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勇,楊海平,曹國軍,陳劍
(1.浙江潮遠建設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41;2.浙江同濟科技職業(yè)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近些年,裝配式建筑以其標準化的設計、工業(yè)化的生產、裝配化的施工和信息化的管理等特點,大大提高了建筑質量及建造效率,符合當前協調、綠色的發(fā)展理念,也大大促進了我國建筑工業(yè)化的發(fā)展進程[1]。但不可否認的是盡管近些年裝配式建筑發(fā)展迅猛,但我國依舊處于裝配式建筑發(fā)展的初級階段[2],尤其在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管理體系,這也成為了裝配式建筑大力推廣進程中的其中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3]??偟膩碚f,目前裝配式建筑工程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搭建一套滿足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裝配式建筑的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BIM 技術的核心思想在于通過將建筑實體工程轉化為信息化模型,從而實現信息化的管理[4]。本文針對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短板,以浙江省杭州市某實際工程項目為例,依托BIM 技術在信息化和協同化方面的優(yōu)勢,探索其在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評價,以期為其他類似工程依靠BIM 技術進行質量管理提供借鑒,進一步推動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
本文的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為住宅項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總建筑面積為110036.97m2,共8 幢。其中,1#、3#、5#、6#、7#、8#的3 層以上采用預制疊合板和預制樓梯構件;2#和4#的3 層以上采用了預制疊合板、預制樓梯和預制剪力墻構件,并在3 層處設置過渡層,實現從3 層以下的現澆結構向3 層以上的裝配式結構進行轉換。本工程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本工程具體信息表
該工程為杭州市重點建設項目,由于工期緊、施工工藝較為復雜,因此要求各道工序緊密銜接,一旦出現偏差就難以按時完工。然而由于其體量大、施工組織難度大等問題,如果以傳統的施工管理手段恐難實現業(yè)主及政府對于該工程質量的期望。所以在該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全程引入BIM 技術,探索構建基于BIM 技術的裝配式建筑質量管理體系,從而達到甚至超過預期質量目標。
本項目專門成立了一支由參建各方組成的BIM 專項小組,依據前期編制好的施工質量控制準則,依托BIM 技術及平臺對該項目的前期設計、構件生產和運輸、構件裝配、質量驗收等全流程進行質量監(jiān)管及追蹤,從而達到預期質量目標。
裝配式建筑采用的是將預制構件直接運到現場進行拼接的模式[5],假如構件在設計上出現尺寸或洞口等位置偏差,現場無法對構件進行應急處置則只得進行重新制作,極大影響工程進度。為盡量避免這類情況的發(fā)生,BIM 小組在前期先參照圖紙對該工程項目進行翻模,在翻模的過程中發(fā)現圖紙問題及時與設計院進行溝通修改,并從實際施工的角度對設計方案提出優(yōu)化建議,從而為項目的實施把好第一道質量關。圖1所示為BIM 小組在Revit 軟件上對2#樓進行的三維建模。
圖1 2#樓三維模型
之后,BIM 小組負責人將暖通、管線等模型全部整合至一個rvt.文件中,并利用Navisworks 軟件進行碰撞檢查。如圖2 所示為本項目在碰撞檢查中發(fā)現管線與疊合板存在碰撞,遂立即召集相關專業(yè)負責人對原有設計進行優(yōu)化,通過調整位置或預留洞口的方式避免碰撞。
圖2 碰撞檢查
通過翻模和碰撞檢查對設計進行優(yōu)化后便進入深化設計階段。在綜合考慮構件生產、運輸、現場裝配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師可直接在BIM 三維模型上進行構件的拆分和深化設計。由于構件的精度直接影響后期裝配的質量,甚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工程質量[6],因此要求在前期設計階段BIM 模型具有足夠的精度,才能用來指導構件的生產及裝配。圖3 所示為本項目2#樓標準層預制構件的拆分情況,圖4為標準層某墻板的深化設計圖。
圖3 2#樓標準層預制構件拆分圖
圖4 標準層某墻板深化設計圖
進入到構件生產環(huán)節(jié),構件廠技術人員通過BIM 平臺下載本項目的BIM三維模型及各構件的深化設計圖,并通過相關軟件一鍵提取構件數據,進而開始模具的設計加工。BIM 專項小組會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情況提前將構件需求計劃上傳至BIM 平臺,構件廠在收到需求計劃后便可安排生產計劃,做好及時銜接。
在正式的構件生產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BIM 平臺對原材料、生產工藝以及質量驗收做好質量管控。當原材料通過進場驗收后,相關人員需先將驗收資料上傳至BIM 平臺留底后方可進入后續(xù)生產環(huán)節(jié)。BIM 專項小組利用IFC 標準的軟件互導規(guī)范將已有的BIM 三維模型以IFC 格式導出,然后利用渲染軟件進行構件生產的動畫模擬(圖5),進而將圖紙結合動畫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確保工人對生產工藝流程領悟透徹,尤其是對預埋件種類和位置精準掌握。開始生產后,工人及時將過程數據錄入平臺供各參建方及時查閱數據,對生產質量進行監(jiān)管。當生產過程中遇到質量問題時,工人及時將相關信息上傳至BIM 平臺,BIM 小組可會同設計、生產、施工相關技術人員共同商討處理意見,將每個質量問題落實到位。圖6 所示為某塊疊合板構件出現飛邊質量缺陷時在BIM平臺上進行處置。
