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新 陳 歡 劉馨陽 葉雅麗
銀屑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其中以尋常型銀屑病最為多見,表現(xiàn)為全身多發(fā)紅斑鱗屑,伴瘙癢不適[1]。因其慢性病程,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身心健康、工作社交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而老年銀屑病患者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基礎疾病復雜,機體代謝及免疫功能衰退,對治療反應差,且存在諸多共病情況及用藥禁忌[2]。而中醫(yī)中藥在治療安全性及有效率方面具有其獨特優(yōu)勢。老年銀屑病患者臨床多以氣血虧虛為本,兼有熱毒、瘀血久羈的虛實夾雜證候[3],筆者遂從“虛(正虛)、毒(熱毒)、瘀(血瘀)”理論出發(fā),應用八珍湯加減聯(lián)合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照射治療老年尋常型銀屑病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y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86 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3 例。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倫理原則,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件號:科研倫審(2019)第(172)號。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參照《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 版)》診斷標準[4]。(2)中醫(yī)辨證參照《尋常型銀屑病(白疕)中醫(yī)藥臨床循證實踐指南》血燥證的辨證標準[5]。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2)年齡≥60 歲;(3)患者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1)近2 周內(nèi)有使用相關系統(tǒng)性藥物(包括糖皮質(zhì)激素、生物制劑、免疫抑制劑及維甲酸類藥物)治療史;(2)存在紫外線照射禁忌證患者,如紫外線過敏、合并皮膚癌前病變或皮膚癌等;(3)合并惡性腫瘤或重要臟器嚴重疾患者;(4)有精神障礙或不能遵囑完成治療的患者。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NB-UVB(SS-06 型紫外線光療儀,上海希格瑪公司)照射治療,每次照射結束后全身涂抹潤膚乳。初次照射劑量0.3 J/cm2,每次根據(jù)患者皮膚紅斑及耐受情況逐漸加量,3 次/周,連續(xù)治療8 周。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阿維A 膠囊(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 mg,批號20010126)口服治療,20 mg/d,餐后頓服。觀察組則在NB-UVB 照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八珍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黨參30 g,白術12 g,土茯苓15 g,甘草、川芎、當歸、生地黃、白芍各12 g,薏苡仁、丹參各30 g,紫草9 g,白花蛇舌草30 g,烏梢蛇9 g;血熱者加赤芍12 g,白茅根15 g;血瘀者加雞血藤30 g,桃仁12 g,紅花9 g。每日一劑,水煎取汁400 mL,早晚飯后30 min溫服。兩組均連續(xù)用藥8 周。
2.2 觀察指標 (1)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shù)(PASI)[6]:兩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后進行PASI 評分,根據(jù)各部位的皮損面積及紅斑、鱗屑、浸潤情況進行計算評分,評分越高病情越重。(2)皮膚病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DLQI)[7]:兩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后進行DLQI 評分,根據(jù)疾病對患者生理、心理、社交、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影響程度分級計分,分值越高表明影響越大。(3)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兩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5 mL,抗凝、離心處理后,置于-80 ℃保存?zhèn)溆茫捎妹嘎?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系重慶博生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chǎn)品,批號B0320201201)測定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4)外周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兩組患者分別在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1 mL,抗凝處理后,采用流式細胞儀(FACSCanto,美國BD 公司)測定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水平。(5)不良反應:觀察光療后皮膚紅斑、瘙癢、疼痛情況,關注用藥后皮膚及口眼干燥情況,定期監(jiān)測血脂及肝功能變化。
2.3 療效標準 根據(jù)PASI 評分下降率評判臨床療效[8],臨床治愈:PASI 下降率≥90%;顯效:60%≤PASI 下降率<90%;好轉:20%≤PASI 下降率<60%;無效:PASI 下降率<20%??傆行?(臨床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好轉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和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4 例,女19 例,年齡(69.44±5.72)歲,病程(7.30±3.47)年;對照組男20 例,女23 例,年齡(68.65±5.43)歲,病程(7.40±3.2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PASI 及DLQI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ASI、DLQI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PASI、DLQI 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治療后PASI、DL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PASI及DLQI 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PASI及DLQI 評分比較(分,±s)
