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哲 朱 龍 劉署敏 李 松 梁 珊 趙 越,* 閆 彤
1.保定市第二醫(yī)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2.安國市醫(yī)院 (河北 保定 071299)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第二大惡性腫瘤,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初期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容易被患者忽視,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1]。彩超以及鉬靶X線是既往臨床診斷乳腺病變的常用影像學技術(shù),但靈敏度較低,容易將乳腺癌誤診為乳腺良性病變[2-3]。MRI擴散加權(quán)成像(DWI)技術(shù)是一種可以反映活體水分子微管運動的影像學技術(shù),可對不同病理狀態(tài)下水分子特征作出準確分析,通過測量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對病灶良、惡性作出鑒別[4-5]?;诖?,為探究DWI技術(shù)及ADC值在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本文對本院乳腺??崎T診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接診的90例乳腺病變患者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定本院乳腺專科門診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接診的90例乳腺病變患者,本研究經(jīng)保定市第二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免除受試者知情同意,批準文號:HX2021002,均為女性,年齡在23-60歲,平均(41.62±5.04)歲;病灶直徑在1.2-4.6cm,平均(2.92±0.54)cm;病灶部位:56例左側(cè)、34例右側(cè);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在21-30kg/m2,平均(25.52±1.44)kg/m2。
納入標準:均存在不同程度乳腺腫塊、疼痛等癥狀。病歷資料齊全、完整。依從性、配合度良好。無心臟起搏器、心臟支架植入術(shù)等MRI檢查禁忌癥者。家屬均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檢查部位皮膚破損、感染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入組前1周接受過手術(shù)、放化療等對癥治療者。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合并幽閉恐懼癥等疾病者。過敏體質(zhì)者。肺、心、腎等臟器病變者。
1.2 方法彩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VIVID7;生產(chǎn)企業(yè):美國GE公司)檢查,選擇線陣高頻探頭,探頭頻率是6-15MHz,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上舉雙臂,將雙側(cè)的腋窩、乳房充分暴露,對于病灶靠外側(cè)或者乳房巨大的患者,應采取側(cè)臥位。先進行二維超聲掃描,探查病灶部位有無鈣化、內(nèi)部回聲、后方回聲、邊緣、形態(tài)等。通過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成像,分析病灶的血流信號,血流阻力指數(shù)(RI)在0.7以上,即可判定為惡性。CDFI成像與二維超聲其中一項診斷為惡性,均可判定為乳腺癌[6-7]。
MRI DWI檢查:采用西門子Skyra3T磁共振檢查,應用乳腺專用線圈,協(xié)助患者采取俯臥位,保證乳房可以自然懸垂在支架中,分別進行MR平掃、動態(tài)增強掃描以及DWI掃描。MR平掃:軸位T1WI序列:TE是8.9ms,TR是640ms,F(xiàn)ST2WI序列:TE是88.2ms,TR是3340ms。矢狀位FST2WI序列:TE是94ms,TR是3340ms。DWI序列:擴散敏感系數(shù)(b)值是800s/mm2,以3D/FSPGR進行動態(tài)增強掃描,給予20mL釓噴酸葡胺(Gd-DTPA)采用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入,在注射后的18s開始進行連續(xù)掃描。通過乳腺線圈全胸掃描,了解胸壁、腋窩具體情況,層間距是1mm,層厚是5mm,DWI矩陣是128×128,其他序列矩陣為288×224,視野(FOV)是30cm×30cm。將所獲得的圖像傳輸至工作站,詳見圖1、圖2。選擇感興趣區(qū)域(ROI)計算ADC值,注意應將液化壞死區(qū)域避開,當ROI在20mm以下時,應對不同部位測量2-3次,將平均值作為最終記錄值。以Ellis和Elston改良的Richadson、Bloom分級法評價良、惡性,從核分裂像、核的多形性、腺管形成三方面評價:(1)核分裂像:計數(shù)每10HPF核分裂個數(shù)計分,1分是0-5個,2分是6-10個,3分是11個。(2)核的多形性:將腫瘤周邊正常的乳腺組織與腫瘤組織比較。1分是腫瘤細胞規(guī)則、小,2分是腫瘤細胞中度異型性,腫瘤細胞大小中等,3分是腫瘤細胞異型性明顯,細胞較大。(3)腺管形成:1分>75%,2分10%-75%,3分<10%。將以上三項的總分作為最終評價依據(jù),Ⅰ級3-5分(低度惡性),Ⅱ級6-7分(中度惡性),Ⅲ級8-9分(高度惡性)[8-9]。
圖1 右側(cè)乳腺結(jié)節(jié),ADC值為0.632*(10-3mm2/sec);圖2 左側(cè)乳腺結(jié)節(jié),ADC值為0.298(*10-3mm2/sec)
