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馬蘋,鄭佩文,熊亞煒,王思思,郭建珍
漯河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輸血治療是臨床治療血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維持患者生命和促進康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因?qū)斞嬖诳謶中睦?甚至抗拒治療,嚴重影響治療效果[1]。對此,目前臨床多采用通過普及疾病相關知識、講解治療方式、分享成功案例、親切溝通交談等方式(常規(guī)干預措施),增強患者信心,減輕焦慮,緩解恐懼心理,但干預效果難以達到預期[2]。神經(jīng)語言程序?qū)W(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技術能提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技巧,使身心更加積極正面,曾被應用于了解人類行為和能力并使之做出長久改變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3-4]。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NLP技術的心理干預對血液病輸血治療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
1.1 對象 選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89例血液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5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血液病診斷標準[5];②均接受輸血治療;③依從性好,可配合完成相關指標檢測。排除標準: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存在聽力障礙、交流障礙、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③拒絕隨訪。本研究通過倫理審查,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持續(xù)干預2周。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干預措施。①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親切溝通,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幫助熟悉病房環(huán)境、相關規(guī)定和科室人員等,使其快速適應住院生活,約20 min。②健康宣教:通過開展講座、張貼宣傳海報、播放教育短片等形式,普及血液病病因、危害、治療方式、預后等,積極介紹成功案例,幫助患者建立信心,約20 min。③認知心理干預:以親切、溫和語氣與患者溝通,分析其不良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針對患者經(jīng)濟條件、對疾病的了解程度等深入交流,鼓勵其正確面對疾病、重視治療;在輸血治療過程中采用聽音樂、觀看喜愛的視頻等方式轉(zhuǎn)移注意力,緩解心理恐懼感,30 min/次,1次/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基于NLP技術的心理干預。①成立干預小組:成員包括血液科護士長、責任護士、心理醫(yī)生等,小組成員經(jīng)過NLP技術相關知識、技能培訓,學習如何營造和諧溝通氛圍、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如何快速有效地表達信息以及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diào)的把控等。②收集患者詳細個人信息,經(jīng)小組成員討論后制定具體干預方案。③實施干預:保證病房安靜、整潔,物品擺放有序,溫、濕度適宜,光線充足,采用身心語言(指聲音、語調(diào)和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手勢)、感性響應、同伴效應、復述、暗示、回顧快樂時光、傾聽、呼應等溝通技巧,引導患者積極表達情緒,共持續(xù)60 min,1次/周。談話結(jié)束后與患者共同總結(jié)并溝通好下次干預時間,告知患者下次干預開始前會對本次干預內(nèi)容進行回顧。
1.3 評估標準
1.3.1 心理應激狀態(tài) 于干預前和干預2周后,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兩組患者的心理應激狀態(tài)。兩個量表各有20個條目,每條目1~4分。SAS總分值越高,焦慮越嚴重;SDS總分值越高,抑郁越嚴重。
1.3.2 輸血恐懼程度 于干預前和干預2周后,分別采用中文版負性情緒量表(NA)評分和恐懼視覺模擬評分法(FAVS)評估兩組患者輸血恐懼程度。NA分值范圍10~50分,FAVS分值范圍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輸血恐懼程度越高。
1.3.3 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患者2周干預時間內(nèi)抽搐、心慌氣短、出虛汗、頭暈口麻等輸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2.1 一般情況 對照組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齡28~63(45.66±5.96)歲;淋巴瘤9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4例,血友病2例,白血病8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1例。觀察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29~61(46.37±6.14)歲;淋巴瘤7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13例,血友病3例,白血病1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2例。2組患者上述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
2.2 心理應激狀態(tài) 干預前,2組SAS、SD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干預2周后,2組SAS、SDS評分均有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應激狀態(tài)對比分
2.3 輸血恐懼程度 干預前,2組NA、FAV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干預2周后,2組NA、FAVS評分均有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輸血恐懼程度對比分
2.4 不良反應 干預2周后,觀察組心慌氣短、出虛汗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兩組患者抽搐、頭暈口麻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不良反應對比[n(%)]
輸血治療是血液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因存在恐懼心理,可能阻礙輸血治療的順利進行,影響療效[6]。目前,臨床常規(guī)干預措施多通過對患者科普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治療過程中轉(zhuǎn)移注意力等方式幫助患者降低恐懼感,但溝通技巧相對簡單,加之患者此時心理較為敏感,導致干預效果欠佳[7]。NLP技術是一種思想、語言、非語言相互關聯(lián)的綜合應用技術,強調(diào)語言溝通技巧的重要性,重視與患者的深度交流,可有效促進醫(yī)患關系、加速患者的行為轉(zhuǎn)變。
研究發(fā)現(xiàn)[8],因疾病帶來的精神壓力和治療期間的不良體驗,導致部分血液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心理應激反應,輕則干擾治療進程,重則可能導致患者輕生。本研究發(fā)現(xiàn),干預2周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NLP技術的心理干預能夠更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這是因為基于NLP技術的心理干預能夠為患者營造出利于溝通的環(huán)境,針對不同患者,采用傾聽、復述、肢體語言等多種溝通技巧,鼓勵患者表達內(nèi)心情感。針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選擇適宜的溝通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正性心理,增強治療信念,減輕心理應激狀態(tài)[9]。
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2周后觀察組NA、FAV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NLP技術的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輸血恐懼程度?;贜LP技術的心理干預利用感性響應、復述等溝通技巧增進醫(yī)患信任,采用代入法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我,采用共情法鼓勵患者宣泄不良情緒,引導患者正確面對輸血治療,逐漸促進行為轉(zhuǎn)變。通過對心理干預的總結(jié)和回顧,進一步強化患者信念,緩解內(nèi)心恐懼感。結(jié)果還顯示,干預2周后,觀察組患者心慌氣短、出虛汗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NLP技術的心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心慌氣短、出虛汗的發(fā)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