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璽
(慶陽市慶城縣賈橋初級中學 甘肅 慶陽 745100)
為學生設(shè)計科學的課外閱讀指導活動,對學生展開高效的課外閱讀指導,能夠從根本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使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得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接下來,本文將重點分析如何提升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質(zhì)量和效率,并且提出相應(yīng)的策略。
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全面的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到初中學生尚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興趣是他們進行課外閱讀的最大動機,初中語文教師應(yīng)當根據(jù)學生的這一學習形態(tài),不斷提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趣味因素,為學生打造激趣課堂,使學生在課外閱讀指導課上不斷流露出積極的學習情緒,充分的調(diào)動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點燃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熱情[1]。
課前激趣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模塊:
第一模塊:是對課外閱讀書籍的基本認知。學生在進行某本書籍的課外閱讀之前,首先應(yīng)當了解該書籍的作者。如若語文教材當中涉及到了該作者的其他文章,學生也學習過該作者的其他作品,那么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做好新舊知識的連接,具體可以運用開火車或者是知識競賽等趣味性的模式,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導入。
例如,初中語文教材當中收錄了大量的魯迅的作品,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孔乙己》等等,學生對于魯迅的認知度和熟悉度也都比較高,因此在選擇魯迅的書籍為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簡單的回憶自己所學習過的魯迅的文章即可。如若教師所選擇的書籍的作者學生比較陌生,那么教師則可以在對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指導之前,運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呈現(xiàn)關(guān)于該作者的圖片資料或視頻資料,也可以向?qū)W生講述與該作者相關(guān)的有趣的事件,以此逐步幫助學生熟悉作者。
比如,當教師在選擇琦君的書籍《青燈有味似兒時》,為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就應(yīng)當在教學開始之前重點為學生介紹書籍的作者,增進學生對于書籍作者的了解與認知。無論是哪一位作者,在進行書籍的創(chuàng)作時,其書籍的寫作風格勢必會與當時作者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以及自身的經(jīng)歷有著十分密切的鏈接。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從這一層面入手,在為學生介紹書籍的作者時,可以為學生講解作者進行書籍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或者可以通過講述幫助學生去了解作者,在進行書籍創(chuàng)作時的生活經(jīng)歷、生活體驗等等。
第二模塊:是文本初探。初中階段的課文類型以記敘文為主,部編版的初中語文教材當中則以描寫人物的文章居多。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價值取向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課外閱讀指導,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一定要確保課外閱讀書籍當中的人物均具有良好的價值取向,以免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
在具體展開教學之前,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書籍作品相關(guān)的影視資料或視頻資料,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書籍的閱讀興趣。接著,教師可以順勢為學生引出書籍當中的人物角色,并且向?qū)W生去介紹人物角色的大致情況,引發(fā)學生對于書中人物形象的認知興趣和思考興趣。最后,教師可以將書籍當中描寫人物形象的特色語言提取出來,為學生展開講解,使學生對書中的人物產(chǎn)生強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書籍的閱讀,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學習到多樣化的人物描寫技巧,最終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第三模塊:是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的空間。很多作者在進行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時,都會運用倒敘這一寫作順序,即在書籍的開頭為學生揭示書籍的結(jié)尾。
在為學生設(shè)計課外閱讀指導教學活動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倒敘”的教學模式,首先,為學生簡單的介紹書籍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經(jīng)歷等等。接著,教師可以告知學生故事的結(jié)尾,讓學生發(fā)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想一想、說一說這些人物會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最后,為學生設(shè)置懸念,激發(fā)學生強大的書籍閱讀興趣?;蛘呓處熯€可以在科課外閱讀指導課上,為學生去介紹書籍當中的不同人物,引導學生為這些人物設(shè)計一個有趣的故事結(jié)尾。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大幅度的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良好的提高,最終打造讀寫結(jié)合的良好教學局面[2]。
第一,運用知識小卡片的方式展開教學。在進行某本書籍的閱讀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制作介紹書籍作者生平的小卡片。這樣的教學策略,一方面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去了解作者,幫助學生快速的認知作者,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和信息概括能力等等。鼓勵學生在每次書籍的閱讀之前進行知識小卡片的制作,長期堅持和積累下來學生就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名人事跡庫,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又能夠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儲備量,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
