組分別為: 對照組, 飼喂50%小麥基礎(chǔ)飼糧;試驗組1,基礎(chǔ)飼糧+4 U/g 中性木聚糖酶;試驗組2,基礎(chǔ)飼糧+2 U/g 酸性木聚糖酶;試驗組3,基礎(chǔ)飼糧+4 U/g 酸性木聚糖酶。試驗分為1 ~21 日齡、22 ~42 日齡2 個階段,共42 d。
1.3 飼養(yǎng)管理 試驗期間各組的飼養(yǎng)管理條件保持一致,日常管理均按照飼養(yǎng)管理手冊進行,試驗雞進行自由采食和飲水, 按常規(gu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
1.4 指標檢測及測定方法
1.4.1 生長性能的測定 于第21 和42 日齡,雞只空腹12 h 后以重復為單位進行稱重,并對余料進行統(tǒng)計,并計算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肉比(F/G)。
1.4.2 消化性能的測定 采用外源指示劑法(TiO2)進行養(yǎng)分消化試驗。 35 ~38 日齡進行外源指示劑預飼,35 日齡上午9 點清糞,間隔24 h 收糞一次,一共收糞3 次。 以重復為單位,將每次收集的糞樣混合均勻,剔除其中的皮屑、羽毛等,放入65 ℃烘箱烘干,回潮24 h 后為風干樣品,粉碎過40 目篩并混合均勻, 裝入樣品袋中干燥保存,待測定用。 按國標檢測方法測定飼糧與糞樣中干物質(zhì)(DM)(GB/T 6435-2014)、粗脂肪(EE)(GB/T 6433-2006)、粗蛋白質(zhì)(CP)(GB/T 6432-2018)和鈣(Ca)(GB/T6436-2002)的含量,總能(GE)使用氧彈儀測定,并計算消化率。
1.4.3 血液指標的測定 于42 日齡,空腹稱重后每個重復取平均體重相近的2 只雞, 翅靜脈采血10 mL,隨后3500 r/min 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上清液-20 ℃保存待測。 總蛋白 (TP)、 白蛋白(ALB)、球蛋白(GLB)、A/G 和尿素氮(UA)分別使用雙縮脲法、溴甲酚綠法、計算法和速率法測定,所用試劑盒購自科方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劑測定(ELISA)法測定, 所用試劑盒購自武漢優(yōu)爾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4 回腸與肝臟抗氧化指標的測定 于42 日齡, 空腹稱重后每個重復取平均體重相近的2 只雞,翅靜脈采血二氧化碳處死,分離內(nèi)臟后取回腸中段及部分左側(cè)肝臟,迅速放入液氮中儲存待測?;啬c及肝臟中總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總抗氧化能力檢測試劑盒(ABTS 法)測定,過氧化氫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均采用紫外比色法測定, 所用試劑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5 緊密連接蛋白(ZO-1)表達量的測定 于42 日齡,空腹稱重后每個重復取平均體重相近的2 只雞,翅靜脈采血二氧化碳處死,取出回腸中段放于液氮中儲存,用于ZO-1 表達量測定,測定方法為熒光定量PCR。
1.4.5.1 試驗器材與耗材 試驗器材: 低溫型研磨儀、臺式高速冷凍型微量離心機、熒光定量PCR儀、超凈工作臺、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標準試劑型純水儀、 離心管和TIP 頭。 試驗試劑:RNA 提取液、三氯甲烷、異丙醇、無水乙醇、HyPureTMMolecular Biology Grade Water、ServicebioRT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2×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None ROX)和引物。 75%乙醇:Hy-Pure TMMolecular Biology Grade Water 配制,離心管、TIP 頭均濕熱滅菌40 min,干燥。
1.4.5.2 熒光定量PCR 試驗步驟 總RNA 抽提(槍頭和離心管均經(jīng)過濕熱滅菌,無RNA 酶):(1)取勻漿管,加入1 mL 的RNA 提取液,置冰上預冷;(2)取100 mg 組織,加入到勻漿管中;(3)研磨儀充分研磨直至無可見組織塊;(4)12000 r/min離心10 min 取上清;(5) 加入250 μL 三氯甲烷,顛倒離心管15 s,充分混勻,靜置3 min;(6)4 ℃下12000 r/min 離心10 min;(7) 將400 μL 上清轉(zhuǎn)移到一新的離心管中, 加入0.8 倍體積的異丙醇, 顛倒混勻;(8)-20 ℃放置15 min;(9)4 ℃下12000 r/min 離心10 min, 管底的白色沉淀即為RNA;(10)吸除液體,加入75%乙醇1.5 mL 洗滌沉淀;(11)4 ℃下12000 r/min 離心5 min;(12)將液體吸除干凈,將離心管置于超凈臺上吹3 min;(13)加入15 μL 無RNA 酶的水溶解RNA;(14)55 ℃孵育5 min;(15) 使用Nanodrop 2000 檢測RNA 濃度及純度: 儀器空白調(diào)零后取2.5 μL 待測RNA溶液于檢測基座上,放下樣品臂,使用電腦上的軟件開始吸光值檢測;(16)將濃度過高的RNA 進行適當比例的稀釋,使其終濃度為100 ~500 ng/μL。