病理檢查:確定腫塊位置,予以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之后,在最佳的穿刺點將細針頭刺入皮膚,根據(jù)超聲引導結(jié)果直至刺入腫塊的邊緣,以18G全自動穿刺活檢(供應商:巴德公司)槍取材,不同腫塊均取材3-5塊標本,以10%的福爾馬林將標本固定,穿刺針拔出后,將小敷貼覆蓋在穿刺點上,加壓包扎10min,詳見圖3-圖4。
1.3 觀察指標將病理活檢穿刺作為本次研究的“金標準”,對比超聲、DWI診斷準確率、特異度、靈敏度,對比良性乳腺病變、乳腺癌不同分級組ADC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 26.0軟件檢驗,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ADC值),不同組間數(shù)據(jù)計算以獨立樣本t檢驗以及F檢驗為主,通過“±s”表示,計數(shù)資料(準確率、特異度、靈敏度)采用卡方檢驗,單元格期望頻數(shù)<5,連續(xù)校正檢驗,以“[n/(%)]”表示,Kappa檢驗超聲、DWI與病理活檢穿刺的一致性,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較好,0.4≦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表示一致性較差,P<0.05,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超聲、DWI診斷效能對比病理活檢穿刺確診23例乳腺癌、67例乳腺良性病變。超聲確診9例乳腺癌、81例乳腺良性病變。DWI確診21例乳腺癌、69例乳腺良性病變。DWI診斷準確率(95.56%)、靈敏度(86.96%)、特異度(98.51%)均高于超聲(66.67%、4.35%、88.06%),P<0.05,Kappa檢驗超聲病理活檢穿刺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68),DWI與病理活檢穿刺的一致性較好(Kappa值=0.764),見表1、表2、表3。
表1 超聲診斷
表2 DWI診斷
表3 超聲、DWI診斷效能對比[n/(%)]
2.2 良性乳腺病變、乳腺癌不同分級組ADC值對比乳腺癌Ⅲ級組ADC值低于Ⅱ級組、Ⅰ級組、良性乳腺病變組,P<0.05,見表4。
表4 良性乳腺病變、乳腺癌不同分級組ADC值對比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在全身惡性腫瘤中乳腺癌占到了7%-10%,在女性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好發(fā)于45-55歲的女性[10-11]。初期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乳頭內(nèi)陷、乳房腫塊、疼痛等癥狀,臨床癥狀、體征均缺乏特異性,容易與乳腺良性病變混淆[12-13]。病理活檢穿刺雖然是臨床確診乳腺癌的金標準,但存在費用昂貴、有創(chuàng)傷性、不可重復檢查、易感染等缺點,并未在臨床中廣泛推廣開來[14-15]。目前,臨床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的方法有X線鉬靶、超聲、MRI等。乳腺X線鉬靶雖然可以顯示出病灶的邊緣、形態(tài)等,但準確率、靈敏度較低,且檢查過程中患者承受的痛苦較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6-17]。故彩超與MRI成為當前臨床診斷乳腺病變的常用影像學技術(shù)。
本研究顯示:DWI診斷準確率(95.56%)、靈敏度(86.96%)、特異度(98.51%)均高于超聲(66.67%、4.35%、88.06%),P<0.05。表明MRI DWI在乳腺癌診斷中診斷效能更佳。分析如下:彩超具有操作方便、價格低廉、無輻射、可重復等優(yōu)點,雖然可顯示出乳腺病變情況[18-19]。但既往有報道顯示:彩超在鑒別乳腺癌中靈敏度較低,與本研究結(jié)果接近[20-21]。MRI與彩超、鉬靶X線比較,軟組織分辨率更高,可以對不同類型的乳腺疾病進行準確診斷,信號的差異性代表病變部位的組織學特點[22-23]。DWI可以從水分子水平方向,觀察不同組織間的水分子運動變換情況,并獲得病灶組織形態(tài)、信號等一系列影像學征象[24-25]。在本研究中,DWI確診的21例乳腺癌患者,DWI掃描下可見分葉征、毛刺征,形態(tài)不規(guī)則,T2WI是中信號、高信號,T1WI是低信號,增強掃描后會出現(xiàn)不均勻強化。而69例良性乳腺病變患者,形態(tài)是淺分葉征或類圓形,形態(tài)規(guī)則,T2WI信號與細胞豐富度、硬化程度、病灶內(nèi)部間質(zhì)黏液變性等有關,硬化程度較高或以間質(zhì)成分為主的患者,T2WI是低信號或等信號,T1WI是低信號。在司爽[26]等研究中,MRI診斷準確率(93.0%)、靈敏度(98.6%)、特異度(86.7%)均高于超聲(73.6%、71.0%、76.7%),P<0.05,與本研究結(jié)果接近,證實了MRI在乳腺癌診斷中靈敏度、準確率、特異度均較高。
本研究顯示:乳腺癌Ⅲ級組ADC值低于Ⅱ級組、Ⅰ級組、良性乳腺病變組,P<0.05。表明ADC值可用于乳腺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中。分析如下:ADC值可以對組織性質(zhì)作出間接反映,提供腫瘤分化程度、病灶性質(zhì)、細胞密度、組織結(jié)構(gòu)等信息。惡性程度越高的病灶,細胞增殖速度越快,細胞密度越高,外間隙就越小,從而限制了水分子的運動,降低了ADC值,在影像學圖像上為低信號[27-28]。而乳腺良性病變患者,由于組織細胞之間的間隙較大,基本不會限制水分子的運動,因此ADC值較高,影像學圖像為高信號[29-30]。在杜欣[31]等研究中,乳腺癌組ADC值(0.924±0.167)×10-3mm2/s低于良性病變組(1.308±0.295)×10-3mm2/s,P<0.05,與本研究結(jié)果接近,證實了病灶組織惡性程度越高,ADC值越低[32-35]。
綜上所述:MRI DWI技術(shù)在診斷乳腺癌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率、靈敏度、特異度,乳腺癌患者ADC值明顯低于乳腺良性病變,可將其作為鑒別良、惡性病變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