第二,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信息技術(shù)進行輔助。在全新的時代發(fā)展格局之下,各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信息技術(shù)出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學生對于影視作品的興趣遠遠的超過了他們對于書本的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積極的運用創(chuàng)新型的教育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指導教學。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紅樓夢》《駱駝祥子》《紅高粱》《茶館》等經(jīng)典的文學書籍,都被翻拍成了電視劇或電影,教師在學生展開這些書籍的教學之前,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些豐富的視頻資料,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大幅度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書籍的閱讀好奇心和閱讀欲望,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教師所設(shè)計的課外閱讀指導教學活動的滿意認知指數(shù)。此外,四大名著的閱讀難度相對來說比較高,學生在進行相關(guān)書籍的閱讀時十分容易遇到閱讀的障礙,而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影視資料的方式,則能夠有效的降低書籍的閱讀難度。
第三,巧妙的設(shè)計懸念。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渴望了解所有一切自己未知的事物。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設(shè)計積蓄型的課外閱讀指導課堂時,就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年齡特征,在課堂上積極的為學生設(shè)計一些的懸念。比如,在為學生介紹學生不熟悉的作者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為學生設(shè)計懸念,讓學生猜一猜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在帶領(lǐng)學生去閱讀小說類型的文學作品時,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去猜想故事的情節(jié)或者故事的結(jié)果,或者是告知學生故事的最終發(fā)展方向,讓學生去猜想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以這樣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
當學生閱讀某一書籍的時間達到2-3 周,或者是學生對書籍作品的閱讀超過一半后,代表學生已經(jīng)對書籍的人物或內(nèi)容有了基本的認知與了解,但是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可能也會出現(xiàn)一些閱讀的困惑和閱讀的疑問,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課中指導課。
課中指導課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類型:對讀書方法進行指導。讀書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快速閱讀、略讀、精讀等等,在為學生展開課中閱讀指導時,教師可以選擇書籍當中的不同部分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訓練[3]。比如,教師在為學生推薦了《平凡的世界》這一文學作品之后,就可以在課堂上將該書籍當中適合精讀、略讀的部分篩選出來,和學生一起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書籍的閱讀,幫助學生快速的了解不同的閱讀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第二類型:對描寫角度進行指導。描寫角度包括有人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等,任何的書籍都會涉及到不同的描寫角度。在對學生展開描寫角度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做好摘錄,教師定期去批閱學生的摘錄本,并且重點分析學生所摘錄的文字當中出現(xiàn)的最頻繁的描寫角度,和學生一起在閱讀指導課上進行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分組課外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描寫角度,在整本書中去找出與該描寫角度相關(guān)的句子和段落。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對描寫角度這一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知,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描寫手法。
第三類型:對人物探究進行指導。每一個文學作品當中都會出現(xiàn)人物,小說是以人物為中心的,散文當中的人物占比雖然比較少,但是人物同樣是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有了人物的出現(xiàn),才能夠?qū)那昂蟠?lián)起來。因此,在對學生展開課中閱讀指導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人物專題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的去說一說自己對于書籍當中人物的不同想法和理解,提升學生對于書籍當中人物形象的深刻認知。
首先,圈點勾畫批注法。在對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指導教學時,教師應(yīng)當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書籍的過程當中進行勾畫,勾畫的內(nèi)容可以是巧妙的詞語、精美的句子,也可以是學生閱讀完之后具有豐富感想的內(nèi)容,甚至可以是學生在閱讀過程當中無法理解的帶有疑問的部分[4]。完成句子的圈點之后,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在自己圈點的旁邊批注出自己閱讀的感悟。