反轉(zhuǎn)錄 (槍頭和PCR 均經(jīng)過濕熱滅菌,無RNA 酶):(1)逆轉(zhuǎn)錄反應(yīng)體系配制(推薦20 μL反應(yīng)體系)。 分別加入5×Reaction Buffer(4 μL)、Oligo (dT)18Primer (100 μmol)(0.5 μL)、And Random Hexamer primer (100 μmol)(0.5 μL)、ServicebioRT Enzyme Mix (1 μL)、Total RNA*(10 μL),最后加入RNase free water 并定容至20 μL;(2) 輕輕混勻并離心;(3) 逆轉(zhuǎn)錄程序設(shè)置。25 ℃(5 min)、42 ℃(30 min)、85 ℃(5 s)。
定量PCR:(1)取0.2 mL PCR 管,配制反應(yīng)體系。 2× qPCR Mix(7.5 μL)、2.5 μmol 基因引物(上游+下游)(1.5 μL)、反轉(zhuǎn)錄產(chǎn)物(cDNA)(2.0 μL)、ddH2O(4.0 μL)。 每個反轉(zhuǎn)錄產(chǎn)物配制3 管;(2)PCR 擴增。第一步95 ℃(10 min)預變性;第二步95 ℃(15 s) 變性,60 ℃(30 s) 退火/延伸;第3 步65 ℃→95 ℃,每升溫0.5 ℃,采集一次熒光信號。
結(jié)果處理:采用ΔΔCT 法進行處理,A=CT(目的基因,待測樣本)- CT(內(nèi)標基因,待測樣本);B=CT(目的基因,對照樣本)- CT(內(nèi)標基因,對照樣本);K=A-B;表達倍數(shù)=2-K。
雞腸道ZO-1 基因引物序列:5’-3’端F:CTGG GGCTCATCTGAAGGGT,R:GGACGCTGGGATGA TGTTCT,長度308 bp。
1.4.6 回腸食糜黏度及pH 的測定 于42 日齡,空腹稱重后每個重復取平均體重相近的2 只雞,翅靜脈采血二氧化碳處死,現(xiàn)場取回腸末端食糜。pH 采用雷磁pH 計測定, 測定前對pH 計進行標定, 剩余部分食糜迅速放入液氮中儲存待黏度測定。黏度采用Brookfield 錐板黏度計(DV2TLVCP)進行測定,測樣體積0.5 mL,溫度25 ℃,轉(zhuǎn)子型號CPA-40Z,單位mPa·s。
1.5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經(jīng)Excel 處理后, 采用單因素隨機設(shè)計基礎(chǔ)原理, 使用SPSS 27.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多重比較使用Duncan 氏法。結(jié)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以同行肩標相同字母或無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P >0.05),肩標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 <0.05)。
2.1 木聚糖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見, 1 ~21 日齡各組間肉雞生長性能無顯著差異(P >0.05);22 ~42 日齡,試驗組3 肉雞42 日齡體重、ADG 較對照組與試驗組1 分別顯著提高5.23%、2.95%和5.74%、3.58%(P <0.05),試驗組2 與試驗組3 間的末重、 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間的ADG 均無顯著差異(P >0.05),試驗組3 F/G 較對照組顯著降低3.49%(P <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間無顯著差異 (P >0.05);1 ~42 日齡, 試驗組3 肉雞ADG 和ADFI較對照組顯著提高5.34%(P <0.05) 和2.56%(P<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間的ADG無顯著差異(P >0.05), 試驗組2 與試驗組3 的ADFI 無顯著差異(P >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和試驗組2 的ADFI 無顯著差異(P >0.05),試驗組3 F/G 較對照組顯著降低3.11%(P <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無顯著差異 (P >0.05), 試驗組1 與試驗組2 無顯著差異 (P >0.05)。由此可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雞生長性能, 且效果優(yōu)于中性木聚糖酶。
