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巢大致可分為地面巢、水面浮巢、洞巢、編織巢,以及其他類型的巢(如泥巢、唾液巢、冢巢等)。通常情況下,幼鳥為早成鳥的巢比較簡單隨意,而幼鳥為晚成鳥的巢則復雜精密,因為幼鳥待在巢中的時間更長,所以需要更有效的保護。
南攀雀的巢像一個掛在樹上的麻布口袋。有趣的是,這個“麻布口袋”有兩個口,一真一假:假入口其實是一個淺淺的凹陷,專門大開著以迷惑天敵,造成一種巢中什么都沒有的假象;真入口位于假入口的正上方,非常狹小隱蔽。
南攀雀進巢時,用其爪子打開真入口,待進巢后,再用頭將真入口合上。每次離巢,南攀雀也總是不厭其煩地把偽裝工作做到極致:機警的小家伙一邊留意周遭是否有天敵,一邊一絲不茍地用頭把真入口頂上去合起來,之后才放心離開。南攀雀的巢主要是用羊毛和植物纖維做成的,十分柔軟,因此反復開開合合也不會壞。
不同鳥類也會共用一個巢。美國南部至墨西哥一帶的沙漠地區(qū)遍布巨人柱仙人掌,生活在這里的啄木鳥沒木頭可啄,便在仙人掌上“打洞養(yǎng)娃”。不善于筑巢的姬鸮(一種如麻雀大小的貓頭鷹),便會在炎熱的白天“蹭住”到啄木鳥的洞巢中。
啄木鳥白天出門覓食,夜晚才會歸家。而姬鸮和啄木鳥的作息時間剛好相反,互不打擾。一來二去,姬鸮和啄木鳥就發(fā)展成了“房東”和“租客”的關(guān)系。
不過,姬鸮也不是白住的,它會為啄木鳥“請”來一位清潔工:盲蛇。盲蛇只有蚯蚓大小,它最厲害的本事就是被捕食者吃掉后,不會小命不保,而是很可能被活生生排出來,尤其是被姬鸮囫圇吞下后,被完好無損排出的概率很大。因此,如果盲蛇在啄木鳥洞中被完整排出,它便會留下來,以其中的寄生蟲和昆蟲蟲卵為食,這樣巢穴內(nèi)的清潔度就不用擔心了。盲蛇的體形很小,因此其他兩種動物不會太在意它的存在,畢竟沒有威脅,也不會影響生活的“家政阿姨”誰不喜歡?
鷦鷯、八哥、斑翅藍彩鹀等鳥類會用蛇蛻(蛇蛻下來的皮)裝飾自己的巢,以防止天敵入侵。不過,至于用哪種蛇蛻,倒是有講究。比如,八哥通常會采用滑鼠蛇的蛇蛻。這是因為,一些嚙齒類動物經(jīng)?!肮忸櫋卑烁绲某惭?,尤其是隱紋花松鼠,而滑鼠蛇是隱紋花松鼠的天敵。當隱紋花松鼠通過視覺信號感知到鳥巢中的蛇蛻后,多半就認慫了。
除了蛇蛻,一些鳥類還會在筑巢時添加地衣、苔蘚、絲綢等巢材來“掩飾”巢穴,以迷惑捕食者的視覺感知。
此外,一些鳥類還“懂”得給巢穴驅(qū)蟲,比如山麻雀會主動選擇在附近有南艾蒿的地方筑巢,而且在繁殖期還會把南艾蒿的葉子銜進巢穴內(nèi),從而達到驅(qū)蟲的效果。
金絲燕的巢大部分由其唾液筑成,有時會有一些羽毛或干草,呈小托座狀。金絲燕通常將巢筑在海邊的洞穴,或者附著在樹上、峭壁上。
金絲燕巢被人工挑除絨毛等雜物后,就是我們食用的燕窩。
群織雀的巢是世上最復雜的鳥巢。它們的巢遠看就像一團雜亂的草堆,但實際上是由多個“隔間”組成的群聚巢,而且巢穴入口是朝下的,這樣有利于防止天敵入侵。
群織雀的祖祖輩輩幾乎都吃住在同一個群聚巢里,有的群聚巢甚至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里面有多達上百個“隔間”,不僅復雜,而且還很結(jié)實。
有些鳥類的巢是浮在水面上的,比如,??的巢就是用水草、枯枝、羽毛等做成的水上浮巢。這樣的巢輕巧且富有韌性,就像一艘小船,既防水,又遠離各種陸生動物的威脅。更厲害的是,浮巢里濕潤的水草發(fā)酵后還會產(chǎn)生熱量,有助于鳥蛋的孵化。