其次,積累經(jīng)典內(nèi)容法。在全新的教學形勢之下,初中階段的學生每學期應(yīng)當閱讀4 本或4 本以上的課外書籍。如果學生想要查看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圈點勾畫的內(nèi)容,或者是批注的內(nèi)容,一本一本地進行書籍的翻閱顯然不太現(xiàn)實。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書籍的圈點勾畫和批注時,就應(yīng)當引導學生把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圈點勾畫的內(nèi)容,以及自己的感想寫在摘抄本上。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在摘抄本上進行內(nèi)容的記錄,將能夠引發(fā)學生進行二次思考,讓學生具有深刻感悟或者是能夠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即可。以這樣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摘抄本上寫出自己在階段性閱讀過程當中,對于書籍當中的人物、事件發(fā)展流程、主題情節(jié)等的多樣化理解與感悟,為接下來完成書籍的閱讀之后,進行讀書心得的寫作奠定基礎(chǔ)。
最后,拓展寫作練習法。寫作練習是在課外閱讀書籍完成之后所進行的活動,寫作練習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的類型:1)仿寫。讓學生去根據(jù)書中的描寫角度、描寫風格等,展開仿寫練習,真正做到讀寫結(jié)合,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2)概寫。讓學生去概括書籍的主要內(nèi)容,或者是去梳理書籍的大致情節(jié)。概寫的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故事的脈絡(luò),幫助學生去回憶故事內(nèi)容,同時還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3)讀書心得寫作。在完成書籍的閱讀之后,學生會對書籍當中的人物或者是情節(jié)產(chǎn)生個性化的認知與理解。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寫一寫自己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收獲。
一般而言,學生能夠在一個月內(nèi)完成一本書籍的閱讀,并且能夠較為全面的去把握書籍當中的具體內(nèi)容。因此,當學生完成書籍的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課后交流活動,在活動中重點帶領(lǐng)學生進行閱讀主題的探究。
第一,教師選定主題,在課堂上帶領(lǐng)學生展開探究。在為學生選擇探究的主題之前,教師一定要做好對學生閱讀形態(tài)的全面洞悉,并且重點去分析學生的閱讀興趣,保證所選擇的探究主題與學生閱讀興趣的匹配性,為學生設(shè)計滿足或超過學生預期的主題探究活動。比如,完成《海底兩萬里》這一書籍的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寫航海日記、繪制潛艇交易圖等有趣的主題,在交流課上與學生共同進行交流與討論。
第二,學生自行的進行主題的選擇。當學生完成書籍的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發(fā)的進行主題的選擇,并且將選擇主題一致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主題討論小組,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主題的探究[5]。這樣的模式一方面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對于主題探究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通過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為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形成創(chuàng)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第一,競賽策略。該策略主要適用于小說類和散文類書籍的課后交流,例如,《朝花夕拾》這一文學作品是一本回憶散文集,該書籍由多篇散文所組成。在完成這一書籍的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或者是試卷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考察??梢允菍W生單人完成測試試卷,也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進行知識競賽搶答。競賽類的交流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回憶書籍的內(nèi)容。所以說,教師在為學生設(shè)計競賽類的題目時,應(yīng)當保證所設(shè)計的題目與整本書的內(nèi)容相關(guān),使學生通過回答競賽問題,全面回顧整本書的內(nèi)容。
第二,展示策略。在運用該策略的學生設(shè)計課后交流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兩種不同的類型:(1)故事會或朗誦會。很多的書籍都有強烈的故事性特征,如《目送》《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等等。在完成這類型書籍的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有趣的故事會,讓學生在活動當中去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或一個情節(jié)。詩歌類型的書籍或者是書籍當中有著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的書籍,如,《飛鳥集》《繁星·春水》等,在完成這類型書籍的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shè)計朗誦會,讓學生在活動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詩歌或者是詞句進行朗誦。(2)展示摘抄或制作主題小報。上文我們提到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進行摘抄,但翻閱學生的摘抄本之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是邊閱讀邊進行記錄,所以學生摘抄本上所記錄的內(nèi)容往往比較零散和隨意,教師可以選擇出優(yōu)秀的摘抄本進行展示,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自信心,另一方面還能夠?qū)ζ渌膶W生進行指導。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書籍完成之后,安排學生去制作不同類型的手抄報,比如,可以是感悟類型的手抄報、精彩段落摘抄的手抄報,也可以是知識延伸類型的手抄報。學生在完成手抄報的制作之后,教師同樣需要選擇出優(yōu)秀的手抄報,將其貼在班級當中的展示欄當中,這樣既能夠肯定和贊美學生的努力,又能夠裝飾班級,在班級當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在全新的教育形勢之下,初中語文教師應(yīng)當充分的認知對學生展開課外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和重要意義,并且積極的采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設(shè)計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指導課,不斷提升課外閱讀指導課的質(zhì)量和效率,最終使學生活動當中獲得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