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璐
(衡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湖南衡陽,421200)
學前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提升幼兒教師對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的能力。《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要求幼兒園教師能在教育活動中觀察幼兒,根據(jù)幼兒的表現(xiàn)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1]《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將幼兒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的能力納入了“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標”。[2]
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課程(以下稱為“該課程”)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掌握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能力的重要途徑。該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需要綜合運用學前兒童衛(wèi)生學、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學前兒童游戲學等多種知識和能力,是學生繼續(xù)學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基礎。OBE是產出導向教育的簡稱,該理念強調立足社會需要和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的發(fā)展成效為導向,聚焦學生畢業(yè)后“學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反向設計課程體系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配置師資隊伍和資源條件,評價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本文基于OBE理念,從課程設置、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方面,對該課程開設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調整對策。
本研究對湖南省17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文獻研究,并調查了14名上過該課程的教師和50名學過該課程的學生,得出以下現(xiàn)狀分析結果。
一門課程的開設情況和課程性質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該課程受重視的程度。研究者對湖南省17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在這17所高職院校中,開設了該課程的院校有15所,占比88.2%;從課程性質來看,將該課程設置為專業(yè)核心課的有6所,占比35.3%;設為專業(yè)基礎課的有2所,占比11.8%;設為專業(yè)選修課的有7所,占比41.2%。由此可見,部分高職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能力的培養(yǎng)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要支撐畢業(yè)要求,這樣課程實施才能有效完成相應的支撐任務。因此,厘清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是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工作。從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來看,僅有少數(shù)學校嘗試梳理了這一關系,絕大多數(shù)學校尚未厘清。
1.課程教學方法形式單一
教師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形式單一,學生參與互動和深入思考的機會較少。該課程綜合性較強,教師講授的內容學生較難理解和接受,無法有效達成課程目標。
2.課程資源有待豐富與改進
課程資源包括視頻資源、網絡課程資源、文字案例資源等。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的課程資源存在兩點問題:一是數(shù)量不夠豐富;二是缺少與幼兒園一線教育實際情境相關的優(yōu)質資源。
一方面,該課程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與學前教育專業(yè)其他核心課程的資源相比,較為欠缺。研究者于2023年5月在“智慧職教”網站上檢索關鍵詞“行為觀察”,檢索到與“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相關的在線課程僅有4個,沒有國家精品課或省級精品課。同時搜索另一門學前教育專業(yè)核心課程“幼兒游戲”,共檢索到與其相關的在線課程資源共有21個,其中國家精品課1個,省級精品課7個。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的課程資源亟待豐富。
另一方面,課程資源的質量較差。教師通常使用幼兒行為視頻作為案例,供學生實踐。這些視頻一般是教師自行拍攝或來源網絡,存在視頻清晰度不夠或畫面混亂的問題,不利于學生觀察與教師指導。并且,視頻展示的幼兒行為特點突出,與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觀察幼兒行為差別較大,凸顯了課堂視頻案例觀察與對真實幼兒進行觀察之間的差距。
3.任課教師缺乏觀察與指導幼兒的經驗
該課程需要教師兼具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專任教師普遍缺乏幼兒園一線經驗,在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時往往力不從心,難以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實踐指導。
4.課程評價無法全面反映學生實際能力
課程評價方式單一,無法考查學生是否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在現(xiàn)實教育情境中觀察、分析和指導幼兒的能力。通常學生為通過考試所采取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只考查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能力。
第一,明確學習成果。學習成果代表了一種能力結構,這種能力主要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xiàn)。第二,確定該課程性質,明確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厘清該課程與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確定其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位置,將該課程的目標和內容與最終要實現(xiàn)的能力結構掛鉤。第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有效完成支撐任務。第四,采用多元和多維的評價標準,評價學生畢業(yè)要求是否達成。第五,結束一個學習周期后,教師要及時反思,持續(xù)改進課程。[3]
課程建設者要依據(jù)專業(yè)發(fā)展要求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在廣泛征求學校師生、行業(yè)企業(yè)、社會人員意見的基礎上,充分聽取學科專家意見,設置學習成果。學習成果的呈現(xiàn)形式可多樣化,比如學歷教育的畢業(yè)要求、職業(yè)技能標準、競賽要求等。