注:對照組給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及阿維A 口服治療;觀察組在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基礎上配合八珍湯加減中藥內(nèi)服;PASI 為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shù);DLQI 為皮膚病生活質(zhì)量指數(shù);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43 PASI 評分DLQI 評分18.26±3.50 6.31±2.66ab 19.33±3.01 8.19±1.94ab 43 17.79±3.03 9.14±3.89a 19.12±2.73 12.28±2.65a
3.3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比較(pg/mL,±s)
表2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17、IL-22 及IL-23 水平比較(pg/mL,±s)
注:對照組給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及阿維A 口服治療;觀察組在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基礎上配合八珍湯加減中藥內(nèi)服;IL-17 為白介素-17;IL-22 為白介素-22;IL-23 為白介素-23;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43 IL-17 IL-22 IL-23 130.05±16.68 87.63±16.47ab 102.72±12.99 65.91±11.86ab 62.63±8.92 33.02±8.64ab 43 129.30±15.74 106.88±17.54a 102.81±13.87 81.14±15.06a 63.12±8.87 50.23±8.24a
3.4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CD4+、CD8+、CD4+/CD8+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CD4+及CD4+/CD8+水平較前升高,CD8+水平較前降低,觀察組治療后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對照組給予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及阿維A 口服治療;觀察組在窄譜中波紫外線照射基礎上配合八珍湯加減中藥內(nèi)服;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43 CD4+(%)CD8+(%)CD4+/CD8+27.89±2.71 49.62±2.70ab 37.68±2.44 20.84±2.36ab 0.85±0.13 1.93±0.11ab 43 27.68±2.77 38.52±2.01a 37.63±2.35 28.99±2.25a 0.86±0.14 1.07±0.16a
3.5 兩組老年尋常型銀屑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愈9 例、顯效19 例、好轉12 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02%(40/43)。對照組臨床治愈4 例、顯效15 例、好轉14 例、無效10 例,總有效率76.74%(33/43)。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3.6 不良反應 觀察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2 例皮膚紅斑瘙癢情況;對照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1 例皮膚紅斑瘙癢,2 例皮膚干燥和1 例血脂升高情況。所有不良反應均予對癥治療后緩解。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銀屑病屬于中醫(yī)學“白疕”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大抵由營血虧虛,血熱內(nèi)蘊,化燥生風,肌膚失養(yǎng)而成[9]。老年銀屑病患者多呈現(xiàn)虛實夾雜的證候,但臨床可從“虛、毒、瘀”三方面辨證遣方用藥。虛者言指年老體虛,病程日久,加之諸多西藥攻伐,耗氣傷血,故氣血虧虛,生風化燥,肌膚失養(yǎng)而發(fā)病。毒者言指熱毒,病初多內(nèi)有蘊熱,復感外邪,熱毒搏結于血分,雖血熱之象已不甚,但因熱毒久病入絡終不得散,致使病勢纏綿。瘀者言指血瘀,病邪久稽,氣血運行不暢,加之氣虛行血乏力,以致氣血瘀滯脈中,肌膚失養(yǎng),反復不愈。針對老年銀屑病患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特性,筆者認為,中醫(yī)治療當以益氣養(yǎng)血,活血解毒為法。八珍湯乃氣血雙補之劑,本方易四君子湯中白茯苓為土茯苓,該藥既可健脾益胃又可解毒除濕;易四物湯中熟地為生地,取其清熱涼血之功,去熟地防其黏膩礙胃。薏苡仁健脾除濕,與黨參、白術合而增強補中益氣之功。丹參涼血活血,兼可安神除煩,聯(lián)合當歸、川芎共奏活血化瘀之功。紫草、白花蛇舌草清熱涼血解毒,可除血分之余熱毒邪。烏梢蛇性善走竄,搜風剔絡,引諸藥直達病所,同時可祛外風息內(nèi)風,止癢之功顯著。全方合而發(fā)揮益氣養(yǎng)血,活血解毒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ASI 評分及DLQI評分下降程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情況發(fā)生少,認為八珍湯加減可以有效改善皮損及瘙癢情況,進而極大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zhì)量。近年來研究表明,Th17 細胞產(chǎn)生或介導炎癥因子的高表達(如IL-17、IL-22、IL-23 等),可促進表皮炎癥反應發(fā)生,進而刺激角質(zhì)形成細胞異常增殖引發(fā)疾病[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L-17、IL-22、IL-23 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老年銀屑病患者應用八珍湯加減聯(lián)合NB-UVB 可降低血清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具有抑制機體炎癥反應的作用,進而改善皮損及瘙癢的癥狀?,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銀屑病是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其發(fā)病與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T 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機制在銀屑病的發(fā)病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認為八珍湯加減對老年銀屑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所以,八珍湯加減乃標本兼治之方,解毒祛瘀以治其標,減輕表皮炎癥反應,可顯著改善紅斑鱗屑及瘙癢情況;補虛扶正以治本,氣血生化有源,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從而使病情得到長期有效的改善。
綜上所述,八珍湯加減聯(lián)合NB-UVB 照射治療老年尋常型銀屑病,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降低炎癥反應水平及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療效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