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姣姣
兒童活動性原則強調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認知學習規(guī)律,以多樣化的活動形式為支撐,依托更多的活動機會與環(huán)境,指導兒童提升能力。基于兒童活動性的寫作訓練,可從興趣、習慣、思維和感知等要素入手,依托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興趣是學習的引路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至關重要。為了使學生對寫作產生更大的熱情,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組織學生開展寫作訓練活動。這也契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滿足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需求。
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上冊“習作:這兒真美”為例,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鋪墊情感基調和激發(fā)學習興趣,出示一幅幅優(yōu)美的風景圖片,如景色怡人的公園、清新淡雅的田野、色彩繽紛的游樂場、一片綠色的樹林……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圖片,簡單介紹圖片的內容,說出喜歡該風景的理由。待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后,教師以“最喜歡的地方”為寫作主題,要求學生先聯系實際生活,說出自己心中最喜歡的地方,引導學生按照由遠及近、由上及下、由左到右等空間方位順序,說清楚這個地方是什么樣子的,有哪些景象,帶給自己哪些情感體會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場景,比如爬山、野炊、郊游、游泳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有更多的畫面可想,有更多的話可說。最后,教師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描繪這個最美的地方,包括對景色的介紹,對景色美的表述,獲得的情感體會等。
習慣是學習的奠基者。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寫作訓練,克服對寫作訓練的恐懼心理,教師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讓學生愛上寫作。
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習作:我的植物朋友”為例,教師先引入一段導語:“春天到了,到處都生機勃勃。讓我們選擇一種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吧!”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花草樹木、瓜果蔬菜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植物??紤]到現實情況,如果大多數學生喜歡花草樹木,那么教師可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校園中的一草一木,并要求他們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如牽牛花長什么樣子,有哪些顏色,什么時候盛開,你為什么喜歡牽?;ǖ?。回到教室后,教師再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例文,讓學生自由朗讀,學習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觀察事物的,用了哪些觀察方法以及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經過觀察、分析與思考,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寫文章。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把喜歡的植物的莖,葉,花的數量、顏色、形狀與大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運用所學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發(fā)揮想象,有條不紊地寫作,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思維是提升學習能力的工具。教師要解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讓他們準確使用寫作技巧和方法,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將發(fā)展學生的寫作思維作為寫作訓練的重點。
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習作:小小‘動物園”為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教師準備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動物的卡通圖像,并將這些動物的卡通圖形制作成一個合集,截取《貓和老鼠》《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等動漫作品的精彩片段,制成視頻,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的動物園情境。然后,教師帶領學生收集和整理關于這些動物的資料,進一步豐富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設計“我家有動物園”的討論話題,提出這些小動物長什么樣子,喜歡吃什么,有哪些生活習性,有哪些性格特點等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意識。最后,教師以小組為單位,指導學生深入題材、構思、思路、結構、線索、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層次與段落等寫作要素的學習,再進行記敘、說明、議論、描寫和抒情等知識的分解訓練,體會鋪墊、襯托、含蓄、渲染等寫作手法,促使學生將所學的寫作知識及所看、所想與所悟運用到寫作實踐之中。這樣一來,學生既能收獲更多的寫作靈感,又能培養(yǎng)寫作思維,進而寫出質量好的作文。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需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挖掘學生的寫作潛能?;诨顒有缘膶懽饔柧?,教師可采用生活感知策略,豐富寫作訓練活動的形式與內容。
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習作:故事新編”為例,教師可為學生編創(chuàng)幾個有趣味、富有想象的小故事,為本課寫作練習鋪墊情感基調。故事一:“一天,兩只青蛙趁著下雨,井水暴漲,就從井里跳了出來,它們看著一片一望無際的稻田,不由得感嘆:‘外面的世界真寬廣啊!于是,它們一只向東走,一只向西走,并相約一年后見面……”故事二:“從前,有一座美麗的大森林。這里大樹茂密,還有綠油油的草兒,五顏六色的花兒在草地上盡情綻放,鳥兒站在枝頭一展歌喉,調皮的小動物們嬉戲玩耍,有一只眼睛放光的狐貍正在這座森林的一個樹洞里……”教師通過這樣的小故事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和心路歷程,合理想象青蛙和狐貍要做什么。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完善故事內容,教師帶領學生收集和整理關于青蛙和狐貍這兩個動物的資料,如青蛙和狐貍喜歡吃什么,它們有哪些習性特點等,充實寫作內容。學生沉浸在想象之中,認真提煉寫作素材,就能獲得靈感和啟發(fā),進而在編寫故事中傾注真情實感,寫出有深意、有內涵和有趣味的故事。
總之,基于兒童活動性的寫作訓練,教師需把握兒童的天性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從興趣、習慣、思維和感知等要素入手,指導學生展開系統性的寫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