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叨
皇帝越強勢,
太子越難當,
這似乎是個解不開的死結。
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太子”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之儲君、王朝未來的掌舵人,身份尊貴前途光明,可謂是羨煞旁人。但縱觀歷史上的太子們,卻有很多人被自己的老爸玩殘廢黜,最終倒在了接班之路上。
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規(guī)律:越是英明的君主,他們的太子折損幾率就越高,漢武帝的太子劉據(jù)、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人莫不如此。這其中,女皇武則天的太子李顯、康熙大帝的太子胤礽兩人的不同經歷和結局,似乎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李顯,用當孫子的態(tài)度當太子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本來太子的位置根本落不到他頭上,但因為大哥李弘猝死二哥李賢被廢,他陰錯陽差成了大唐的儲君。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一命嗚呼,李顯順理成章地當了皇帝。
不過他這個皇帝當?shù)脜s很窩囊,上有老媽武則天威壓,下有權臣裴炎鉗制,李顯基本就是橡皮圖章。
李顯不甘心當傀儡,于是扶持自己的老丈人韋玄貞和老媽打擂臺。他在為老丈人爭取官位時,甚至口不擇言地說:我是皇帝,就算把天下讓給老丈人,那也是我的事兒!這種無腦的話,無疑是給武則天遞刀,于是才當了55天皇帝的李顯被廢為廬陵王,搬到湖北監(jiān)視居住。
李顯被廢后,他的弟弟李旦接著當橡皮圖章,整天坐在皇位上看武則天的臉色。不過李旦比李顯要聰明多了,感覺老媽已經準備好當皇帝,李旦馬上宣布讓位,同時上書武則天:全天下人都覺得媽媽您當皇帝最合適,我這個兒子更是真心實意地讓位于您,同時請允許我以后就改姓武吧!
于是,則天大帝橫空出世,成為李唐王朝的掘墓人、武周天下的開創(chuàng)者。武則天上位后,用血腥手段鎮(zhèn)壓一切政敵,李唐宗室內的反對派,更被她殺得血流成河。
李顯身在湖北,眼看著武則天大殺特殺,感覺心狠手辣的老媽說不定哪天就會要了自己的小命。他害怕到了什么程度呢?據(jù)說只要有朝廷的使者來,他就覺得是來催命的,于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拿根繩子就要上吊,幸虧他老婆韋氏比較鎮(zhèn)定,奪過繩子勸他:上吊這事兒咱不著急,先搞清楚使者來干啥再死也不遲??!
李顯就是這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過了十多年提心吊膽的日子!
武則天在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上雖然游移不定,但最終還是決定死后還政于李氏。在這個大背景下,李顯在公元698年被接回了京城。
李顯知道太子是個高危職業(yè),就想著讓弟弟李旦來做太子,但李旦比他雞賊,寧死也不當這個皇位繼承人,李顯身為順位繼承人,無奈只能接下這個燙手山芋,開始用當孫子的態(tài)度去當太子,只求平安無事!
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大臣們發(fā)動了“神龍政變”逼宮,武則天無奈退位,李顯終于成功接班,總算是修成了正果。
胤礽,結黨自保最終被廢
和李顯相比,康熙大帝的太子胤礽,結局有些悲涼!
胤礽母親是孝誠仁皇后,出身赫舍里氏,和康熙琴瑟和諧感情極深??上У氖?,她在胤礽出生之后就難產身亡,當時僅21歲。胤礽出生就失去了母親,這讓康熙對他格外憐愛,在胤礽不到兩周歲的時候,就冊封他為太子,此后更在他身上傾注了全部心血,希望這個兒子能夠成為合格的接班人。
胤礽也沒有辜負康熙的期望,學習認真刻苦,經史子集無所不通,更精通滿、漢、蒙文,書法尤其令人稱道。另外,胤礽的武藝也十分了得,弓馬嫻熟功夫出眾,還能左右開弓。
文武雙全的胤礽,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照耀著大清的萬里江山。康熙對他十分滿意,認為有胤礽這個兒子,是“朕之福澤”。
按照這個節(jié)奏發(fā)展下去,胤礽繼承皇位是鐵板釘釘?shù)氖虑椋踔廉敃r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在給國王路易十四的報告中都說:他(胤礽)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相信有朝一日,他會像他父親一樣,成為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之一。
不過正所謂物極必反,康熙對胤礽的愛明顯失去了應有的界限,已經變成了溺愛,這讓胤礽的性格缺陷開始逐漸放大。他所用的儀仗規(guī)格幾乎等同于皇帝,康熙不管;他揮霍浪費搜刮民間財富,康熙不管;他任意鞭打朝臣,康熙不管……胤礽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的一個舉動,把胤礽徹底推上了不歸路。
這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大規(guī)模冊封成年的兒子們,年長的封郡王,年輕的封貝勒,并且讓他們全部參與朝政。這種舉動無疑讓胤礽的權力受到削弱,同時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們也開始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
胤礽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結黨對抗他的兄弟們。
太子結黨,第一個感受到威脅的自然就是康熙皇帝。不管他如何愛這個兒子,在皇權面前,這種愛都是蒼白無力的,這對曾經和諧的父子之間裂痕越來越深,胤礽也最終失去了太子之位,被康熙皇帝禁錮。
康熙稱得上是雄才大略之主,但在處理太子的問題上,卻為人所詬病。胤礽最后的悲慘結局,康熙這個父親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皇帝越強勢,太子越難當,這似乎是個解不開的死結:太子不結黨,就不能對抗他的競爭者們;而太子一結黨,就對皇權構成威脅,最終結果只能是父子反目。
這或許就是歷史上有些太子們不得善終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