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形成緣由,主要有以下幾類: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國命氏。如趙、西門、鄭、蘇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風、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如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順序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職官名稱命氏。如史、倉、庫、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職業(yè)技藝命氏。如巫、屠、優(yōu)、卜等。
7.以祖上謚號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大融合,借用漢字單字為氏。如拓跋氏改為元氏、叱盧氏改為祝、關(guān)爾佳氏改為關(guān)、鈕祜祿氏改為鈕等。
9.因賜姓、避諱改姓氏。如李唐王朝賜給立有大功的大臣們以李姓、朱明王朝賜以朱姓;漢文帝名劉恒,凡恒姓因避諱改為常氏。晉朝帝王祖上有司馬師,天下師姓皆缺筆改為為帥氏。
10.因逃避仇殺改姓。如端木子貢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姓避仇改牢姓等。
(摘自《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