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愛玲
當歲月流轉(zhuǎn)與時光輪回都無跡可尋時,你驀然回首,會發(fā)現(xiàn)有一樣東西藏在時光長劇的背后,這就是美好的回憶。
2012年11月4日,弟妹送我兩張在國家大劇院觀看音樂演奏會的門票,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匆匆吃了點晚飯,和兒子一起前往國家大劇院,大劇院外形大橢圓被人工湖環(huán)繞著,漂亮極了,它漂亮的外形深深地吸引著我的目光,更像是一個童話里晶瑩剔透的大氣泡,沒有更多的時間觀賞。
因為弟妹已經(jīng)在大劇院門口等我們,我是第一次來大劇院,怕走錯地方,她邊走邊告訴我:“國家大劇院其實1958年就開始規(guī)劃立項了,從1996年才開始決定籌建,到2007年底開始了正式演出。共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三個演出空間,特色各不同的三大部分組成,擁有世界上最大穹頂、北京最深建筑和亞洲最大管風琴。造型新穎、前衛(wèi),構(gòu)思獨特,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浪漫與現(xiàn)實的結(jié)合。”“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nèi)最宏偉的建筑,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diào)。”我對弟妹肅然起敬,她知道的這么多。我們加快腳直奔音樂廳,演出快要開始了,我們要觀看音樂演奏會是“敦煌的回響”。
約17時30分,由著名中生代指揮家亞歷山大·李布賴希率領的慕尼黑室內(nèi)樂團將與著名華裔大提琴家李垂誼合作,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隆重奏響。
曲目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樂章朝鮮作曲家尹伊?!兜谝皇覂?nèi)樂交響曲》。
第二樂章中國作曲家章盛宗亮《燦影》為大提琴與弦樂隊而作。
大提琴家:李垂誼(中國)在觀眾激烈的掌聲,緩緩走向首席座,值得一提的是演奏結(jié)束后,李垂誼先生不時地向觀眾席張望,我正在疑惑不解時。一位中年男子由觀眾席緩緩走向音樂池,我不惑的心立馬明白了。是的,是《燦影》的曲作家盛宗亮。李垂誼、盛宗亮、李布賴希三人離開音樂池,向觀眾招手,此時觀眾的掌聲絡繹不絕,準備離開的李垂誼再次走向音樂池,加奏了《紅樓夢組曲》。
第三樂章波蘭作曲家盧托斯瓦夫斯基的《悼念曲》。
第四樂章古典樂派大師海頓《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
“告別”除了是因為帶著與眾不同的目的,本身也是一首充滿創(chuàng)新意念的動人樂曲。一開始就演奏出溫柔帶勁的主題,第一小提琴組沿著升F小調(diào)和弦大踏步前行,第二小提琴組以重復的切分音維持著躁動的氣氛。這首樂曲的特別之處是,每當一位樂師奏完自己的部分,就悄無聲息地離開演奏臺,特別讓我難忘的是那位德國金發(fā)女郎,穿著特別高的高跟鞋,高跟大約10多厘米,但輕輕地走,一丁點聲音都沒有,悄悄地離開演奏臺。直至只剩下兩位小提琴手,最后也一并悄悄地離開。
李垂誼攜德國名團,登臺國家大劇院,作為冉冉升起的大提琴新星,李垂誼的名字經(jīng)常被世界各大主流音樂媒體提及,國際權(quán)威音樂雜志《留聲機》贊揚其為“奇跡”,另一權(quán)威雜志《斯特拉底》稱許李垂誼為“處理不同情緒間微妙變化的大師”,李垂誼以有深度的演技和實力的技巧深深吸引著聽眾。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的首演獲觀眾站立喝彩,《紐約時報》亦宣稱他“優(yōu)秀的大提琴家,技驚四座,把獨奏聲部演繹得豐滿宏亮,情感表達十分細膩?!边@次與李垂誼同臺演出的是慕尼黑室內(nèi)樂團,樂團一直是德國最具創(chuàng)新意識的演出團體,憑著別具創(chuàng)意的節(jié)目編排以及高度和諧的音色,成為德國管弦樂壇的閃耀明星。另外,慕尼黑室內(nèi)樂團一直致力于新作品的演出,樂團迄今已為六十多套樂曲作世界首演,不少作曲家如里姆、譚盾、格拉斯和盛宗亮等作曲家頻頻為樂團創(chuàng)作新曲。
德國新銳指揮助力,著名作曲家盛宗亮創(chuàng)作的有關敦煌藝術文化的大提琴協(xié)奏曲《燦影》在本場音樂會中在北京首演。據(jù)悉,《燦影》的靈感來自世界文明瑰寶敦煌石窟,關于此曲的創(chuàng)作,作曲家盛宗亮向觀眾介紹說:“對我來說,敦煌藝術歷經(jīng)千年風沙,能幸存至今簡直不可思議。在敦煌挖掘出的記譜法的樂譜,近數(shù)十年來不少學者數(shù)度嘗試解碼。雖然幾種闡釋截然不同,得出來的風格卻很相似,都帶著強烈的中東情調(diào),很有趣味?!睋未饲葑嗟睦畲拐x說:“這部作品以靈光四射的配器表現(xiàn)敦煌的輝煌藝術,帶領觀眾深入東西方文明對生命及其轉(zhuǎn)化的思考,十分值得一聽”。
當天廣受傳媒贊譽德國新一代指揮中的先驅(qū)人物李布賴希將在本場音樂會中執(zhí)棒。慕尼黑室內(nèi)樂團在李布賴希的帶領下,表演節(jié)目每每新舊作品交融,既具啟發(fā)性,且繽紛精彩。這樣的曲目設計也延續(xù)到本場音樂會當中,音樂會除了上演《燦影》外,還演出朝鮮作曲家尹伊桑的《第一室樂交響曲》、波蘭作曲家盧托斯瓦夫斯基的《哀樂音樂聲》。由于樂團經(jīng)常邀請歐洲各大一流樂團的杰出木管樂及銅管樂獨奏家的加盟,故能保持“小而精”的優(yōu)良音色,在演繹貝多芬及舒伯特一些最重要的作品時也極為拿手。
特別感謝弟妹讓我觀看了級別最高的音樂演奏會。對我來說,不懂樂理知識和音樂,何況管弦樂曲更是不懂。但這氛圍和場面真是讓人心潮澎湃。我戀戀不舍地離開音樂廳,等散場再出來,覺得大劇院就像是一個寂寞的太空艙,在星空放歌。
隨著歲月的流逝,一轉(zhuǎn)眼十一年時間過去了。但華人李垂誼帥氣的臉龐和他嫻熟的演技;年近花甲的德國李布賴希執(zhí)棒指揮,德國女郎的金發(fā)碧眼、性感迷人的氣質(zhì),還有那特別高的高跟鞋,團結(jié)合作的團隊,一場振奮人心的演奏盛宴,那場面和跌宕起浮的樂章,非常清晰的縈繞在我的腦海里。我對聽音樂演奏會有了新的認識,對國家大劇院的向往和眷戀也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選自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