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自去年2月24日烏克蘭遭遇“特別軍事行動”至今,500多天的血雨腥風后,這場最初設定的“閃擊戰(zhàn)”,如今正愈發(fā)頻繁地被人與絞肉機般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相類比。
8月14日,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出現(xiàn)在東部前線—頓涅茨克州的索萊達爾。此前,烏方以“反腐”為由,撤換了所有征兵負責人。很顯然,烏方正在嘗試調整,以支撐一場長期化、“一戰(zhàn)化”的戰(zhàn)爭。
今年6月,烏克蘭高調宣布發(fā)動“全面反攻”,并隨即在赫爾松州、頓涅茨克州、扎波羅熱州等方向發(fā)動進攻。由于當時烏方從西方所獲的坦克、步戰(zhàn)車等重裝備剛剛“成軍”并首次大規(guī)模投入一線,烏方及其支持者一度對此次反攻相當樂觀。
但反攻第一階段的情況顯然并不如烏方預期:除在赫爾松方向,烏軍利用俄“瓦格納”發(fā)動“6·23”事變所造成的混亂,奪占并鞏固了第聶伯河南岸的安東諾夫斯基大橋橋頭堡外,其他方向面對所謂的“蘇洛維金龍牙線”,進展艱難。
瓦格納事變后已下落不明的俄空天軍司令蘇洛維金,之前曾指揮前線俄軍在烏克蘭南線和東南線,構筑了兩條綿密重復、每條又由多道子防線構成的“龍牙線”。它們以地雷和障礙物(據英國戰(zhàn)爭研究所報告評估,每平方公里平均布雷5000枚)正面遲滯、以縱深炮火輔助打擊,令進攻的烏軍裝甲部隊長時間暴露在雷區(qū)和炮火之下,損失慘重。
所以,整個7月,西方世界對烏克蘭“消耗巨大但進攻進展遲緩”的抱怨不絕于耳,以至于部分西方軍事分析家,如瑪雅克情報咨詢公司主管加萊奧蒂、查塔姆高級咨詢研究員凱爾·吉爾斯等,公開批評西方政客“為推動本國選情而迫使烏克蘭發(fā)動不適當?shù)能娛旅半U,卻不愿提供這種軍事冒險所必需的足夠軍援和物資”,表示“西方不應期待烏克蘭前線的反攻獲得他們助選所需的‘好萊塢式大捷”,甚至直言不諱地表示,“烏軍的前線攻勢最大的拆臺者,正是西方的功利主義”。
在這種形勢下,澤連斯基承認“反攻進展不及預期”。一些親俄自媒體,一度大肆渲染真真假假的“俄方突破”,如“已奪回安東諾夫斯基橋頭堡”(并非如此)、“在頓涅茨克方向發(fā)動反攻并取得重大進展”(進展很?。?/p>
然而7月下旬,烏克蘭方面的第二階段反攻卻出人意料“提速”了。
在赫爾松方向,堅持了數(shù)周之久的安東諾夫斯基橋頭堡終于得以擴張:堵在橋頭堡前的居民點被奪取,第聶伯河南岸新的橋頭堡出現(xiàn)。此前在網上高調播報“平安無事、已奪回陣地”的俄1822團偵察大隊少校尤里·托莫夫,隨即被證實在南岸要地被俘,并向烏軍提供重要情報。
在扎波羅熱方向,烏軍付出沉重代價后,于7月26日攻占扎波羅熱市以東約150公里處俄重兵防守的要塞—舊馬約斯克。這里是俄軍“龍牙線”縱深最窄處,防御最為堅固,但一旦突破則幾條平行防線也最容易被鑿穿。烏方奪取此地引發(fā)強烈震撼,以至于普京親自“辟謠”;俄國防部也一度發(fā)布“收復舊馬約斯克”戰(zhàn)報,但隨即被親俄自媒體駁斥。
烏軍突破此地后,接連攻占了附近眾多俄方支撐點。8月14日有消息稱,該方向屬于托克馬克市的要塞羅博季涅(Robotyne)已大部為烏軍控制。一旦羅博季涅被突破,烏方將實現(xiàn)其本輪反攻最主要的戰(zhàn)役目標—在馬里烏波爾和梅利托波爾兩座亞速海畔重鎮(zhèn)間打入楔子,從而破壞赫爾松—克里米亞半島方向俄的防御態(tài)勢,擾亂其后勤和補充,以期達到根本扭轉戰(zhàn)局的戰(zhàn)略意圖。
目前俄方在南線、東南線缺乏預備隊,一味依賴地雷和“龍牙”硬抗。沒有反突擊輔助的“地雷陣”再如何有效,畢竟不能扭轉被動態(tài)勢,待烏方“龜速”爬過地雷陣,前線態(tài)勢恐趨于惡化。