表2 木聚糖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木聚糖酶對肉雞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 由表3可見,各組間DM、EE 和Ca 的消化率均無顯著差異(P >0.05),試驗組3 CP、GE 消化率較對照組與試驗組1 分別顯著提高8.68%、5.67%和7.55%、3.03%(P <0.05),試驗組2 與試驗組3 的CP 消化率無顯著差異(P >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的CP 消化率無顯著差異 (P >0.05),各試驗組間的GE 消化率無顯著差異(P >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間GE 消化率無顯著差異(P >0.05)。 由此可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可提高養(yǎng)分消化率,進而達到促進生長性能的作用。
表3 木聚糖酶對肉雞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 %
2.3 木聚糖酶對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4 可見,各組間血清中ALB、A/G、UA 和IgM 含量差異均不顯著(P >0.05),試驗組3 TP、GLB、I-gA 較對照組與試驗組1 分別顯著提高12.35%和9.22%、14.92%和10.46%、18.25%和18.14%(P <0.05),試驗組2 與試驗組3 間、對照組與試驗組1和試驗組2 間的TP、GLB 和IgA 均無顯著差異(P >0.05),試驗組1、2、3 IgG 含量較對照組分別顯著提高4.29%、4.76%、4.66%(P <0.05),且各試驗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 >0.05)。 由此可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雞免疫能力。
表4 木聚糖酶對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2.4 木聚糖酶對肉雞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由表5可見,各組間回腸T-AOC、CAT、GSH-Px 和MDA均無顯著差異(P >0.05),試驗組3 SOD 較對照組與試驗組1 分別顯著提高15.53%、17.15%(P <0.05), 對照組與試驗組1 和試驗組2 間的SOD無顯著差異(P >0.05);各組間肝臟T-AOC、CAT和MDA 均無顯著差異(P >0.05),試驗組3 SOD、GSH-Px 較對照組與試驗組1 分別顯著提高12.65%、8.13%和46.45%、46.15%(P <0.05),試驗組1 與試驗組2 的SOD 無顯著差異 (P >0.05),對照組與試驗組1 的GSH-Px 無顯著差異(P >0.05)。 由此可見, 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酸性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雞抗氧化能力。
表5 木聚糖酶對肉雞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2.5 木聚糖酶對肉雞ZO-1、 食糜pH 與黏度的影響 由表6 可見, 各組間食糜pH 均無顯著差異(P >0.05),從數(shù)值上看,試驗組3 的食糜pH最低; 試驗組1、2、3 ZO-1 表達量較對照組分別提高26.00%、25.00%和28.00%,均差異顯著(P <0.05),試驗組間無顯著差異(P >0.05),從數(shù)值上看,試驗組3 的ZO-1 表達量最高;試驗組3 食糜黏度較對照組與試驗組1 分別降低45.08%、21.19%,均差異顯著(P <0.05),試驗組2 與試驗組3 無顯著差異(P >0.05)。由此可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可提高腸道屏障功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腸道食糜黏度與pH。
表6 木聚糖酶對肉雞ZO-1、食糜pH 與黏度的影響
3.1 木聚糖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木聚糖酶是NSP 酶的一種, 具有可降解飼糧中NSP、提高飼料養(yǎng)分消化率和生長性能的效果 (王曉佳,2021)。Esmaeilipour 等(2011)研究表明,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顯著提高了肉雞1 ~21 日齡的ADG,降低了F/G。 在本試驗研究中各組肉雞1 ~21 日齡生長性能無顯著差異,但從數(shù)值上看木聚糖酶有促進生長性能的趨勢。 其中, 本研究試驗組3 的21 日齡體重較試驗組1 提高1.76%,F(xiàn)/G降低3.70%, 且試驗組1 的F/G 與對照組間無顯著差異。同時,Kalmendal 等(2012)研究也表明,在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顯著降低了肉雞1 ~21 日齡的F/G。 