在課程設置方面:建議將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列為專業(yè)核心課程,提高師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保證充足的實踐學時,實踐學時至少占所開設學時的50%以上;課程開設的學期一般在第三或第四學期,教師需做好先修課程和后續(xù)實踐課程的銜接。
首先應明確該課程的畢業(yè)要求指標任務,然后依據(jù)該課程所能提供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設置課程目標,以支撐畢業(yè)要求的各項指標,如表1所示。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達成的抓手,不是學科內容的簡單組合,而是以學習成果為導向,以“崗、課、賽、證”融合為主線,重構課程內容,并以模塊的形式呈現(xiàn)。在選擇和優(yōu)化課程內容時,應將課程的知識點整合,融到任務中,刪除陳舊、煩瑣、過時的內容,積極補充行業(yè)前沿內容。[4]
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課程內容按照工作過程,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怎么觀察”,二是“怎么指導”。學生應通過掌握分析觀察結果,合理指導幼兒的一日活動,如表2所示。
表2 “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模塊化課程教學內容
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的教學方法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學生實踐性知識的獲得。該課程常用的教學方法有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虛擬仿真演練、頭腦風暴、項目式學習等。[5]
案例分析法是從“經驗中學習”,是學生理解知識、學習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角色扮演法和虛擬仿真演練均適用于在問題情境中,學生通過觀摩、理解、體驗和反復訓練等過程,有效實現(xiàn)知識遷移,找到解決工作問題的方法。頭腦風暴是一種讓學生行動起來,產生刺激,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方法。項目式學習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學生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展示等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它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知識、實現(xiàn)能力提升的效果。
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能力需要學生在幼兒園一線實踐經驗中逐漸形成,教師在具體的幼兒園情境中引導學生觀察、指導幼兒行為能讓學生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此外,高職院校還可開創(chuàng)多元化的實踐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多靈活觀察和指導幼兒行為的機會和場所。
1.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共建學生實訓項目
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到與學校合作的幼兒園對幼兒進餐、餐后散步、午睡、離園等生活活動進行觀察和指導。
2.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訓室資源,豐富學生實訓機會
學??赏ㄟ^與社區(qū)合作,吸引家長將幼兒送到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實訓室參加活動,如“繪本館”“奧爾夫音樂室”“科學探究室”等主題游戲室,由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與組織幼兒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設計和組織幼兒游戲活動的能力,還可以在真實情境中觀察幼兒,熟悉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并予以適當指導。
3.運用虛擬仿真平臺和云平臺融合課程內容與實習實訓
虛擬仿真平臺,不受時空限制,能夠隨時為學生提供實訓的機會。運用云平臺便于校企教師共同地、有目的性地指導學生學習和實習,真正實現(xiàn)產出導向教育。
進一步加強數(shù)字化教材建設,積極充實、更新課程資源。一方面,教師應積極關注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相關的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tài),及時將這些新理論、新方法充實到課程資源中,與時俱進。例如,近年來新西蘭“學習故事”在國內外學前教育界受到一致推崇?!皩W習故事”是用敘事的形式,記錄幼兒學習過程中的“哇”時刻,即關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長處,對幼兒學習和發(fā)展進行評價。教師可將這一觀察、評價和指導幼兒的方式引入該課程。
另一方面,教師要大力開發(fā)線上課程資源庫,鼓勵學生利用慕課、愛課程、智慧職教等網絡公開學習平臺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
高職院校與幼兒園可共建教師培養(yǎng)機制,雙方互派教師結對學習。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定期全天候到幼兒園跟崗鍛煉,提升實踐技能。富有經驗的優(yōu)秀幼兒教師可到學校任兼職教師,協(xié)助該課程實踐部分的示范和指導工作,這有利于促進幼兒教師做好經驗總結,夯實理論基礎。另外,高職院校應為課程教師團隊提供針對性培訓,使專任教師開闊眼界、更新理念,更好地開展該課程的教學工作。
基于OBE理念的課程評價方式是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形成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6]在該課程的評價中要加大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考核,包括出勤、文獻閱讀、小組任務等,不能以結果論英雄,應更多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運用以及未來能力發(fā)展的可能性。還應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包括企業(yè)評學評教、教師評學、學生自評與互評。通過多元多維的課程教學評價,驗證課程實施效果,并根據(jù)評價進行新一輪的調整改進。
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能力是幼兒園教師的崗位核心能力。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課程的開設,立足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實際,明確課程學習成果。此外,學校需要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優(yōu)化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實習途徑,培養(yǎng)學生觀察幼兒行為、組織幼兒活動、給予幼兒適宜指導的能力,為學生未來成為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