圖5 基于BIM的構件生產模擬動畫
圖6 BIM平臺協同處理構件質量問題
在構件的運輸階段,首先提前對運輸的車輛及運輸的路線進行模擬,選擇最優(yōu)項。接著構件廠會同監(jiān)理單位對出廠構件進行質量驗收,并將驗收證明上傳BIM 平臺。在構件內預埋有RFID 芯片,參建各方可通過BIM 平臺實時查詢構件數量、規(guī)格、位置等,實現全過程監(jiān)管。圖7 所示為實時查詢構件運輸過程中當前所處位置。
圖7 BIM平臺實時查詢構件所處位置
對于整個工程的質量而言,構件本身的質量是基礎,而構件裝配的質量則是關鍵[7],如果裝配位置出現較大偏差甚至錯誤,則會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嚴重后果。
在構件正式裝配之前,首先BIM 小組會先在Navisworks 中模擬各種吊裝及安裝方案,從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并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及專項施工方案。此外,根據模擬情況同時在BIM 平臺上標注各流程的質量控制要點,供管理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重點把控。圖8為2#樓的模擬施工。
圖8 2#樓施工模擬
構件進場時,由施工單位相關人員對構件進行進場驗收,并通過移動端將驗收記錄及驗收結果上傳至BIM 平臺。在進行構件堆放時,BIM 小組提前利用BIM 場布軟件對施工現場進行場地布置,確保卸車與吊運方便,節(jié)省工期。圖9 所示為本項目的模擬場布,以2#樓為例,2#樓標準層共有墻板88 塊、疊合板62 塊、樓梯8 段,因堆場有限,將大部分墻板堆放于堆場內,其余墻板及樓梯放置于2#、3#樓中間區(qū)域,疊合板則采用進場后直接吊運的方式,堆場內只留有一處堆放少量備用疊合板,以防吊運損壞或進場出現時間誤差等情況發(fā)生。
圖9 基于BIM的現場模擬場布
借助BIM 三維模型及圖紙對施工人員進行裝配技術交底,并按照既定的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專項方案進行裝配。施工人員及監(jiān)理工程師及時將施工過程中的數據上傳至BIM 平臺中,利用BIM 平臺對裝配的全過程進行實時質量監(jiān)管。同時,重點關注BIM 平臺中設置的質量控制要點,做到重點防控,預防返工或返修情形發(fā)生。例如在進行安裝模擬時發(fā)現部分疊合板短邊出筋會與底部墻體連梁的主筋存在交叉的情況,故施工流程調整為先臨時固定連梁主筋,在安裝疊合板時先抽出連梁主筋,待疊合板安裝完成之后再重新固定連梁主筋,在BIM平臺中做到實時管控。
進入質量驗收階段,BIM 小組配合質檢人員借助BIM 平臺共同完成質量驗收工作。質檢人員通過BIM 平臺查閱已有的構件進場驗收報告、隱蔽工程驗收報告等材料,同時將現場觀察或測量得到的數據通過移動端錄入BIM 平臺,并最終在BIM 平臺上給出驗收意見。驗收過程如發(fā)現質量問題,同樣也是在BIM 平臺中進行處理。例如2#樓在質量驗收時發(fā)現第4 標準層編號為DBS-C2J-4-2 的疊合板出現裂縫質量問題,質檢人員拍照上傳至BIM 平臺,并配上相關文字說明,之后該問題通過BIM 平臺自動發(fā)送至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及監(jiān)理單位負責人的移動端,相關負責人通過移動端給出處置方案并指定該質量問題跟蹤人員,直至解決后相關處置過程和結果均上傳至BIM 平臺中,形成一個閉環(huán),如圖10所示。
圖10 BIM平臺進行質量問題上報處理
本項目使用BIM 技術及BIM 平臺對整個項目進行質量管理的實施效果主要如下所示。
質量控制要點的提前制定。利用BIM 技術進行碰撞檢查、生產階段的動畫模擬、各種吊裝及裝配方案的模擬等,充分借助BIM 模型可視化的特點,可提前制定整個項目各階段的質量控制要點,盡可能降低質量問題出現的概率。
預制構件的全過程跟蹤。通過BIM平臺可實時查看各預制構件從設計到生產、運輸最后裝配、質量驗收過程中的各項資料記錄,實現各預制構件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全過程質量跟蹤。
質量問題的閉環(huán)管控。當質檢人員上傳質量問題時,所有參建各方相關人員可通過移動端在BIM 平臺中提出處理意見,而且能在平臺中指定質量問題的跟蹤人員,處理后的結果也會上傳至BIM 平臺進行存檔,實現質量問題從發(fā)現到上報、處置、跟蹤、整改完成的閉環(huán)管理,確保每個質量問題落到實處。
質量管理資料的集中歸檔。在項目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相關人員均可通過移動端及時上傳照片、文字等過程性材料,例如構件出廠質量檢驗單、構件進場質量檢驗單、隱蔽工程驗收單等,大大減少了整理資料耗費的時間,并且部分模板性材料可由BIM 平臺自動形成,確保了真實性,提高效率。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廣環(huán)保、節(jié)能、高效的裝配式建筑,雖然發(fā)展速度很快但裝配式建筑仍處于初級階段,對應的質量管理手段和體系尚未成熟。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某裝配式工程項目為例,梳理總結了基于BIM 技術的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詳細描述了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前期設計、構件生產和運輸、構件裝配、質量驗收等全流程的應用,并對實施效果進行了總結??偟膩碚f,基于BIM 技術的裝配式工程項目質量管理體系是可行的,且非常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今后可為同類型項目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