在頓涅茨克方向,得到整補的烏軍,向此前在長期消耗戰(zhàn)后放棄的巴赫穆特發(fā)動反擊,并充分利用自身炮火和戰(zhàn)場感知能力的優(yōu)勢,從城市兩翼進行包抄和炮火覆蓋。目前雙方互有攻守,但主動權已開始向烏方傾斜。
俄方則采取了“不按常規(guī)”的應對:并未向烏克蘭主攻的扎波羅熱和赫爾松方向大規(guī)模增兵,相反,抽調大批兵力增援巴赫穆特,并于7月中下旬起投入重兵,持續(xù)在庫皮揚斯克—斯瓦托夫—克雷明納線、巴赫穆特、阿夫季夫卡—頓涅茨克市線等東北方向發(fā)動進攻。在這個方向,俄軍處于主動態(tài)勢,但由于炮火和戰(zhàn)場感知能力的弱勢,進展相當有限。
目前俄方在南線、東南線缺乏預備隊,一味依賴地雷和“龍牙”硬抗。沒有反突擊輔助的“地雷陣”再如何有效,畢竟不能扭轉被動態(tài)勢,待烏方“龜速”爬過地雷陣,前線態(tài)勢恐趨于惡化。
7月18日,俄政府宣布結束一年前在聯(lián)合國等斡旋下達成的《黑海糧食協(xié)議》,并旋即對烏克蘭敖德薩、伊茲梅爾(多瑙河港)等糧食輸出港口發(fā)動導彈和無人機襲擊,試圖攔截和摧毀進出烏克蘭港口的糧船,并已造成烏方6萬噸以上(烏方自己的說法)谷物損失。為爭取輿論主動,普京7月28日宣布將在“未來3—4個月內”,向6個非洲國家無償援助2.5萬~5萬噸糧食。
俄方此舉顯然意在削弱烏方戰(zhàn)爭潛力,迫使其按照俄方條件就范。然而,烏方旋即在三維戰(zhàn)場發(fā)動了“非對稱反擊”。
8月4日,烏克蘭無人艇偷襲俄本土的新羅西斯克港。俄方最初報捷,稱“全部擊毀對方無人艇”,但隨后多方視頻證實,俄海軍775型大型登陸艦“奧列涅戈爾斯克礦工”號被重創(chuàng)幾乎傾覆。由于黑海軍艦對外通道戰(zhàn)時被土耳其關閉,而俄在黑海的港口并無大修能力,這艘戰(zhàn)艦實際上已經報廢。隨后,烏克蘭無人艇、無人機和岸基小型反艦導彈也頻繁出擊,擊中包括一艘運油船在內的俄方艦船。
由于《黑海糧食協(xié)議》得到聯(lián)合國承認和大多數(shù)國際社會成員支持,土耳其等沿岸國開始為進出烏克蘭的運糧船提供護航。俄方試圖加以反制,除了加大對烏克蘭西部利沃夫等地的導彈襲擊,還在8月13日拂曉,于靠近土耳其領海的國際水域,鳴槍攔截并動用艦載直升機登臨了懸掛帕勞共和國方便旗、由土耳其一家公司經營的商船“蘇克魯奧坎”號。俄方此舉,配合其多個部委“所有在黑海作業(yè)船只都將被視為合法目標”的聲明,顯然意在顯示其在黑海尚有行動能力,并力圖維持其對烏克蘭的海上封鎖。
烏方反擊不僅僅著眼海上。自7月下旬起,其加大了利用無人機進攻俄本土的力度,且目標從原先的別爾哥羅德、頓河畔羅斯托夫等靠近烏克蘭邊境的地方,擴展到了俄首都莫斯科等地,更開始有針對性地攻擊俄縱深重要軍事目標。如8月9日,烏克蘭無人機擊中了距莫斯科僅70公里、為俄軍生產關鍵光學軍用設備和西方進口替代產品的謝爾蓋耶夫光學機械廠。
烏克蘭的“三維戰(zhàn)場攻擊”,更多對準了俄淺近縱深的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尤其是被烏方視作眼中釘?shù)目死锩讈喆髽?。在這一階段,該橋于7月17日和8月12日兩度被炸得中斷通車。由于俄方在去年10月8日大橋第一次被炸后加強了防御,并自詡“固若金湯”,接二連三被突防,不僅己方防御和后勤壓力猛增,也大漲了烏方士氣。
隨著美歐推進孤立莫斯科的戰(zhàn)略,原本的中立國芬蘭、瑞典加入或即將加入北約,一度對俄表示“善意”的塞爾維亞、匈牙利、印度等國也紛紛“跳槽”。就連俄無人機等裝備的重要來源—伊朗,也對俄與“海合會”成員國7月10日在莫斯科發(fā)表的涉伊有爭議島嶼的聯(lián)合聲明大為光火。
