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xiāng)賢遺墨是各地歷史文化名人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也是各地博物館展示地方歷史重要的館藏品。高密歷史悠久、文脈深厚、鄉(xiāng)賢輩出,留下了無數(shù)墨寶遺存。高密市博物館藏有部分高密及周邊地區(qū)的鄉(xiāng)賢墨寶,擇其精品進行介紹。
關鍵詞:高密市博物館;鄉(xiāng)賢書畫;筆墨精品
鄉(xiāng)賢指的是品德、才學為鄉(xiāng)人所推崇和敬重的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有著濃厚的重賢、尚賢的良好風尚,并由此構成獨具中國特色的鄉(xiāng)賢文化。唐代《史通雜述》載:“郡書赤矜其鄉(xiāng)賢,美其邦族?!碧貏e是2015年和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兩次將“鄉(xiāng)賢文化”列入農村思想道德建設中,并提出“創(chuàng)新鄉(xiāng)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xiāng)情鄉(xiāng)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xiāng)建設,傳承鄉(xiāng)村文明。”①
中國古代鄉(xiāng)賢多飽讀詩書、精于翰墨,其中不乏書畫名家。歷代有識之士都傾力收集各類鄉(xiāng)賢遺墨,乃至近代王獻唐等國學大師都曾大力搜羅、妥善收藏。高密市博物館藏有一批清代至民國時期高密及周邊縣市的鄉(xiāng)賢遺墨,現(xiàn)擇其精品進行介紹。
一、清高其佩《猛虎圖》
國家三級文物。清裱,紙本,長167、寬64厘米(圖1)。此作筆墨老辣、構圖簡潔,猛虎下山之勢躍然紙上,為高氏指頭畫精品。
高其佩(1660—1734),字韋之,號且園,遼寧鐵嶺人,祖籍高密。 清康熙年間,高其佩由蔭生授宿州知州,累官至刑部侍郎。高其佩一生成就最大的,是他的繪畫藝術?!肚迨犯濉分^:“畫有奇致,人物山水,并蒼渾沉重,衣紋如草篆,一袖數(shù)折,尤擅指畫?!彼瞄L用指頭作畫,被譽為“中國指畫的鼻祖”。其所作指畫生澀蒼辣、奇趣橫生,被認為有“叱石成羊”之妙。其后的“揚州八怪”中有多人受其畫風影響,乃至清末民國時期的鄭文焯、潘天壽也多從其畫風。高其佩的作品時下多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館之中,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
二、清王庭侯《書法中堂》
國家三級文物。紙本,清裱,長250、寬75.5厘米(圖2)。行書,開闊大氣、一氣呵成、筆力蒼勁,得唐人筆法。書法內容為宋代有著“梅妻鶴子”之稱的林君復之典故。
王庭侯,字紹公,號晴壑,齋號漏雨亭、瑟瑟齋等,清代高密城律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拔貢,授蒙陰教諭,在此為官多年,桃李滿園。王庭侯精于書法,尤愛顏真卿、蘇東坡,與并列“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為好友,常為高鳳翰畫作題跋。乾隆帝游泰山時,見到王庭侯所寫的書法條屏,謂“摹顏得其神骨”②,并派人去傳詔他。他由于年老未能前往,不過因此一時書名大震。王庭侯的書法作品在今青島市、諸城市等膠東各地博物館以及民間均有零星收藏。
三、清高鳳翰《西池牡丹圖》
