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山東省首席技師、首批“齊魯工匠”……她從事化工生產行業(yè)近30 年,從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長為全國技術能手,被同事稱為“女漢子”,被業(yè)內譽為化工“女超人”。她就是孫一倩,一位勇于創(chuàng)新、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
1993 年,孫一倩中專畢業(yè)后進入華魯恒升,成為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初到崗位,面對塔罐如林的裝備和閃閃發(fā)光的儀表,她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細心摸索工藝數(shù)據(jù),不到兩年就成為崗位主操作。
2000 年,華魯恒升新建有機胺和DMF 裝置,孫一倩被抽調到新系統(tǒng)參與開車。面對國外企業(yè)技術封鎖,國內存在行業(yè)壁壘,她晚上挑燈研究流程,白天和同事一起研究開車方案,整整3 個月每天工作都超過12 個小時,最終首套DMF 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每天都是起點”,孫一倩常用這句話自勉。在DMF 生產初期,催化劑、蒸汽和一氧化碳消耗量很大,孫一倩將目光瞄準了蒸汽降耗這一突破點,經過反復摸索,使有機胺蒸汽消耗下降近30%,僅此一項,就使一年增效達到3000 萬元。短短5 年間,公司DMF 裝置產能提升到23 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質量和消耗指標也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010 年,華魯恒升研發(fā)5 萬噸煤制乙二醇工業(yè)化項目,孫一倩被指派參與工藝包和操作流程優(yōu)化。“當時全世界也沒有此方面的成熟技術,我們只能借鑒以前的操作經驗,反復進行試驗。”為了測試和改進工藝,她幾乎每天都要在幾十米高的“鋼鐵叢林”里鉆進爬出,裝置里面上萬個點位,幾乎都留下過她的指紋。
功夫不負有心人,公司通過5萬噸實驗裝置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術,緊接著,孫一倩又投身50 萬噸煤制乙二醇工藝包開發(fā)中。為了將實際工程運行經驗更好地運用于項目,她硬著頭皮學習了全英文的模擬計算軟件,一有時間就和設計院人員討論設計方案。2018 年10 月,該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創(chuàng)造了單套規(guī)模大、技術難度高、單位投資少、生產成本低、開車時間短、當日即達到優(yōu)等品、當月即實現(xiàn)盈利等多項行業(yè)紀錄。
碳酸二甲酯是近年來頗受國內外化工界重視的新型化學品,由于用途廣泛,被譽為當今有機合成的“新基石”。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fā)展,鋰電池及其上游電解液、溶劑產品需求快速增加。2019 年,孫一倩接到新的任務,牽頭開展乙二醇聯(lián)產碳酸二甲酯新工藝研發(fā)。她和同事們循序漸進,經過小試、中試、工藝包開發(fā)和工程化設計,2021 年10 月建成年產30 萬噸碳酸二甲酯裝置,投料當周就采出電子級產品,當月加滿負荷,并應用于鋰電池領域,目前已占到國內40%的市場份額。
孫一倩帶領團隊馬不停蹄,緊接著完成了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等系列產品開發(fā),設計了萬噸級工業(yè)化試驗裝置,2022 年元旦期間投料運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孫一倩常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有義務和責任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她摸索了“授、習、點”三步教學法,帶出了40 余名專業(yè)技術人員和高素質技能人員,3 人獲評山東石化行業(yè)技術能手,1 人獲得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她和同事們干在一起、打成一片,手把手、面對面?zhèn)魇诓僮骷夹g。以她名字命名的“孫一倩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以“攻關、傳藝、創(chuàng)新、交流”為主旨,在全國、省、市等多項石化行業(yè)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隊一、二等獎。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孫一倩回到工作崗位,深入黨代表工作室、車間及基層一線,以親身經歷、切身感受,第一時間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孫一倩表示,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要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崗位、接續(xù)奮斗、再建新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談到未來的打算,孫一倩說,化工行業(yè)雖充滿挑戰(zhàn),但每當自己攻克難關的時候,就是最有成就感的時候。新的趕考路上,自己將擼起袖子加油干,不但自己干,還要帶動更多的人干,以“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勇氣和執(zhí)著,技能強企、實業(yè)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