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他忠于職守,是縣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他無私奉獻,是困境兒童的“爸爸”;他用愛澆灌,使220多個困境兒童安心寄宿、快樂學習。他就是沁縣定昌鎮(zhèn)中心學校副校長、西關小學校長張宏偉。他多次榮獲沁縣“模范教師”、沁縣“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長治市“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是沁縣教育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
1994年,年僅20歲的張宏偉師范畢業(yè)后踏上了農村小學教育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標定在了為教育獻身的軌跡上。張宏偉常說:“教師最大的能力就是責任,最大法寶就是奉獻,做到了這兩點,教學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惫ぷ?9載,他的教學成績常年位居年級前列。
張宏偉時時刻刻將“強師德、塑師表、鑄師魂”作為自己教育事業(yè)的根基。任職班主任期間,他十分注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性地推行“進步卡”制度,將學生的點滴進步可視化,激勵學生完成每天的成長任務。實踐證明,一張張小小的“進步卡”滿足了學生成長路上獲得關注的心理需求,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潛能和自我價值體現(xiàn),班級里比學趕超蔚然成風。
2012年,張宏偉出任西關小學校長,當時大量農村學生涌入城市讀書,農村學校出現(xiàn)了嚴重的生源危機,辦學舉步維艱。臨危受命的張宏偉清楚自己承載的期望和責任。在這之后的十多年,他大刀闊斧搞改革,學校規(guī)模越來越大,由原來的只有68名學生的小學校,變成了如今擁有220多名學生的沁縣最大的鄉(xiāng)村寄宿制小學。
張宏偉在學校營造了“像家庭一樣的學校,像父母一樣的老師,像兄弟一樣的同學”的良好氛圍。他辦公桌上厚厚的檔案里清楚地注明著每個困境兒童的特殊情況,根據(jù)這些信息落實扶貧助學及幫扶機制:實行“1+N”愛心教育,即1名教師幫扶1至10名困境兒童;建立學校與家長有效溝通制度,每年春節(jié)組織召開返鄉(xiāng)家長座談會;積極爭取社會力量加入,形成關愛困境兒童的強大合力。
2020年9月,長期勞累的張宏偉病倒了,但身在病床上的張宏偉,心還在孩子們身上,每天都要問詢學校的事情,關心他幫助的學生學習情況。同年12月,還未完全康復痊愈的他就回歸學校,帶領全校教職員工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繼續(xù)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
愛是相互的、傳遞的,也是博大的。
張宏偉對學校學生無私奉獻愛的付出,受到學生家長社會認可,慕名前來學校做公益和奉獻愛心的人很多。北京市慈善基金會、長治市愛心公益協(xié)會、上海海事大學、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先后于西關小學構建起了立體化關愛困境兒童的網(wǎng)絡格局,為孩子們爭取到大量的體育文化用品、課外圖書及學校欠缺的資源。
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困境兒童存在膽怯、不自信等個性傾向問題,張宏偉從學生習慣養(yǎng)成入手,抓細節(jié)、抓日常。時間一長,孩子們養(yǎng)成食不語、寢不言,睡前洗腳,起床后整理內務,每天1小時陽光體育活動的習慣。書法繪畫手工制作展評、演講比賽和文藝匯演,拓寬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使孩子們積極思考、專注聽講、入室即靜、靜而思學。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張宏偉及全體教師的悉心教育下,許多困境兒童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去年,乘著縣委“強教為先”戰(zhàn)略的東風,張宏偉成功爭取到了未成年人保護項目———益童成長中心,使128名困境兒童享受到了愛心人士的結對幫扶。同時,他還開展“尋親之旅”活動,組織困境兒童探訪在外父母;開展興趣夏令營、聯(lián)歡、減壓疏導、敬老尊老等活動,舉辦關愛困境兒童活動60余次。在豐富的校內外活動的感染下,孩子們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笑容,他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充滿自信地茁壯成長。
張宏偉感動了西關小學的每一位師生,感動了每一個困境家庭,他用心用愛在鄉(xiāng)村寄宿制學校校長崗位上書寫了自己別樣的教育人生。
責任編輯郭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