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 張東興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頒布實施以來,基層教師都接受了相關培訓??偟膩砜矗鄶?shù)培訓以解讀文本內容為主。對于基層教師來說,新課程標準可謂“知易行難”,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學以致用”和“知行合一”的問題。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教師才會實現(xiàn)向“新時代教師”的轉變。
新課程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jù)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育人目標。
黨的二十大的召開又對新時代的中國教育進行了豐富、全面、深刻的論述,明確指出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的重要使命,重申了黨的教育方針,明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實施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深度融合,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新課程標準描繪了育人藍圖:增強了思想性,系統(tǒng)融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實踐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增強了時代性,注重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fā)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增強了整體性,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融合,獨立設置了勞動課程;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課程實施指導,學業(yè)要求、教學提示、評價案例等內容為教師使用提供了便利。
課改前期,教師在努力實現(xiàn)從“雙基”到“三維目標”的轉變,現(xiàn)在主要向培養(yǎng)具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三有”時代新人轉變?!耙蟾撸y度大”,教師迫切需要得到指導和提升。
2016 年部編版語文課程標準教材投入使用,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檢驗,又遭受了疫情的影響,老師們對教材尚不能很好把握,又要面臨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新教材不能及時編寫到位、要用舊教材去實施新課標的難題。
踐行新課程標準的前提是要充分學習與了解,厘清新課程標準各部分之間的內在關系,從宏觀和整體上進行把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利用“思維導圖”來研讀新課程標準。
建議老師們從以下幾個角度設計關于語文課程標準的“思維導圖”。
1.前言部分:高站位地把握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首先從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修訂原則”和“主要變化”三個并列角度去梳理?!爸笇枷搿币浴傲暯叫聲r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分解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等方面。
“修訂原則”從“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chuàng)新導向”三個方面去分解?!澳繕藢颉睆娬{“培養(yǎng)‘三有’時代新人”;“問題導向”凸顯了“一體化設計”“學段銜接”“科學系統(tǒng)性”“減負提質”;“創(chuàng)新導向”則關注“繼承與借鑒”“綜合性與實踐性”“育人方式變革”“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增強適宜性和時代性”等。
2.課程性質:精準把握“語文”和“語文課程”的要義。新課程標準從“交際工具”“信息載體”“人類文化”三個角度去把握“什么是語文”的問題;從“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角度去把握“語文課程的性質”;從“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角度去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3.課程理念:透徹理解“語文課程”的關鍵方面。新課程標準關于“語文課程”的重要理念有五個條目,要抓住每一個條目的關鍵詞?!傲⒆銓W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指向“課程目的”;“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fā)展性”指向“課程結構”;“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指向“課程內容”;“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指向“課程實施”;“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指向“課程評價”。
4.課程目標:清晰了語文課程要“教什么”。從“語文課程的目標”和“語文教學的目標”兩個方面去把握?!罢Z文課程的目標”可以明確為“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具體來說,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chuàng)造”。“語文教學的目標”則分解為“總目標”和“學段目標”:“總目標”分為九條;“學段目標”分為四個學段,都是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個方面來確定的。
5.課程內容:“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真正“落地”。語文課程的內容應該從“主題與載體形式”和“內容與呈現(xiàn)方式”兩個并列的方面去構建思維導圖。主題包括“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世界文明優(yōu)秀成果”“科技進步”“兒童生活”等;載體包括中外文學名著、中外兒童文學作品、科普科幻類文章、實用性文章,以及口頭和書面交流與溝通、跨媒介閱讀與表達等語文實踐活動。
“內容與呈現(xiàn)方式”包括三個層面的“學習任務群”:指向“語言與文字積累與梳理”的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由“實用性閱讀與積累”“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構成的“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由“整本書閱讀”和“跨學科學習”構成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6.學業(yè)質量:評價“學得怎么樣”的標尺?!皩W業(yè)質量”部分明確了“學業(yè)質量”的內涵:圍繞“核心素養(yǎng)”;強化“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三類語言文字運用情境;整合“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分四個學段進行了細致的描述。
7.課程實施:幫助教師提升課程執(zhí)行力,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就教學常態(tài)來說,“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都是落實新課程標準、進行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性提示?!敖虒W研究與教師培訓”,涉及“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研水平”“提升信息素養(yǎng)”“解決教學問題”“加強區(qū)域教研”等方面,這些將成為近期區(qū)域教育、學校教育、教師成長等方面的重要生長點。
上述思路可以幫助基層教師整體而宏觀地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想深入地去踐行,還需進行一些細致的研究性學習。
例如:對九條“課程總目標”進行分析,看看它們分別和哪方面的核心素養(yǎng)相對應;對不同學段“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四個方面的要求進行橫向和縱向的關聯(lián)性研究,找到它們螺旋上升的序列關系,在教學中做好銜接;研究“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拓展型學習任務群”彼此之間的邏輯關系,以便在教學中加以整合和融合;將“內容與呈現(xiàn)方式”“學業(yè)質量內涵”“教學建議”等板塊中的“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進行梳理匯總,以改變“語文教學就是教師講課”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教師引領學生在學習體驗中成長”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之大,在歷次課改中前所未有,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重要歷史關頭的深入推進。
進入21 世紀,新課程改革啟動,2001 年版《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及《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投入使用。
課改經歷十年之后,體現(xiàn)課改階段性成果和反思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 年版)投入使用。
課改伊始至2016 年,課程標準教材呈現(xiàn)“一標多本”新格局。2016 年開始,課程標準教材“一標多本”格局發(fā)生重大轉變,語文、歷史、政治三科教材改由國家統(tǒng)編。
2016 年,“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重要研究成果發(fā)布,并在課改中產生重大影響。2021 年,國家推動義務教育階段的“雙減”——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對新時代學生的要求,同樣也是對新時代教師的要求。當前,作為新時代教師,踐行新課程標準,應該做好以下幾個重要方面的工作:
1.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明確“育人”在語文課程中的首要地位。透視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處處凸顯“育人”二字?!坝恕本褪且嘤暗轮求w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具備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重新審視現(xiàn)行部編語文教材,用新課程標準要求去用好舊教材。在新課程標準教材到位前,要對現(xiàn)行部編語文教材進行客觀審視,把握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的“育人”價值;變“教材”為“學材”;優(yōu)化設計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體驗中成長。
3.重視語文課程的質量評價,記錄學生成為時代新人的堅實足跡。重視“教—學—評”一體化構建,“教什么”“怎樣教”“教到什么程度”和“為什么教”統(tǒng)籌考慮,教學評價體現(xiàn)人文關懷、內容結構化、形式活動化,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具,“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并行,納入學校文化和課程體系,成為學生童年生活的美好記憶。
“踐行新課程標準”和“做新時代教師”二者是統(tǒng)一的,推進新課程方案和新課程標準“學以致用”和“知行合一”的過程,也是助力新時代教師成長的過程。
早在2004 年,滄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語文組(以下簡稱“滄州小語”)就率先提出了“享受語文”的教育思想和“享受語文每一天”的美好愿景。
滄州小語的教學評價研究歷時二十余載,“構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2017 年榮獲河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十年前,滄州小語明確提出了“教(四聲)學的本質就是教(一聲)學”“變教師講課為教會學生學習”“讓活著的孩子動起來”等教學主張。
2020 年滄州小語提出了“有夢想,有方向;有本領,有修養(yǎng);有作為,有擔當;有體驗,有成長”的育人要求,育人目標更加鮮明,內涵更為豐富。
在踐行新課程標準的路上,滄州小語和全國同仁一道,眼望星空,腳踏實地,勇毅前行。