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潤強
郭友,男,1998 年8 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四川省眉山市人,大學學歷,警犬訓導員,現任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社區(qū)民警。
在西南邊陲,云南獨龍江鄉(xiāng),海拔5 千米的高黎貢山與擔當力卡山,一東一西,夾江而下,這里雪山、叢林遍布。警犬“江豹”和訓導員郭友和大家一起開展邊境巡邏,他們穿梭在原始森林的小道上,常年與深山為伍,與林海做伴,踏雪巡邏、安保執(zhí)勤,守護著邊境一線的和諧安寧。
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的警犬“江豹”沒有像別的警犬那樣精彩的故事,有的只是與獨龍江邊境派出所的民輔警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平凡中堅守,用赤誠之心詮釋著對邊疆的熱愛。
民警郭友,2016 年入伍,在德宏木康站服役。2019 年1 月1日,郭友成為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他也被調至怒江邊境管理支隊獨龍江邊境派出所工作,并擔任社區(qū)民警。
剛開始時,郭友不太熟悉社區(qū)業(yè)務。為此,他積極向老民警請教,虛心學習,并經常跟老民警一起去走訪,積累實踐經驗。漸漸地,他摸到了工作的“門道”,并很快投入到工作當中。平日里,他一有時間就下鄉(xiāng)走訪,和群眾打成一片,很快得到了轄區(qū)群眾的認可。
和很多人一樣,郭友從小就特別喜歡犬。從記事起,他的身邊就有犬的陪伴。記憶里最可心的幼犬,他深刻地了解了犬這種動物身上的魅力,它們敏銳細膩,忠誠又善良,是最完美的童年玩伴。
2020 年8 月,單位推薦他前往昆明警犬基地培訓。分犬的時候,看到小小的身軀、目光靈動、虎頭虎腦、小尾巴直搖的“江豹”,郭友一眼就看中了它,他覺得他們很有緣分,給它取名“江豹”,這也是他帶的第一頭警犬。當別人問到為什么會叫“江豹”這個名字,郭友說道:“之所以起名為‘江豹’,‘江’是獨龍江,‘豹’是因為它的速度很快,像獵豹一樣,所以就給它取名叫‘江豹’。”
訓練之余,郭友總會花大量時間和它相處,說話、打掃犬舍、給它梳理毛發(fā),全身心照顧,慢慢地,“江豹”逐漸變得開朗,人與犬成為彼此最信任、最可靠的戰(zhàn)友和伙伴。
經過3 個月的刻苦訓練,“江豹”成為一頭合格的警犬,它將跟著訓導員到自己新的工作崗位上去。從昆明到獨龍江,950 多千米的路程讓“江豹”感到不適,特別是進入獨龍江公路的79 千米749 道彎,盡管訓導員一直在旁邊安撫“江豹”,坐車途中,它仍然表現出焦躁不安和極度的不適感。訓導員郭友以為到達單位就好了,沒想到還有更大的考驗等著他。
因為路途顛簸加上獨龍江每年280 多天的降雨,想曬個太陽有時竟是一種奢侈,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戰(zhàn)友,“江豹”變得膽小,食欲不振,情緒一直低迷。
郭友帶著“江豹”去江邊走走,給它喂食、梳毛,慢慢地,“江豹”逐漸適應了新的工作環(huán)境。很快,就迎來了它的第一次任務,前往中緬北40 號界樁巡邏。巡邏途中,公路依山傍崖,溝深坡陡,彎多路險,崎嶇不平,搖搖晃晃地好不容易到達執(zhí)勤點,大家下車收拾裝備,因為接下來的巡邏路只能徒步,帶隊民警向大家交代巡邏途中的注意事項后,一行人便鉆進密林深處。
一個個藏藍色身影穿梭于原始森林的小道上、雜草樹林中、懸崖峭壁上。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條巡邏路是民輔警常年巡邏趟出來的,他們遇水搭橋,自己動手自制竹梯、木橋,在山崖、溪流旁架路。大家剛過一條小河,爬竹梯時“江豹”爬了幾次,怎么也爬不上去,郭友沒辦法只能把它抱上去。
第一次巡邏,“江豹”顯得異常興奮,沖在最前面,昂首向前。突然“江豹”對著前面怒吼,原來是一條蟒蛇正在路中間悠閑地曬太陽。對于民輔警來說他們早已經習以為常,大家打草驚蛇后,然后又繼續(xù)開展巡邏。到達界樁后,大家休息時才發(fā)現,“江豹”身上不知何時爬了好幾只螞蟥,特別是在它眼睛邊上的,原本細如繡花針的螞蟥,“飽餐一頓”后粗的似筷子,給“江豹”清理完“螞蟥”后,大家也趕緊提起衣袖檢查自己身上,郭友很快發(fā)現在自己小腿上,有兩只火柴般大的螞蟥,正在他身上聚餐。
面對蛇蟲鼠蟻橫行、螞蟥伴身,他們卻未曾退縮,巡邏踏查確保邊境安全,保障邊境一線持續(xù)安全穩(wěn)定,用最平凡的工作詮釋他們對祖國最長情的告白和對人民最赤誠的忠心。
如今的“江豹”在郭友的帶領下,先后參與了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安保和聯合解放軍開展邊境踏查等重要任務,在參與總站初訓和支隊一年一度復訓期間,表現優(yōu)異。
郭友與“江豹”將積極投身新時代移民管理事業(yè)中,為“平安、法治、美麗、幸?!钡莫汖埥瞰I青春和力量,為獨龍江鄉(xiāng)村振興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讓當地群眾和轄區(qū)游客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實守護好神圣國土、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