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縣第四中學 鄭惠文
小齊(化名),14 歲,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離異,后都各自組建了家庭。小齊姑姑自己沒有孩子,所以小齊一直由姑姑撫養(yǎng)。這孩子性格內(nèi)向,但校內(nèi)交際方面沒有大問題。上初中時姑姑替他選擇了寄宿制學校,小齊和小學時相比明顯沉默了許多,在宿舍也是獨來獨往,從不主動與同學說話,即便是同學主動和他搭話也只是做簡短的回應(yīng)。前幾天他的姑姑找到我,說孩子前幾次回家表示不想住宿,這次回家居然說自己不想上學了,問他原因只是說在宿舍很難入睡,有時睡著了也常被噩夢驚醒,醒后心慌恐懼大汗淋漓,白天也不能集中精力學習。
小齊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比較特殊,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自己被拋棄。因此,他會過度關(guān)注姑姑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時甚至用一種極端的方式來換取自己的安全感。
進入寄宿學校,小齊除了對住讀生活不大適應(yīng)外,更重要的是在內(nèi)心深處覺得自己是被人拋棄了。他一直覺得父母拋棄了自己,自己是個不值得父母愛的孩子,姑姑是唯一愛他的?,F(xiàn)在姑姑將自己扔到了學校,說明姑姑也要拋棄他了,于是他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以致出現(xiàn)失眠、做噩夢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恐懼等不良情緒。
這些想法都是錯誤認知導致的,錯誤的觀念最終引起了不適應(yīng)的行為。老師可以通過細致分析,幫助孩子分辨事實,糾正錯誤認知,讓他認識到姑姑這么做不是拋棄他,而是對他寄予了更多的希望,希望他在寄宿學校取得更大進步。
在本案例中,老師可以教他做深呼吸放松的技巧,輔之以認知行為療法。利用放松技巧緩解小齊的不良情緒,然后通過認知療法處理小齊深層次的認知問題,糾正負性情緒化思維,幫助他遠離不良認知,為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首先,教會小齊深呼吸放松技巧,帶他進行深呼吸放松練習:提示、引導他深呼吸時把自己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自己的呼吸上,接著讓身體進行漸進式放松。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身體放松了,那么緊張焦慮的情緒也會得到緩解,這有助于調(diào)整自己的不良情緒。
其次,澄清事實,糾正不良認知。引導小齊對記憶中的負面事件進行傾訴,支持孩子自由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引導他體會自己的陳述和對事件的看法,討論那些易被觀察和體驗的問題,比如“父母在你生日時會送你禮物嗎?會經(jīng)常和你聯(lián)系嗎?”。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從而讓他能夠以一種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最后,老師和姑姑進行了溝通。姑姑也認識到自己在上學這件事上沒有和小齊進行良好的溝通,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自作主張將小齊送去住讀,確實存在不妥之處。姑姑真誠地向小齊道歉,并心平氣和地分析了選擇這所學校的理由及住宿的優(yōu)勢,最后把決定權(quán)交給了小齊。
通過一番處理,小齊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任課老師向我反映小齊上課狀態(tài)也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