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杰 LI Zhi-jie
(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南京 210024)
全要素生產率是一個經濟學范疇的概念,是總產出量與全部生產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用于衡量一個經濟體或者企業(yè)投入產出效率的關鍵指標。作為我國主要的供電主體,國家電網公司將多邊全要素生產率模型(MTFP)應用于測算各省級電網企業(yè)的全要素生產率,并對各省級電網企業(yè)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橫向評價,旨在通過對各省級公司發(fā)展過程的縱向分析,剖析全要素生產率與企業(yè)經營管理整體情況之間的關系,描述不同投入和產出因子對于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影響,深入挖掘省級公司全要素生產率變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所反映的問題,充分發(fā)揮全要素生產率評價模型在全面評價電網企業(yè)生產技術水平、資源配置效率以及經營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展望企業(yè)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和經營策略預計對全要素生產率產生的具體影響。
為了輔助提升省級電網企業(yè)的全要素生產率,本研究將以國網江蘇電力為研究案例,通過對國家電網公司的MTFP 模型構建思路進行解析,計算其全要素生產率,分析現狀、得出進一步優(yōu)化全要素生產率的建議。
國家電網公司要承擔政治、經濟和社會三大責任。在政治責任方面,要貫徹中央決策、服務國家大局、落實國家戰(zhàn)略等;在經濟責任方面,要持續(xù)提升經營效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自主創(chuàng)新增強國際競爭力等;在社會責任方面,要促進節(jié)能減排、建設生態(tài)文明、支持公益事業(yè)等。如圖1 所示,以國家電網公司承擔的“三大責任”的全部內涵為出發(fā)點,兼顧因子提取的可量化和可操作性原則,電網業(yè)務的核心產出包括三大維度:一是確保電力供應,讓客戶“用上電”,即通過輸配電線路連接用戶并提供相應供電容量,用最高負荷指標衡量;二是提供優(yōu)質服務,追求綜合價值,讓客戶“用好電”,即提供安全、優(yōu)質、可靠、綠色、清潔的電力供應服務,用停電分鐘數指標衡量;三是讓客戶“用上電”“用好電”的同時,“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即確保市場占用率,擴大產品銷售量,用客戶數量和售電量兩個指標衡量。
圖1 以國網“三大責任”為框架確定產出指標
電網企業(yè)的產出源于合理的投入。明確產出指標之后,以投入產出對應關系為基礎,追溯電網企業(yè)投入產出過程,形成與產出指標相對應的投入指標。在輸配電價改革以后,電網企業(yè)的投入需要以監(jiān)管機構核定的準許收入進行回收。如果投入不能從準許收入中進行回收,即使形成的產出再大,也不能認為該投入是有效投入。準許收入是以提供輸配電服務相關的資產、成本為基礎來確定。因此作為核定準許收入形成基礎的運行維護費和有效資產(如變壓器容量和線路長度)就相當重要。
根據上述投入產出指標體系的構建依據,國家電網建立了一整套基于MTFP 模型測算多邊全要素生產率的投入產出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國家電網MTFP 模型投入產出指標體系
本研究采用多邊全要素生產率(MTFP)模型,根據此模型建立投入產出指標體系,以國網江蘇電力為例,測算其在2015-2018 年的多邊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在測算過程中,利用啟發(fā)式優(yōu)化算法,在對全國各電網公司1000 余個投入產出因子進行了400 多種場景的擬合優(yōu)化的基礎上,對國網江蘇電力的多邊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從而獲得最佳的測算結果。
4.1.1 投入指標
在測算省級電網企業(yè)MTFP 過程中,投入指標對應的具體數據包括職工薪酬、除職工薪酬以外其他投入兩類即期投入因子數據,以及不同電壓等級線路長度與容量乘積之和、不同電壓等級變壓器容量兩類長期投入因子數據。但由于部分數據缺失,最終選用職工薪酬、除職工薪酬以外其他投入兩類即期投入因子數據,以及不分具體等級的變壓器容量、線路長度×容量兩類長期投入因子數據。
4.1.2 產出指標
產出指標對應的具體數據包括售電量、客戶數量、最高負荷三類正產出因子,和停電分鐘數一類負產出因子。另根據國家電網省公司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處理方法,將環(huán)境調節(jié)因子線路總長也作為產出因子的一項。
4.2.1 職工薪酬因子價格指數
根據國家電網省公司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處理方法,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2018 年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yè)國有單位就業(yè)人員平均工資,以2015 年該行業(yè)人員平均工資為起點,計算第二年與上一年平均工資的比值,構建電力行業(yè)人員工資價格指數。
4.2.2 電力行業(yè)人員工資價格指數
根據國家電網省公司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處理方法,采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2018 年生產價格指數(PPI),確立電力行業(yè)人員工資價格指數。
4.2.3 兩類即期投入因子價格指數
利用生產價格指數、電力行業(yè)人員工資價格指數,累乘后確定兩個即期投入因子價格,如表2 所示。
表2 2008-2017 年即期投入因子價格q1 和q2
4.2.4 兩類長期投入因子價格指數
囿于數據可得性,為了保證測算數據的可獲得性,這里將各省的固定資產進行簡單的分解,只分解為變壓器和線路×容積兩種。
根據國家電網省公司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因子處理方法,首先計算獲得資本性投入因子的年度用戶成本,利用年度用戶成本計算出投入因子價格。在計算過程中,資本性投入因子監(jiān)管折舊應分別用不同電壓等級的線路和變壓器固定資產乘以監(jiān)管折舊率,但由于缺乏不同等級的變壓器和線路×容積,因此監(jiān)管折舊率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規(guī)定的電網企業(yè)固定資產分類定價折舊年限平均值確定。