或許是試圖緩和氣氛,普京在7月30日會見到訪的非洲領導人時,稱“不拒絕就烏克蘭問題進行和平談判的想法”;8月5日,有約40個國家參加的烏克蘭問題和平大會在沙特召開,此前一度聲稱“誰參加就是與俄為敵”的俄政府,在會后改口宣稱“密切關注”,并隨即重申“不拒絕和平”,一度令一些觀察家產生了“俄立場有所松動”的樂觀想法。
但俄官方隨后的一紙聲明表明,所謂“松動”是不存在的。
俄外交部的聲明稱,俄“除了憲法所宣布的四州外,對烏克蘭領土并無要求”。言下之意,烏克蘭“和平”的前提,是烏方承認俄吞并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州在戰(zhàn)后被俄控制的領土。而早在2014年就被俄占領的克里米亞半島,甚至都被俄視作理所當然吞并,未被提及。
烏克蘭的“三維戰(zhàn)場攻擊”,更多對準了俄淺近縱深的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尤其是被烏方視作眼中釘?shù)目死锩讈喆髽?。在這一階段,該橋于7月17日和8月12日兩度被炸得中斷通車。
目前烏處于反攻態(tài)勢,“四州”的吞并在國際間罕有被承認,且俄實控區(qū)也遠非“四州”全部(甚至扎波羅熱州首府扎波羅熱市一直在烏克蘭手里,赫爾松州首府赫爾松市主市區(qū)已被烏克蘭收復)。在此態(tài)勢下,俄方仍端出去年發(fā)動“特別軍事行動”伊始的“和平條件”,用意不難猜到。
毫無懸念,烏方也并非如一些分析家所言,在沙特和平大會上“放軟立場”。澤連斯基在會議期間表示,希望推動世界領導人在今年稍晚召開“和平峰會”,以便根據烏克蘭“十點解決方案”推動和平—而“十點解決方案”的基石,正是俄羅斯從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所占領土上撤軍。
很顯然,“畫風”不改的并非僅僅是俄羅斯一方,烏克蘭及其背后的西方也是如此—西方國家雖然對烏克蘭戰(zhàn)爭長期化嘖有煩言,但通過支持烏克蘭持續(xù)作戰(zhàn)以拖垮俄羅斯的共識和行動,迄今并無實質上的動搖。8月11日,歐盟發(fā)言人斯塔諾宣布,歐盟已根據彈藥計劃向烏克蘭交付223800枚炮彈和2300枚導彈,總價值約11億歐元,并承諾該計劃將“持續(xù)下去”。
自戰(zhàn)爭開始至今,美國累計已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4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8月14日,又一筆價值2億美元的武器援助被宣布,盡管數(shù)量相對不多,但卻是美國政府首次動用本國庫存對烏軍援。
不過,烏方的問題除了前已述及的“為滿足西方政治要求吃‘夾生飯”外,換裝大量西方裝備后后勤壓力倍增,西式坦克裝甲車輛損耗后難以及時整補,倚為利器的西方火炮、火箭炮彈消耗甚大而補充卻如杯水車薪,這些都對烏方的攻堅突破能力,尤其局部突破后持續(xù)擴大突破口的能力,構成了極大的阻礙。
俄羅斯方面,國家杜馬7月25日三讀通過征兵修正案,將男性征兵最高年齡上調3歲至30歲,同時維持下限18歲不變(這甚至超過了國防部此前提高上限但同時也將下限提高至20歲的原方案)。另有消息稱,俄已著手征召“自愿入伍”的莫斯科州、列寧格勒州約3萬兵員,而此前俄一直避免在這兩個人口最密集的州征兵。所有這一切均表明,俄仍然寧肯付出巨大代價,也要將這場戰(zhàn)爭持續(xù)下去。
8月15日,俄羅斯央行宣布加息至12%,以遏制居高不下的通脹,和一度跌至17個月來最低點的盧布對美元匯率。很顯然,俄正努力夯實因西方制裁和出口收入下降而削弱的經濟,以支持一場長期化、常態(tài)化、絞肉機化的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