呂秋鳳等(2010)研究表明,肉雞飼糧中添加NSP 酶可提高肉雞1 ~21 日齡和1 ~42 日齡的ADG,降低22 ~42 日齡和1 ~42 日齡的F/G。本試驗研究中,試驗組3 的42 日齡體重較試驗組1 提高2.95%,22 ~42 日齡和1 ~42 日齡的ADG 分別提高3.58%和3.01%, 且F/G 分別降低2.92%和1.89%,1 ~42 日齡的ADFI 提高1.38%。在各研究中, 木聚糖酶對肉雞各階段生長性能的影響均有所差異,其原因可能是試驗動物、酶制劑來源不一所致。 酸性木聚糖酶效果優(yōu)于中性木聚糖酶的主要原因是, 其在酸性條件下耐受性比中性木聚糖酶高(黃志毅等,2021),通過胃階段后依然維持較高活性進入小腸階段發(fā)揮作用。 綜上所述, 將木聚糖酶添加于肉雞飼糧中可改善肉雞生長性能, 且不同類型木聚糖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有所差異。在本試驗條件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促進肉雞生長性能效果優(yōu)于4 U/g 中性木聚糖酶。
3.2 木聚糖酶對肉雞養(yǎng)分消化率的影響 飼料養(yǎng)分消化率是體現(xiàn)動物生長性能的相關(guān)指標,即養(yǎng)分消化率提高,動物生長性能也有所改善。木聚糖酶起到促進生長性能的主要原因是破壞原料的細胞壁,水解其中的非淀粉多糖,促進養(yǎng)分釋放而提高飼料養(yǎng)分的利用率(韓世強等,2018)。 Singh等(2019)研究表明,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促進養(yǎng)分消化率。張慎中(2007)研究表明,添加適量的木聚糖酶能提高部分類型飼糧的DM、CP、EE 的消化率,在本研究中也證實了木聚糖酶能提高小麥型飼糧的CP 消化率。 同時, 徐葉桐等(2017)研究表明,在肉雞小麥型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飼料養(yǎng)分消化率。 Stefanello 等(2016)研究表明, 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CP和GE 的消化率,與本試驗研究結(jié)果一致,且本研究中試驗組3 較試驗組1 的CP 和GE 消化率分別提高5.67%和3.03%。 養(yǎng)分消化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木聚糖酶將木聚糖降解成具有益生作用的低聚木糖,減緩由NSP 造成的“籠壁效應(yīng)”將被包裹的養(yǎng)分釋放出來,供機體消化、吸收和利用,同時降低了腸道食糜黏度(Esmaeilipour 等,2011),促進內(nèi)源消化酶活性的提高(Engberg 等,2004) ,增強機體養(yǎng)分消化吸收能力,促進肉雞生長性能。綜上所述, 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雞養(yǎng)分消化率。在本試驗條件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效果優(yōu)于4 U/g 中性木聚糖酶。
3.3 木聚糖酶對肉雞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免疫球蛋白是機體在對抗原物質(zhì)產(chǎn)生免疫應(yīng)答時,經(jīng)抗原誘導可轉(zhuǎn)化為抗體的蛋白質(zhì)。另外,能夠反映動物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情況的是血清中TP 和ALB 含量,當動物機體代謝旺盛時,兩者含量升高(王俊花等,2020)。蛋白質(zhì)與氨基酸的消化利用與UA 含量有關(guān), 其含量升高糞便中氮的含量則升高,使得氮的沉積受到影響(李星晨等,2015;閔育娜等,2005)。 GLB 含量與動物機體免疫有關(guān),并參與血液凝固(王翔宇等,2017),其含量升高則抵抗力增強。 Arsenault 等(2017)研究表明,NSP酶可減輕腸道的免疫反應(yīng)。有研究表明,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血清中IgA (蔣桂韜等,2010)和IgG(呂秋鳳等,2010)含量,增強機體免疫性能,與本試驗研究結(jié)果一致,且本試驗研究的試驗組3 的IgA 和IgG 含量較試驗組1 分別提高18.14%和2.59%,試驗組3 較試驗組1 的TP 提高9.22%,GLB 提高10.46%。陳鳳鳴等(2016)研究也表明, 在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改善機體免疫性能。各試驗研究中,對免疫指標的影響均不同一,其原因可能是試驗動物的個體差異導致。木聚糖酶提高機體免疫的原因是其降低了食糜黏度與pH, 為腸道有益菌提供了適宜生存的酸性環(huán)境,抑制致病菌的增殖,從而改善機體免疫能力,而酸性木聚糖酶的耐酸性使其作用效果較中性木聚糖酶突出。綜上所述,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免疫性能。在本試驗條件下,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效果優(yōu)于4 U/g 中性木聚糖酶。
