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茹 謝新宇
大豆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的穩(wěn)定增長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然而,在大豆種植過程中,各種病蟲害問題常常會給農民帶來損失。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大豆病蟲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豆種植技術
壟三種植技術 壟三種植技術又稱壟體分層技術,是一種利用溝槽或溝埂來進行分層栽培的技術,有利于大豆根系生長發(fā)育,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減少水土流失。此外,壟種還可以起到隔離作用,防止病菌的傳播。目前,壟種已經成為了大豆生產中的一種主流技術。應用該技術時,要注意大豆品種的選用,同時還應選取壟體輸送能力較強且便于管理的農機具。另外,還需要注意壟種密度以及播種方式等。在開展種植大豆工作時,需借助種植機器來實施播種作業(yè)。選擇合適的播種設備不僅能保證播種均勻,還能夠節(jié)省人力成本。同時,還應注意到不同類型的播種器需要采用不同的播種方式。例如,對于大田播種則可采用翻耕播種的方式,對于小型農田則可以選擇直接撒播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在秋季需采取翻耕措施,進而保證土壤肥沃度,同時也能夠促進植物生長。但需要注意的是,翻耕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此外,還要注意翻耕深度與寬度的選擇,以確保翻耕效果最佳。
窄行高密植種植技術 該技術可以提高整體種植效果,同時降低勞動力成本。該技術主要通過調整大豆株距和行距來實現(xiàn)。大豆種植的株距和行距需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一般來說,株距控制在10~30厘米,行距控制在30~70厘米。種植密度為每畝10萬株以上。在具體種植時,需要考慮土壤的肥力、排水等因素,合理調整株距和行距,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產量和品質。在實踐中,要注意避免過于密集導致光照不足,從而影響作物生長。同時,也要注意合理安排灌溉水源,以免造成缺灌現(xiàn)象。在種植大豆時,播種深度必須保持一致。為了增加土壤含水量并改善土壤質地,可適當添加有機質肥料。
大豆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分析
土壤管理技術 土壤傳播是大豆病蟲害傳染的重要方式之一。常見的防治措施有輪作、倒茬。據(jù)調查,多數(shù)病原體會在土壤內存活數(shù)周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在病源地實行輪作或者倒茬是必要的。通過對土壤進行輪作、倒茬,盡量將植物殘體進行全面清除,從而達到預防病蟲害的目的。同時,也可將有機化肥進行高溫腐熟,進而殺死病原體。此外,還可以使用殺菌劑、抗生素等化學物質來消滅病原體。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學農藥會對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污染,所以應該謹慎使用。
種子管理技術
種子的篩選尤為重要,如吉農28號,是北方春季大豆的優(yōu)良品種,株高100厘米,具有披針形的葉子,紫花,灰毛。它具有亞有限結莢的習性,主莖發(fā)達,分支較少,節(jié)間較短,結莢密集,以3個莢子為主,籽粒呈圓形,表面呈黃色,有光澤,臍部呈黃色,每百粒重約4克。這種植物對肥沃的土壤非常適應,并且能夠抵御倒伏。它的粒子顏色淺,蛋白質含量39%,脂肪含量20%,籽粒結構緊湊。在中等肥沃的土壤上,每公頃的播種量約為1.5萬株,貧瘠的土壤播種量則超過1.5萬株。
病蟲害防治措施管理
病蟲害對大豆的正常生長具有嚴重影響,主要侵害大豆的葉、莢和種子,會導致產量下降。
為了有效地防治大豆霜毒病,應該選擇健康的種子,并將其與適當?shù)乃巹┗旌习璺N??梢允褂?0%福美雙拌種,每千克種子加入50克福美雙;或者使用50%四氯苯琨拌種,每千克種子加入100克四氯苯琨。當植物出現(xiàn)初期癥狀時,應使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或者使用50%福美雙500~1000倍液,或者使用65%代森鋅500倍液。此外,也可以使用75%百菌清700~800倍液進行噴灑,每平方米的用量為75千克。
蚜蟲病的產生也會嚴重影響大豆正常生長,防治方法包括:選擇抗病品種、適時噴灑防除劑、適量施肥、及時拔除病株等。為了防止蚜蟲產卵,秋冬季節(jié)應該在樹干基部涂抹白色物質。同時,應該進行修剪,剪除受害的枝條和殘花,并集中焚燒,以減少越冬蟲口。冬季,應該刮除樹皮上密集的越冬卵塊,并及時清理殘枝落葉,以減少越冬蟲卵。如果在春季發(fā)現(xiàn)少量蚜蟲,可以使用毛筆蘸水進行清潔。當發(fā)現(xiàn)蚜蟲數(shù)量增加時,應立即采取行動,使用50%的馬拉松乳劑、1000倍的殺螟松乳劑、1000倍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等農藥進行防治。
(第一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黃嶺子綜合服務中心,第二作者單位: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