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張加生
(1.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蘇盛澤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江蘇蘇州 215200;2.蘇州市高新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wèi)生監(jiān)測科,江蘇蘇州 215000)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 作為一種多因素的退行性疾病,會導致震顫、步態(tài)僵硬和運動功能減退,從而妨礙正常生活。帕金森病通常在神經(jīng)元完全退化的后期才被發(fā)現(xiàn),常因治療不及時導致疾病及并發(fā)癥加劇,引起患者死亡[1]。目前世界上每1 000人中的會有1~2人患有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患者以中老年為主,60 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2]。帕金森病作為一種不可逆疾病,早期階段及時的診斷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早期診斷包括影像學診斷、腦脊液生物化學標志物檢測等[3]。既往報道顯示,促炎癥免疫介導的機制在帕金森病的致病和進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癥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腫瘤壞死因子(TNF-α)、γ干擾素(IFN-γ)、白細胞介素-6(IL-6) 等與帕金森病相關報道較多[4-6],但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與帕金森病相關報道較少。炎癥反應時血小板、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升高或者淋巴細胞下降,均會導致PLR、NLR升高,具有更高的預測價值。本研究通過測定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PLR、NLR水平,探討2種指標對帕金森病的預測及評估價值,為帕金森病早期的預測和防治提供一定的參考。
納入江蘇盛澤醫(yī)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神經(jīng)內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01例,其中男54例,女47例;對照組選取健康體檢者138例,其中男71例,女67例,帕金森病組和對照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根據(jù)病程將帕金森病患者分為病程<6年組(53例)和≥6年組(48例);根據(jù)Hoehn-Yahr分級將Ⅰ、Ⅱ期患者分為早期組(39例),Ⅲ~Ⅴ期患者作為中晚期組(62例)[7]。
納入標準:符合英國帕金森協(xié)會帕金森病診斷標準,由神經(jīng)內科??漆t(yī)生診斷的帕金森病患者。排除標準:(1)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系統(tǒng)疾病;(2)不接受臨床研究或不配合者。
收集患者年齡、性別、吸煙、糖尿病、高血壓、病程、Hoehn-Yahr量表等資料。采用日本日立公司LST 008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入院24 h內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小板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PLR、NLR等。
兩組研究對象TG、淋巴細胞計數(shù)、PLR、NLR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資料比較
調整性別、年齡、TG、PLR、NLR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LR(OR=1.014,P=0.000)、NLR(OR=1.530,P=0.037)為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帕金森病患者logistic回歸分析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帕金森病患者PLR與病程呈正相關(r=0.262、P=0.009)、與Hoehn-Yahr分級呈正相關(r=0.345、P=0.000);NLR與病程、Hoehn-Yahr分級均無相關性。
NL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55,最佳診斷值為1.939,靈敏度62.6%,特異度62.4%。PL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04,最佳診斷值為108.011,靈敏度71.7%,特異度61.7%,見圖1。
圖1 NLR、PLR對帕金森病預測的ROC曲線
不同病程患者,性別、Hoehn-Yahr分級、血小板計數(shù)、PLR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P<0.05),其余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帕金森病早期組與中晚期組患者病程、淋巴細胞計數(shù)、PLR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相關資料比較
調整年齡、性別、病程、PLR自變量,進行帕金森病疾病嚴重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病程(OR=1.287,P=0.001)、PLR(OR=1.016,P=0.008)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危險因素。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黑質紋狀體通路中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的進行性喪失。流行病學調查顯示[8],帕金森病通常影響約1%~2%的世界人口,發(fā)病率約為20/10萬,患病率約為150/10萬。
迄今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還不太明確,可能是多種因素導致的,如環(huán)境毒素、衰老和宿主遺傳因素等。帕金森病的病理特征主要是:α-突觸核蛋白以路易小體和路易神經(jīng)突的形式廣泛聚集,以及黑質多巴胺神經(jīng)元的變性。炎癥反應表現(xiàn)為神經(jīng)膠質反應、T細胞浸潤和炎癥細胞因子的表達增加,以及源自活化的神經(jīng)膠質細胞的其他毒性介質[9-10]。
中性粒細胞作為機體重要的炎性細胞,當其被激活時,在發(fā)揮非特異性免疫防御抗炎的同時,可升高活性氧(ROS)及多種細胞因子水平,這些物質的產(chǎn)生可直接引起周圍神經(jīng)損傷;中性粒細胞具有很強的穿過血管壁和上皮細胞層的能力;它們在組織中誘導、激活和調節(jié)不同白細胞群的轉運,并通過調節(jié)趨化因子促進身體的炎癥反應,導致組織損傷進一步加重[11-12]。同時,血腦屏障功能障礙會導致淋巴細胞被轉移到腦實質,引起帕金森病患者淋巴細胞失衡[13]。NLR綜合了免疫炎癥、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的預測信息,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升高或者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降低,都可導致NLR升高,因此,NLR具有更好的預測價值。
LIU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NLR(OR=1.734,95%CI:1.046~2.876,P=0.033)是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NLR預測帕金森病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9(95%CI:0.62~0.75,P<0.001),臨界值為2.62。提示NLR可以預測帕金森病的發(fā)生。MUOZ-DELGADO等[14]研究顯示,帕金森病患者的NLR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2.47±1.10vs.1.98±0.91,P<0.001)。未發(fā)現(xiàn)NLR與年齡、疾病嚴重程度或疾病持續(xù)時間之間存在關聯(lián)。楊小英等[15]也發(fā)現(xiàn),帕金森病患者NLR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NLR升高可能是帕金森病周圍神經(jīng)損害的危險因素。本研究與以上研究結果類似。兩組研究對象TG、淋巴細胞計數(shù)、PLR、NL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NLR(OR=1.530,P=0.037)為帕金森病的危險因素;未發(fā)現(xiàn)NLR與病程、疾病嚴重程度之間存在關聯(lián);NL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55,最佳診斷值為1.939。提示慢性炎癥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慢性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具有多種功能,通過釋放多種凝血、炎癥和其他因子等,在止血和血栓形成、炎癥和免疫反應、血管調節(jié)和宿主防御入侵病原體等方面發(fā)揮作用。血小板參與信號通路和病理反應,從而導致炎癥、血管功能障礙和凝血等疾病[16]。然而,血小板功能障礙的分子機制仍然是難以捉摸和頗具爭議的,值得進一步研究。
目前PLR對帕金森病患者影響的相關報道較少。YABAC等[17]研究顯示,PLR與病程呈正相關(r=0.780、P<0.005)。本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結果類似。PLR與病程呈正相關(r=0.262、P=0.009)、與Hoehn-Yahr分級呈正相關(r=0.345、P=0.000);提示隨著疾病進展,病程越長、嚴重程度越高,PLR值越高。PLR可能與帕金森病患者的慢性炎癥有關,在帕金森病的發(fā)生、進展中都起重要的作用。進一步研究顯示,PLR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04,最佳診斷值為108.011;病程(OR=1.287,P=0.001)、PLR(OR=1.016,P=0.008)為帕金森病患者中晚期患者的危險因素。提示PLR可能對帕金森病有預測作用。
綜上所述,NLR、PLR可用于預測帕金森病的發(fā)生,同時PLR可能與帕金森病患者的慢性炎癥有關。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為回顧性研究且樣本量較小,有待以后加大樣本量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