3.4 木聚糖酶對肉雞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TAOC 是綜合性指標,可衡量機體非酶促類系統(tǒng)和抗氧化酶系統(tǒng)功能;SOD 能將超氧陰離子歧化產(chǎn)生氧和過氧化氫,而CAT 或GSH-Px 作用于過氧化氫生成水和氧分子, 進而減少機體氧化帶來的傷害,這三類酶系機體抗氧化酶系統(tǒng);脂類氧化產(chǎn)生MDA, 可損傷生物膜結(jié)構(gòu)并影響生物膜功能(范程瑞,2017)。若抗氧化系統(tǒng)被破壞將導致自由基過多而造成肌肉和細胞損傷(Singh 等,2019)。有研究者表示,低聚木聚糖(Sun 等,2010)和木聚糖酶 (Huang 等,2019) 可減輕機體氧化應(yīng)激。Duarte 等(2019)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顯著降低空腸黏膜MDA 的濃度。 范程瑞(2017)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低聚木糖可顯著提高血清的T-AOC 和肝臟中的CAT 與SOD 活性,并降低血清和肝臟中MDA 的含量, 減緩仔豬應(yīng)激反應(yīng)。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試驗組3 回腸和肝臟中的SOD 較試驗組1 分別提高17.15%和8.13%,且肝臟中的GSH-Px 提高46.15%。 在其他抗氧化指標上雖然無顯著差異, 但試驗組3 在各指標上均體現(xiàn)出較高的抗氧化能力。 抗氧化力提高的原因是木聚糖酶將木聚糖分解為可減輕機體氧化應(yīng)激的低聚木糖,同時分解支鏈上的阿魏酸,而阿魏酸具有抗氧化作用(賴世雄等,2022)。 綜上所述,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可提高肉雞的抗氧化能力,且效果優(yōu)于4 U/g 中性木聚糖酶。
3.5 木聚糖酶對肉雞ZO-1、 食糜pH 與黏度的影響 ZO-1 是評估腸道腸道黏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相關(guān)指標, 其表達量的減少可降低腸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功能, 反之則提高腸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功能。小麥型飼糧中含有較高含量的木聚糖,而木聚糖與腸道內(nèi)聚合物附著使食糜黏度增加(孫智媛等,2022),導致腸絨毛與養(yǎng)分接觸面減少,降低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吸收率(Dikeman 等,2006)。腸道食糜pH 是衡量腸道內(nèi)環(huán)境的指標之一, 腸道內(nèi)環(huán)境呈酸性有利于有益菌存活增殖, 抑制致病菌增殖,從而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 何鑫(2018)研究表明,飼糧中木聚糖酶可顯著提高空腸ZO-1, 且ZO-1表達量隨著木聚糖酶添加量增加而提高, 同時可降低食糜黏度。甘賢禾等(2019)研究表明,在小麥型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能顯著降低22 ~42 日齡肉雞腸道食糜黏度。 Hume 等(1992)研究表明,添加酶制劑可使pH 下降, 主要原因是腸道中乳酸菌和揮發(fā)性脂肪酸濃度增加。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各試驗組ZO-1 表達量較對照組均顯著提高, 且試驗組3 的ZO-1 表達量最高, 試驗組3 食糜黏度較試驗組1 降低21.19%,食糜pH 從數(shù)值上看最低。 ZO-1 表達量增加則腸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功能增強,腸道黏膜細胞受損程度最低。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木聚糖酶作用后, 降解了小麥中的NSP,使腸道食糜黏度降低;而分解成小分子的低聚木糖到腸道末端發(fā)酵, 使乳酸和揮發(fā)性脂肪酸等產(chǎn)物濃度增加,使食糜pH 下降。 綜上所述,小麥型飼糧中添加4 U/g 酸性木聚糖酶可增強腸道屏障,降低食糜黏度與pH,且效果優(yōu)于4 U/g 中性木聚糖酶。
50%的小麥型肉雞飼糧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提高養(yǎng)分消化率、 增強腸道屏障功能和免疫與抗氧化功能,同時可降低食糜黏度與pH,促進肉雞生長性能, 且4 U/g 酸性木聚糖酶應(yīng)用效果優(yōu)于4 U/g 中性木聚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