其中,監(jiān)管折舊率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規(guī)定的電網企業(yè)固定資產分類定價折舊年限平均值確定。資產負債率取數于2008-2017 年國家電網公司統計年報,不同省公司采用不同資產負債率。權益資本收益率,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在首個監(jiān)管周期可參考省級電網企業(yè)監(jiān)管周期前三年實際稅后凈資產收益率核定,選取2008-2017 年國網合并凈資產收益率的中位數4.55%。債務資本收益率,根據《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參考同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與電網企業(yè)實際融資結構和借款利率核定。由于未能獲得各省公司融資結構和借款利率,故以最近5 年及以上人民幣貸款利率4.9%代表債務資本收益率。
4.2.5 負產出因子價格指數
本次研究以全國各省公司經營區(qū)域范圍內的歷年國內生產總值為基礎,計算單位等效用戶停電一分鐘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作為該“負產出”的價格。單位等效用戶停電一分鐘造成的經濟損失=當年該公司經營區(qū)域的國內生產總值÷(365×24×60)÷(城網等效用戶數+農網等效用戶數)。
4.2.6 正產出因子價格指數
本次研究中的三類正產出因子(售電量、客戶數量和最高負荷)以及環(huán)境調節(jié)因子線路總長(在計算過程中作為產出因子的一項)的價格是通過采用遺傳算法進行擬合,確定單個投入因子數值(因變量)與產出因子數值之間的關系,估計其相關系數后得出。
對于多元非線性擬合(估算)問題,傳統擬合方法面臨的要素較多,且擬合時參數的初始值需要提前設置,在多數情況下參數的初始狀態(tài)難以確定,而參數的初始選取對函數擬合結果影響極大,需要謹慎處理,容易造成擬合函數難以構造,擬合效果不夠理想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引入啟發(fā)式優(yōu)化算法中的遺傳算法,對待擬合參數的初始值進行優(yōu)化,進而提高初始擬合效果,從而提升擬合精度,具體的優(yōu)化參數如表3 所示。
表3 遺傳算法優(yōu)化參數
依據多邊全要素生產率(MTFP)模型和各省級投入產出數據,測算得到2015-2018 年國網江蘇電力的MTFP 變化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國網江蘇電力MTFP 變化趨勢圖
2015-2018 年,江蘇電網MTFP 保持了連續(xù)4 年的正增長態(tài)勢,從2015 年的0.68 上升到了2018 年的0.86,其中2015-2016 年的增長幅度最大,增長率接近20%。隨后三年轉為平穩(wěn)增長狀態(tài),平均增長率下降到3.4%。江蘇電網的投入在全國層面屬于較高水平,但產出水平并不與投入完全相稱,以北京為對照,2018 年江蘇電網的平均投入是北京電網的10 倍,而平均產出只有北京電網的5 倍,在投入產出效益方面表現并不出眾。從MTFP 的排名情況來看,2015-2017 年江蘇電網的MTFP 排名逐年下降,從2015 年的15 名下降到2017 年的17 名;但在2018 年實現了一個較為可觀的提升,MTFP 排名上升6 名到達第11位。究其原因,2015-2017 年,全國絕大多數電網公司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而江蘇電網MTFP 的增長水平并不夠突出,從而出現了排名略微下降的情況。而到了2018 年,多數電網公司的增長狀況并不理想,接近一半的公司排名出現了下滑,從而使得穩(wěn)定增長的江蘇電網排名出現一定幅度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全國范圍內,江蘇電網的全要素生產率居于中游水平,2018 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開始向上游邁進。MTFP 較為穩(wěn)定且連續(xù)正增長的態(tài)勢表明江蘇電網目前的發(fā)展狀況相對良好,尚未顯現出較大的發(fā)展問題,下一階段若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方案措施則有機會達到更為理想的發(fā)展水平。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新時期對企業(yè)發(fā)展提出更加綜合的要求,全要素生產率是衡量企業(yè)綜合效益的重要指標。國網江蘇電力亟需通過強化全要素生產管理來提升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通過建立以全要素為基礎的管理體系,將有助于企業(yè)在新形勢完善內部管理、提升企業(yè)整體經濟社會效益。具體可有如下建議。
根據企業(yè)發(fā)展整體需要,結合內外部形勢的新變化,盡快出臺《江蘇電力公司全要素生產率評價考核辦法》,闡釋全要素生產率對于公司發(fā)展的重要意義,明確全要素生產率編制主體、范圍和內容要求,對于考核實施主體、考核流程、整改措施進行規(guī)定。
全要素生產率測算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為了更加科學準確的測算,保證測算結果的客觀性和可比性,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編制《江蘇電力公司全要素生產率測算指南》,對于各個指標的界定、各個指標的具體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的測算方法進行詳細介紹,突出可操作性,指標和方法說明力求簡單清晰,讓測算單位能夠準確掌握。
加強全要素生產率的及時跟蹤評價,以二級公司為單位組織全要素生產率年度報告編寫工作,以此為基礎組織編寫《江蘇電力公司全要素生產率年度報告》。年度報告對各個指標和全要素生產率年度變化情況進行系統全面分析,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分析各個指標和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的原因,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
將全要素生產率作為企業(yè)內部考核的重要參考依據,堅持“注重實效、激勵為主、促進發(fā)展”原則,完善獎勵機制,對于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效果好的二級公司給予適當獎勵,積極督促全要素生產率相對較低的二級公司認真分析問題,及時發(fā)現不足,針對短板精準發(fā)力,切實提升生產經營水平,提升經濟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