阿根廷國鳥——棕灶鳥因其巢形似灶臺而得名。棕灶鳥可是鳥中的“泥匠工”,它們的巢主要用泥筑成,并混合了稻草等材料,這樣即使在干燥的時候也不容易龜裂。
棕灶鳥的巢為半球形,它們筑巢時會專門留出一間“育兒室”,并在其內(nèi)墊上柔軟的干草;旁邊則是“走廊”,其盡頭有孔洞與“育兒室”相連通。
就算雌雄鳥齊上陣,棕灶鳥前前后后也要忙活2~3個月才能筑好一個巢,然而,它們辛辛苦苦建造的巢只會使用一個繁殖季,第二年會再建新巢。有意思的是,它們多半連續(xù)好幾年都會在同一地點筑巢,高高壘起的巢就像一串糖葫蘆,十分可愛。
黃胸織布鳥不走尋常路,其雄鳥和雌鳥住的巢是不一樣的。
雄鳥的巢(上圖右)就像一個懸掛的鐘,底部是大敞的口,并橫擔著一條編織而成的粗實橫梁供雄鳥棲息。雌鳥的巢(上圖左)上端細長若頸,在底部三分之二處密封,做成凹陷若碗的巢室供孵化育雛;另三分之一則編織成垂直的管道,作為出入口。
長尾縫葉鶯是鳥中“裁縫”。它們的體形很小,其細長的嘴像銳利靈巧的針,能把植物纖維、蜘蛛絲等銜起當作線,再與腳巧妙配合,將大片的樹葉卷合或?qū)灼麓沟娜~子卷褶,并在葉緣穿孔縫合,而且每縫“一針”就打一個結(jié),以防“針線”松開脫落。最后,它們會在巢內(nèi)鋪上柔軟的絨羽、苔蘚、獸毛等,這樣一個懸吊在細枝上溫馨而舒適的兜狀巢就完工了。
所有鳥兒都有巢穴嗎?當然不是。比如,白玄鷗會直接將蛋產(chǎn)在凹凸不平的橫向樹枝上或樹杈處。這是什么謎之操作?
原來,白玄鷗這種冒險的產(chǎn)卵行為其實是無奈之舉。白玄鷗主要棲息在熱帶海島,以前許多海島上并沒有什么樹木,即便有,也被個頭更大、更強勢的鳥兒占據(jù)。由于樹木稀少,缺乏巢材,白玄鷗只能在巖石或島礁上直接產(chǎn)卵。后來雖然有些島嶼上有人居住,并在這里種了樹,但白玄鷗依舊保留著不筑巢的習慣,只不過它們選擇產(chǎn)卵地時,不只選擇裸露的巖石或島礁,也會選擇樹杈或橫向的樹枝。
白玄鷗幼鳥剛出生就能用其爪子牢牢抓住樹枝,然后等著親鳥每日來投喂,待到羽翼豐滿時才會飛離。
有些鳥兒“無賴”至極,它們既不筑巢也不孵卵,而是安排“養(yǎng)父母”幫忙完成。比如,別名“布谷鳥”的大杜鵑會將卵產(chǎn)于大葦鶯、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等雀形目鳥類的巢中,讓這些鳥兒幫忙撫養(yǎng)后代。如果大杜鵑幼鳥是鳥巢中第一個破卵的,它還會本能地把其他鳥蛋用背部推出巢外,從而獨享成鳥的照顧。
更可氣的是,“養(yǎng)父母”居然會很負責地把這個“冒牌貨”撫養(yǎng)長大。真不知道是大杜鵑的騙術(shù)太高明,還是這些“養(yǎng)父母”鳥兒太傻。下圖中,一只可憐的大葦鶯正在喂食比自己體形大好幾倍的大杜鵑幼鳥。
鳥兒會使用鳥嘴來采集巢材并筑巢。由于鳥類的前肢已經(jīng)進化成了翅膀,人類用手和手指做的事,鳥類則必須借助鳥嘴來完成。
其實,對絕大多數(shù)鳥兒來說,鳥巢并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孵卵育雛的地方。不過,鳥兒們?nèi)耘f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各式各樣或?qū)嵱?、或精致、或獨特的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