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國良
譚營教授
目前,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為紐帶,實現了人類群體、大數據、物聯網的廣泛和深度互聯,這樣的模式,讓群體智能發(fā)揮了極大的科技優(yōu)勢,并由此改變了人工智能領域。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在20 世紀90 年代曾提出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強調專家群體以人機結合的方式進行協(xié)同研討,共同對復雜巨系統(tǒng)的挑戰(zhàn)性問題進行研究。而現在,群體智能作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正吸引著大量國際知名學者進行深入和廣泛研究。尤其是在國務院頒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中,群體智能作為我國四個戰(zhàn)略性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群體智能源于對以螞蟻、鳥群等為代表的社會性昆蟲群體行為的研究。最早被用在細胞機器人系統(tǒng)的描述中。群體智能的特點在于分布式并行控制,不存在控制中心,群體存在自組織性。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群體智能的算法及思想可以應用于很多領域的研究,如二次指派、車間調度、圖形著色、面向連接網絡路由等問題的求解等。所以,關于群體智能的探索,從未停歇。其中,ICSI 系列會議就是在世界范圍的群體智能領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國際性集會之一。
它,是從事群體智能研究與應用的研究人員發(fā)表他們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專業(yè)學術平臺。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十三屆,第十四屆國際群體智能會議將于2023年內于中國深圳舉行。
作為發(fā)起人,從2010 年至今,在國際群體與進化智能學會(IASEI),IEEE 旗下各相關學會,國際神經網絡學會(INN),軟計算世界聯合會(WSC)等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共同大力支持下,譚營教授帶領其團隊已連續(xù)組織了十三屆群體智能國際會議(ICSI),為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宣傳我國群體智能研究成果、提高我國群體智能研究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群體機器人,是群體智能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可以廣泛的應用需要大量低成本個體、需要大量時間和空間或者操作環(huán)境有害的實際應用中, 例如采礦、農業(yè)生產、災后救援、目標搜索、軍事應用等等。 正是這樣廣泛的應用,讓其研究備受關注。而譚營團隊不負眾望,在群體機器人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
通過調研大量相關文獻,團隊建立了群體機器人的一般模型,基于一定假設和抽象建立了群體機器人多目標搜索問題的仿真模型; 受煙花算法(FWA)啟發(fā),團隊提出了組爆炸搜索策略(GES 和IGES),取得了優(yōu)于基準算法RPSO 的性能。
在環(huán)境限制方面,團隊考慮了障礙物、假目標和干擾源的影響。對此,團隊提出了一種群體協(xié)作策略,相對于機器人獨立搜索而言,能夠降低假目標的訪問次數,較好地完成了任務需求。
群體機器人自適應部署可作為群體機器人多目標搜索問題的一個子任務,通過自適應調節(jié)勢場函數的參數,于是,團隊提出了一種自適應部署機制,能夠較快地讓整個機器人群體部署到未知搜索空間。
此外,他們還就基于機器學習的多智能體學習任務展開了相關研究,提出了基于進化算法的群體機器人策略演化與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多智能體協(xié)同算法。學習機制可方便地用于群體機器人算法的建模與學習,并應用到了一些基于多智能體協(xié)同的游戲中來。
提到群體智能,就不能不提近些年備受關注的煙花算法,作為一種新的群體智能優(yōu)化算法,它與粒子群優(yōu)化、蟻群優(yōu)化和遺傳算法等SI 算法相比,具有不同的協(xié)作框架和搜索方式。在煙花算法中,多個煙花在自身周圍分布新個體(稱為火花),來進行局部鄰域的搜索;各煙花根據自身的搜索狀態(tài),相互交換信息,調整自身爆炸范圍和火花分配,從而實現整體搜索的協(xié)調。
相比其它群體智能算法與進化算法框架,煙花算法在基準目標函數和現實問題上都有著更好的表現。隨著研究的深入,譚營和其研究團隊又提出了許多效果更好的煙花算法變體,并且達到了群體智能算法的先進水平。由此可見,煙花算法框架具有十分優(yōu)異的性能以及極強的競爭力。
現在的煙花算法,已經走出了自己的應用路徑,被應用于廣泛的現實環(huán)境。比如,研究人員成功地將煙花算法應用到了各種應用當中去,如利用FWA 進行強化學習,來優(yōu)化各種機器學習任務。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應用,如調度與路由問題、數值計算、設計與控制、圖像處理等。而煙花算法的創(chuàng)始人,正是譚營教授。由此可見,在多項算法研究領域,譚營及其領導的團隊,就走在了群體智能研究的前沿。
除了平常的科研工作外,譚營還非??粗貙W生的培養(yǎng)。作為北京大學的教授,他承擔起了本科生《智能信息系統(tǒng)》和研究生《計算智能》《研究生科研方法》《金融與人工智能》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作為博士生導師,他還負責實驗室十多名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研究指導工作。作為師者,他認為培養(yǎng)高層次的研究型人才,是目前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石。而如何引導每一名碩士、博士新生入手科研,以及在研究過程中對他們進行點撥,則是譚營目前日常指導學生研究工作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他發(fā)現,創(chuàng)新與交流,對研究生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并始終將其貫穿在他的日常教學工作之中。
關于創(chuàng)新,譚營說:“在高校做科研不同于其他環(huán)境,需要研究各種前沿的問題,在解決這些新的問題中提高自己,鍛煉科研隊伍,所以高??蒲懈枰獣r時創(chuàng)新。”不墨守成規(guī),崇尚新思想,是譚營的工作方式。他常這樣教導學生:“不要迷信權威,要尊重事實,不要局限于別人的思路中,要勇于嘗試,嘗試新的思路,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同時創(chuàng)新植根于實踐,在譚營看來,只有腳踏實地,找準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做出研究突破。
另一方面,作為多名研究生的導師,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他不僅僅會單獨面對面交流,給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他還經常組織召集學生們一起討論?!安荒荜P起門來做科研,別人的想法與建議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譚營所秉持的。每次組會,他都要求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對目前的研究和課題提出一些問題?!懊總€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別人的想法正是對自己想法的擴展與補充?!?/p>
在不斷的教學中,譚營也發(fā)現,教育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也很重要。 因此,他并不完全是傳授知識,而是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通過引導告訴他們要為誰服務,不要有利己主義。作為一個做科研的人,要放開心態(tài),用追求科學陣地的世界觀做研究、做工作,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為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譚營的研究精力主要集中在一些國家級的項目研究上,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的人工智能規(guī)劃等項目。主要目的是將智能群體優(yōu)化在大的方向上繼續(xù)向前推進。除了將煙花算法推進到世界所有優(yōu)化系統(tǒng)前三名的水平,他更希望通過努力推動我國在相關領域整體優(yōu)化研究領先水平。
有理想,有行動,這就是譚營,一位奮斗在科研領域的探索者,一位長期默默耕耘在我國高等教育戰(zhàn)線中的著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