國家二級文物。設色紙本,長192、寬70厘米(圖3)。圖繪朱紅、白牡丹數(shù)朵于山石前,旁有小草數(shù)棵。白牡丹敷以淡粉,紅牡丹及山石重粉點染,顯得晶瑩典雅、富貴莊重。畫面整體十分秀雅、秩序井然,似乎為作者信手拈來,韻味十足。牡丹以水墨點葉,花瓣賦彩,花朵艷麗。山石用亂點皴,均脫去俗套,對花寫貌,天趣橫生,處處可見作者的筆墨功夫。上有長跋,中間部分文字略有損傷,整體不失為高鳳翰左手畫精品。
高鳳翰(1683—1748),字西園,號南村、南阜等,膠州三里河人,“揚州八怪”之一。高鳳翰擅長山水、花卉,好作詩,長于題跋,精于篆刻和金石研究。鄭板橋的印章,很多都是出自高氏之手。他的書畫,隨心縱逸,不拘于法,兼及宋人雄渾厚重、元人淡泊靜謐之長,是一位在繪畫史上有影響力的畫家。其晚年病臂,不得已改用左手寫字畫畫,拙樸更具生趣,為世人推重。
四、清李元直《書法手卷》
國家二級文物。紙本,清裱,長173、寬40.3厘米(圖4)。書法摹趙孟頫,筆力渾厚,風骨剛勁,整體一氣呵成,給人以淡雅舒適之感,書香之氣撲面而來,是清代著名諫臣李元直晚年的精品之作。
李元直(1686—1758),字象山,號愚村、柳溪,清代高密人??滴鹾擦郑僦帘O(jiān)察御史,以性情剛介、直言敢諫而聞名。與李慎修并稱“山左二李”,與陳法、謝濟世、孫嘉淦友善,時人稱其為“四君子”,《清史稿》有傳。雍正八年(1730),李元直奉旨以御史巡視臺灣,兼提督學政,不久后罷官歸里,以閉門讀書為樂。歸里后曾主講濟南濼源書院、白云書院,參與高密“通德詩社”及“柬文會”等。他去世后,東閣大學士陳宏謀為其撰墓志銘,贊曰“漢之汲兮唐之魏”③,把他和歷史上的著名諫臣汲黯、魏征相提并論,大詩人袁枚為他撰墓志銘。
五、清單為濂《隸書對聯(lián)》
國家三級文物。紙本,清裱,長122、寬34厘米(圖5)。其似為單為濂自撰聯(lián),大字隸書,取法漢隸,又融合曲阜桂未谷筆法,大氣厚重,雖上聯(lián)上下均有破損,但仍不失為一件清代隸書對聯(lián)精品。
單為濂,字廉泉,清乾隆末期生于山東高密。他性情謹慎敦厚,“事親以孝聞”④。一生窮困,但好游歷結交四方豪杰,足跡幾遍天下,自號“五岳游人”,晚年又號半翁。同時精于書法篆刻,擅長詩詞,中年作《懷香草堂詞》,為世人傳頌。書法入顏柳之室,風骨遒勁,功力深厚,喜用濃墨,頗負盛名。道光年間,高麗國王得到他的字,非常喜歡,遂遣使臣金命喜向其求書16幅,并贈予皮裘和珍珠,單為濂推辭不受,傳為一時佳話。單為濂曾為八大山人、石濤合訂畫冊題跋,今山東蓬萊閣上亦留有其摩崖石刻。
六、清朱鶴年《漢大司農鄭玄像》
紙本,清裱,長128.2、寬38厘米(圖6)。畫像呈長方形,豎幅,鄭玄像半身位于下半部。只見鄭玄著平民服飾,頭戴幅巾,神采不凡。左下側有“南熏殿本,泰州朱雀年摹”字樣及朱印一枚。上部右一行,篆書“漢大司農鄭公像”,次行起書“嘉慶十年歲在乙丑題付傅大令廷蘭攜至高密祠治賢裔幸藏傳遠嘉平月望后一日”。落款為“賜進士及第山東督糧道陽湖后學孫星衍敬書”,附蓋印章兩枚。由題跋可知,此幅鄭玄畫像是嘉慶年間泰州朱雀年根據(jù)南熏殿本《鄭玄像》臨摹而成,時任山東督糧道孫星衍題跋后,交由濰縣縣令傅廷蘭帶至高密鄭公祠祭供。新中國成立后,該作由鄭氏后人捐贈給高密縣文化館收藏,后轉由高密市博物館收藏。
朱鶴年(1760—1844),字野云,號野堂、野云山人等,清代泰州人。他自幼愛好書畫并苦學,9歲作山水小幅。成年后性情灑脫,平生好交游,喜結交各方人士。朱鶴年精于繪畫,尤其精于人物畫,所畫人物線條簡練、筆法細勁、紋飾流暢、構思巧妙。此幅《鄭玄像》亦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其根據(jù)南熏殿藏本《至圣先賢半身像冊》中的鄭玄像臨摹而來的。
孫星衍(1753—1818),字淵如,號伯淵,又號芳茂山人等,今江蘇武進人。乾隆進士,殿試后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他是清代著名藏書家、書法家,同時又精于經(jīng)學,尤其崇拜漢代經(jīng)學大儒鄭玄。他還曾與山東學政阮元一起倡導重修鄭公祠,修祠后立石碑記載此次盛舉,碑至今仍存。
七、清松年《書法團扇》、張槃《金魚圖》連珠
國家三級文物。紙本,清裱,長208、寬64厘米(圖7)。上為松年書法,行書,雞毫揮寫,柔中見剛,剛柔相濟。原為團扇,揭裱后與張槃小品《金魚圖》重新裝裱連珠。圖上三條紅色金魚戲于水間,形象生動,設色素雅,用筆簡放。題款疏密有致,內容為“水深不知魚之樂”,與繪畫主題相互呼應,顯現(xiàn)出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富有氣息。這是張槃53歲時所繪的一幅小品,頗有情趣。
松年(1837—1906) ,姓鄂覺特氏,字小夢,號頤園,蒙古鑲藍旗人,晚清書畫家。松年工書、畫,整日浸淫書畫間,無意仕途。他喜用雞毫書寫、作畫,從而自成一家。他精于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用筆豪爽,秀潤可愛。曾師從如冠九,有“青出于藍”之譽。松年長期在山東為官,罷官后,又在濟南創(chuàng)“枕流畫社”,一時從學者甚重。因此,他有大量的書畫作品留在山東地區(qū),是晚清有影響力的畫家,著有《頤園論畫》等。
張槃(1812—1890),字小蓬,號圓腹道人,河北定興人。清末官至山東武定同知。工于書法,尤精篆、隸書;好作花鳥,亦能山水。為人灑脫,放情詩酒,性簡傲,乞其畫者必擇人而予?!吨袊佬g家人名詞典》中列有辭條。流傳多以花鳥小品為主,甚為精致。其作品在北京榮寶齋和濟南市博物館均有藏。
八、清傅丙鑑《書法對聯(lián)》
國家三級文物。行書紙本,民國時期裱,長175、寬37厘米(圖8)。
傅丙鑑(1848—1930),亦名傅丙鑒,字紹虞,號炯雒,高密人。他長于學問,史稱其“淹貫經(jīng)史”⑤,曾分纂《山東通志》,主編藝文、形勝、賑恤、雜記四大門類。善書法,楷書宗《九成宮醴泉銘》,行書宗《圣教序》。光緒年間中舉后曾主講山東各地書院,弟子遍齊魯,濰縣狀元王壽彭即是其中的佼佼者。78歲時,他雙目失明,仍能盲書。其弟子王壽彭時任山大校長,邀他赴山大講經(jīng),講釋經(jīng)學文章原文、釋義、注解,一字不差,眾人皆服,傳為一段佳話。此副對聯(lián)書法落款78歲,是年傅丙鑑雙目失明,此聯(lián)應是他失明前后的作品,渾樸厚重、神完氣足、筆力老辣,為傅氏書法精品。
注釋: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大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加快農業(yè)現(xiàn)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N]. 人民日報,2015-02-02(001).
②[清]李放.皇清書史[M].沈陽:遼海出版社,1985.
③見清同治版《高密李氏家譜·李元直墓志銘》.
④見民國時期版《高密縣志》.
⑤見《孫敬堂年譜》.
作者簡介:
代金喜(1971—),男,漢族,山東高密人。畢業(yè)于東北師范大學,文博專業(yè)?,F(xiàn)任高密市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高密市美術館館長,研究方向:文物保護、研究與管理,專業(yè)技術:文物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